教育時評:不反對中學生的明星夢 但是可否先放一放
&bsp; 日前,一則《中學生為當明星休學成中韓練習生,1年學費20萬》的新聞迅速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同時也引來兩方不同的評論之聲。一部分人認為年輕人有夢想就該朝著這個夢想不懈奮斗,也有一部分人則質疑這樣的做法到底能不能收到同等的回報。總之,眾說紛紜,那么,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在成都春熙路的一棟寫字樓里,6個年輕女孩化著精致的妝容,腳踩&ld;恨天高&rd;,甩動頭發,跟著音樂節奏快速舞動,像是成都版的韓國&ld;少女時代&rd;。她們 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最大的18歲。當同齡人都在課堂上學習時,她們為自己的人生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休學,追逐心中的明星夢。(華西都市報2月3 日)
&ld;練習生&rd;是日韓一種挖掘新藝人的方法,近年來隨著大量韓國娛樂明星進軍中國市場,在國內又掀起了一股明星熱。&ld;練習生&rd;也就成為了眾多中國孩 子明星夢的第一步,他們為了自己的夢不惜休學,甚至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追夢。為了自己的夢想,舍得付出,不怕吃苦,這種精神值得稱贊,但是過早休學進入演 藝圈的這種做法,筆者卻不敢茍同。
古語云:&l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d;。13、14歲的中學生本應坐在教室里學習文化知識,了解中國的文化的博大精神,學習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探索宇宙的奧秘,不斷地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對于趙老師所說的,&ld;走藝術這條路的學生而言,相比文化課,藝術課程更加重要。而文化課中語文、外語相對重要,&ld;數化&rd;只要懂基本常識,能滿 足基本生活需要就行。&rd;這個觀點,筆者覺得欠妥,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說過:&ld;藝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rd;過早的放棄學業,勢必會對青少年的文化底蘊造成 影響,影響今后的發展。其次,過早的進入娛樂圈可能會承受難以承受的輿論壓力,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來說,都是十分不利的。
正如侯中太副教授所說:&ld;相比學校,培訓機構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人格教育。&rd;不要期待著等孩子成名了,再去補落下的教育,知識教育尚且能補,但人格教育的缺失該如何彌補?
作為家長(微博)最好還是應該多做做孩子的工作,真誠的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養精蓄銳,等到羽翼豐滿再去追夢也不遲。新聞媒體也應把握好娛樂新聞的尺度,不要只告訴明星的光鮮亮麗,更應多去宣傳明星背后的不易,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少一些花邊與八卦。
說來說去,筆者并不反對中學生的明星夢,但是否可以先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