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取消小升初推薦生制度 民辦初中招生不筆試
再過不久,小學生們就要搖身一變成為中學生了。在大家積極備戰(zhàn)各項的同時,招生政策迎來了新變化,尤其是廣州首次取消“小升初”推薦生制度,引發(fā)了廣大的反響。但是不管招生政策怎么變化,只要學生們憑自己的真本領迎戰(zhàn),那都是小case。所以現(xiàn)在沉下心認真?zhèn)淇疾攀亲铌P鍵的事兒。
2015年,廣州實行近10年的“小升初”推薦生制度首次取消,民辦初中招生不再筆試,市屬外國語初中招生取消面談。
2015年招生政策變化多
廣東和廣州招生政策的諸多變化,令學生和家長(微博)又喜又憂。一方面,新政更趨公平,且進一步貫徹保障適齡兒童免試、就近入學等精神;另一方面,公平也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新政如何更好、更規(guī)范地實行,各方仍在探索之中。
“小升初”篇
新政
民辦初中招生不得筆試
“重磅!今年小升初民辦招生取消筆試!”2015年2月,此前一直在家長群里傳得沸沸揚揚的民辦初中招生新政終于出爐。打算讓孩子報考民辦初中的林女士瞬間緊張起來,第一個念頭便是“趕緊查政策”。
根據(jù)《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指導意見》,“小升初”方面有兩大變化。其一是市屬公辦外國語學校的招生方式由原來的“指標分配到區(qū)+面談”調整為“指標分配到區(qū)+電腦派位或抽簽”,取消面談。區(qū)屬公辦外國語學校初中原則上應在招生計劃中安排50%以上的比例招收地段生,招生工作細則由當?shù)亟逃姓块T制定。
其二是,以往以筆試“攬生”的民辦初中,2015年不得以考試或任何變相考試形式進行選拔招生,改為以學生面談表現(xiàn)和《學生成長記錄冊》作為招生錄取依據(jù)。與此同時,廣州市教育局亦明確確保了民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力,讓民辦學校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范圍、標準;自主制定招生方案、面談規(guī)則;自主確定面談人數(shù)、面談名單。
近10年推薦生制度被取消
早在2014年,林女士便得知2015年廣州要逐漸取消“小升初”推薦生制度。“雖然我家小孩不夠格‘被推薦’,表面上沒多大影響,但那些受影響的‘尖子生’最終會影響到我們。”林女士說,教育論壇、微信公眾號、家長群等早就在這方面給她打了“預防針”:無法走“推優(yōu)”這一路徑的“尖子生”們可能會不甘心在電腦派位中碰運氣,屆時民校“爭奪戰(zhàn)”將更激烈。“我家孩子的競爭對手更多了,也更強了。”
林女士的擔憂被事實驗證。2015年7月,越秀區(qū)舉行小升初電腦派位,取消了推薦生制度,所有參加電腦派位的小學畢業(yè)生都在一批內全部派完。越秀區(qū)教育局中教科負責人表示,不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直接放棄了參與越秀區(qū)小升初電腦派位的機會,而是選擇去民辦學校,“去民辦學校的學生比2014年多了將近400人”。
記者了解到,“小升初”推薦生制度是1991年伴隨廣州市推行電腦派位誕生的。2001年,推薦生制度因被詬病而停止,2005年再度恢復。近幾年,僅剩越秀、荔灣、海珠這“老三區(qū)”仍保留,即按照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評價和升中考(微博)試成績來排名,靠前者可優(yōu)先在就近的省一級學校內進行電腦派位。2015年,越秀、荔灣、海珠三區(qū)的電腦派位不再分第一批、第二批,近10年推薦生制度告終。
探索
家長
萬變不離成績 報班培訓求保險
政策清楚了,接下來該怎么準備?“政策千變萬變,還是要看成績。”林女士說,看到政策中寫明“學生報名時可提交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成長記錄冊》原件或復印件。”林女士吃了顆定心丸,“幸虧孩子五、六年級的成績還算過得去”。
取消筆試,僅面談,林女士與家長群里準備報考民校的家長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報班吧!”林女士從一些家長口中獲悉,培訓機構早就推出了相應的面試班,“朋友說,自己再怎么研究,也不如培訓班老師研究得透徹,報班更保險。”
記者通過查詢網絡,發(fā)現(xiàn)不少培訓機構都開設了小升初專門的“面試班”,內容包括面試流程介紹、禮儀與心態(tài)培訓、語言與溝通技巧訓練、英語對話等。林女士告訴記者,報名前培訓老師還會詳細詢問要報考的學校,以便做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培訓。
民校取消筆試,也讓一些應試能力一般但綜合能力突出的學生家長“蠢蠢欲動”。今年孩子讀五年級的王女士說,孩子應試能力不算強,但臨場反應與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出色,原本擔心過不了民校筆試一關,現(xiàn)在好了,可以讓孩子“揚長避短”,因此計劃好好準備一番,考個理想的初中。
學校
面試注重常識 學校也在摸索
記者了解到,2015年民校招生中,學校面談的方式和內容不盡相同。有的學校除了自我介紹,還讓學生直接看著屏幕回答語數(shù)英三科的題目;有的類似于某節(jié)目挑戰(zhàn),在幾十秒內記住屏幕上的數(shù)字等。
除了傳統(tǒng)的語數(shù)英,面試也包括了常識、人文、科學等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容。例如,今年二中應元其中的一道面談題目為“熱水袋上面的條紋有什么作用?”,四中聚賢有一道分析題“社會上為什么會有乞丐存在?”
作為今年學校小升初的面試官,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常務副校長蔡騭透露,面試時問了“今年是建國多少周年?”、“我們國歌的名字叫什么?”等常識性問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答出來。”他表示,像國歌名字,經統(tǒng)計只有七成一的孩子能答出。蔡騭說,面談時會考驗孩子的學科能力,如語文有口頭作文,英語則是情景對話,但不會問學生的個人特長,也不會出關于學校歷史等考題。
“還是有點影響。”談及由筆試招生改為面談招生的影響,蔡騭表示,目前初一生入學還未足一學期,影響究竟有多大仍在評估中。但接下來的面談會嚴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結合2015年的好做法,在跟蹤研究這一屆初一生的各方面表現(xiàn)后再做調整,看怎么談才能選出一批“好苗子”,“去年第一年嘗試,大家都沒有特別清晰。”
市教育局
嚴懲違規(guī)招生 與學校簽“軍令狀”
2015年是廣州市“小升初”探索的一年,在這過程中不免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而其中有些狀況觸碰到相關規(guī)則的“紅線”。
為了搶占優(yōu)秀“生源”,有些民辦學校2015年7月1日(即廣州市教育局規(guī)定民辦學校接受報名和招生的時間)前,通過開放日、名校行等方式,提前進行秘密招生。經家長舉報并查證后,6月29日,廣州市教育局對8所民辦學校的提前收取部分學生費用、組織學生問卷測試或綜合測試等規(guī)違招生行為進行通報批評,其中有3所民校被重罰今年減少20%招生人數(shù)。
2015年11月,市教育局對于規(guī)范“小升初”招生更是出重拳,與11個區(qū)教育局負責人、8所公辦學校、8所民辦學校簽訂規(guī)范招生行為的承諾責任書,“軍令狀”上明言各種違規(guī)招生情況與各區(qū)、校的責任。不少業(yè)內人士評價,市教育局為了“小升初”的規(guī)范招生是“動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