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展小學生低碳社會大講堂實踐活動
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鋪張浪費、環境日益惡劣等現象,人們為了自己生活的舒服,夏天熱了開空調,冬天冷了也開空調,冰箱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燈沒事就一直開著,可能我們看似很小的細節,都在造成著嚴重的二氧化碳排放,一家一戶看似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是每家每戶都是如此,那么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越來越不堪重負。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低碳環保行動需要我們共同去踐行。
&ld;冰箱一天一度電,碳排放量為09公斤;上一個小時左右的網,碳排放量為018公斤……我們上網、用電、坐車, 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一個月下來,家庭碳排放量有多少呢?&rd;最近,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五年級(4)班的小學生宋昀軒做了一份調查表,計算了一 下自己家的家庭碳排放量。
宋昀軒參加的是北京市小學生家庭碳排放調查及低碳生活科普活動。最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專家來到宋昀軒所就讀的東城區燈市口小學,與東城區的小學生們交流低碳環保問題。
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與史家胡同小學、北京二中亦莊小學、甘露園小學和白紙坊小學的同學組成小學生探索低碳社會大課堂教研組,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 心、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管辦公室的引領下,共同努力推進北京市小學生家庭碳排放調查及低碳生活科普活動暨&ld;小學生探索低碳社會大課堂&rd;的策 劃。
據社會大課堂辦公室副主任高付元介紹,此次活動旨在探索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科學實踐的能力和生態道德意識,促進學生 生態 行為的養成,將科學課堂教育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高付元說:&ld;降低碳排放,不光是政府的事情,每個家庭、每個學生也要了解低碳概念,從自身做起。&rd;
自2013年開始,燈市口等五所小學依托國家&ld;十二五&rd;科技支撐計劃項目&ld;城市綠色發展生態技術科研和示范工作&rd;,開展了小學生探索低碳社會大課堂活動,兩年來五所學校至少有1500多名學生(家庭)參加了此項活動。
燈市口小學科學信息組組長趙海珊介紹,學校每周五下午都有環保課程,今年還建立了低碳俱樂部,目前俱樂部已經吸引了近百名同學參加,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學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的念,為環保做自己的貢獻。
另據了解,未來三年,&ld;小學生探索低碳社會大課堂&rd;將以科學研究走進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生活為宗旨,通過專家入校巡講,學生家庭消費碳排放調 查及反饋互 動、科研機構參觀、低碳生活沙龍、碳排放調查技能大賽等特色科普形式,帶領同學們實現明確家庭排放過程、認識低碳生活方式、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共同推進首 善之區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