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將推出15-20條主題游學路線
游學也是一種教育的模式,它的實施,可以幫助孩子更多的從實際生活中去學習。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出去游玩,大多是隨便的看一看,并沒有真正的學到什么東西,自然也稱不上是游學。為了孩子可以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快樂的學習,游學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減輕負擔,還能夠學到知識,在游學的過程中,增加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使家庭關系更加的和睦親密。
明年寒假過后,北京中小學(微博)生的周末生活將不再局限在市區(qū)的博物館或科技館,家長(微博)可帶著孩子前往位于京城西北、西南、東北等三個區(qū)域的郊區(qū)景點,進行&ld;游學&rd;活動。據(jù)悉,北京將推出15至20條主題游學路線圖供學生和家長在周末選擇,首批試點單位為50家。
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管辦公室特級教師高付元告訴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依據(jù)&ld;環(huán)北京&rd;念,已將京城西北、西南、東北確定為主題游學路線圖的主要區(qū)域,因為這些區(qū)域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較為集中。2016年寒假過后,會推出15至20條主題游學路線圖,分別包括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類型,以供家長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ld;以往,家長帶孩子參觀這些景點時,多為走馬觀花,當天來回,學生最終的實際獲得并不多。&rd;高付元透露,今后,試點的50家單位將為每個學生配備專門的解說人員,主題游學將設定為兩日游,除了4至5個小時的學習外,&ld;過一晚&rd;郊區(qū)生活還可拉近親子關系。而4至5個小時的學習則包括:1小時看與聽、1小時做一做、1小時體能游藝、1小時互動討論。
目前,北京市教委下設的直屬校外機構為52家,而全市中小學生人數(shù)為80余萬,除去初三、高三學生,這遠遠不能滿足家庭需求。&ld;明年游學路線圖的開放雖然距離滿足學生需求還有很大差距,但至少為孩子們接受校外教育又開辟了一條新途徑。&rd;高付元說。
是自采暖環(huán)保還是集中供暖環(huán)保?家里每天的碳排放是多少?日前,北京市小學生探索家庭低碳科學社會大課堂啟動儀式在東城區(qū)燈市口小學舉行。未來三年,北京小學生探索低碳社會大課堂將以科學研究方式走進校園、家庭和生活。今后,將通過專家入校巡講、學生家庭消費碳排放調查及反饋互動、科研機構參觀、低碳生活沙龍、碳排放調查技能大賽等特色科普形式,帶領學生實現(xiàn)明確家庭排放過程、認識低碳生活方式、養(yǎng)成低碳生活習慣、共同推進首善之區(qū)的目標。
據(jù)悉,從2013年9月起,燈市口小學的120余名學生參與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研究中心的&ld;家庭消費碳排放跟蹤調查&rd;活動。兩年來,全市共有5所小學的1500余名學生參與此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