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運動 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踢球
足球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體育運動運動項目,近日,中央為了讓深化改革我國足球的總體方案,將對我國足球進行大力支持和發展,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踢球,把校園足球抓起來,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足球。想看更多最新兒童資訊內容嗎?請看
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舉行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會議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中國體育強國夢息息相關,發展振興足球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該&ld;方案&rd;出臺后,足球界人士反響強烈,有足球教練指出這比1992年&ld;紅山口會議&rd;更重要。其中,校園足球的改革和建設成為熱議的話題,如果讓孩子們&ld;有學上,又有球踢,將來還有出路&rd;,無疑會吸引更多家長讓娃娃們投入到足球運動中來。
2015年2月8日,2015年深圳校園足球友誼賽,南海10女足挑戰同齡男隊不落下風。
培養足球人才要&ld;早栽苗&rd;
劉英(北京女足主教練):過去大家一直都在說要抓校園足球,我也去過很多學校,但踢球的孩子太少了。
從我們專業的層面講,我們希望能在學校里看到更多的好苗子。踢球的好苗子,很多都應該是從學校出來的。現在的孩子,越早接觸足球,成為好苗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這一點上,我們落后其他國家太多了。
就拿日本來說,他們的孩子5歲、6歲就學習踢球了,最小的可能4歲就開始了。在咱們這里,像女孩的話,11歲、12歲接觸足球就算是早的了。把校園足球抓起來,讓更多的女孩子也加入進來,對于提高女足的水平一定會有好處。
&ld;應建立完善的聯賽平臺&rd;
胡建平(人大三高總教練):這次的&ld;方案&rd;被通過,要比紅山口會議重要。現在從上到下重視足球,對足球有著重要的意義,按照原來的方向走是看不到希望的。
真正的難點在于:在中小學真正開展足球,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減負、注重學生的身心培養,建立起一個新的評價體系。校園足球的開展也包括場地、師資等軟硬件的條件需要解決。北京教委已經將中小學足球教練員培訓工作一部分放到三高俱樂部,我們初期計劃培養200名足球教練。
校園足球應該有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聯賽平臺。訓練比賽常態化,每天訓練,每周比賽要堅持。包括我們現在正在建立的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原來名義上有,但經常組織不到位,賽期、賽制也經常變動。比如最近舉辦的冠軍杯,北京市的其他中學就有好多不參加的。因為各學校水平差距比較大,低水平的學校選擇不打是輸3個,打可能要輸七八個。
&ld;留住外來人才要有政策&rd;
謝朝陽(北京十八中附小主教練):現在北京在搞的四級聯賽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外地生源初中畢業就要轉原籍,這樣好多學校的四級聯賽就變成了&ld;二級聯賽&rd;。在將來,北京市政府可以考慮出臺一項優惠的政策,留下這些外地的人才。北京乃至全中國好的足球教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要集中優勢,打造重點學校。然后以點帶面,北京市10所重點中學就能帶動幾百所小學。
校園教練培育成果應予認可
孔華(武漢德才小學主教練):現在好的球員,從一年級培養到六年級,本應該送到球隊,結果地方足協來&ld;摘果子&rd;了,這對基層教練來說是不公平的,我們付出是最多的。
我有一個球員鄭譽江,我帶了他6年,后來市足協做我的工作被帶走了。5個月后,孩子又被萬達選走了,當時給了5萬塊人民幣,市足協分了我5000元培養費。現在,孩子在歐洲簽約了,20萬元。這都不是最重要的,現在網上查出來,啟蒙教練不是我,而是市足協的一個教練,這是不公平的。
現在我們6年級的學生馬上面臨畢業,他們又看中了14個隊員。必須要跟武漢市簽約,不然不讓我出去冬訓,他們設立了很多門檻,都是地方保護。校園足球回歸校園是一個根本,校園足球培養的,反倒不被承認是學校培養。如果和教育系統掛鉤了,就可以備案,現在這一塊都是空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