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貧困兒童 讓社會充滿愛
有很多困貧困家庭生活貧苦,很多孤兒無依無靠,很多天生殘疾的兒童無法治療。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體驗到社會的溫和關心。想要了解更多兒童資訊嗎?請看
經常有民政的叔叔阿姨來家里看望,每月還送來補助金,我們的生活并不絕望。&rd;年僅9歲的王應然平靜地說,一張稚氣的小臉,多了幾分沉穩。
2007年,因為一次意外,小應然的父親落下終身殘疾,生活無法自,不久,媽媽又因無法忍受貧困拋下他們,至今杳無信訊。原本幸福的家頓時陷入絕境,父子倆的生活也沒了著落。
&ld;我們聽說后把他家納入低保救濟,還每月額外給小孩發放困境兒童生活補助,讓他更好地生活和學習。&rd;大方縣民政局局長張德貴說。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父子生活總算有了保障,也逐漸走出了貧困的&ld;陰霾&rd;。
王應然出生在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縣里像他一樣的困境兒童有近1500名。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不是孤兒,但他們的處境卻很艱難。有的孩子父親被判刑,母親不知去向,終日流浪街頭;有的母親去世,父親另娶,不再看管;還有的天生殘疾或感染艾滋病……
張德貴說:&ld;這些孩子亟待救助,但他們未能納入國家孤兒保障體系,無法享受國家救濟,我們一直在探索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希望擴大原有國家救濟的外延和內涵,救助這些孩子,為他們的人生點亮一支蠟燭。&rd;
2013年國家民政部正式啟動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工作把困境兒童作為重點保障對象,大方縣被列入2014年全國第二批試點。
作為該制度在貴州唯一的試點縣,大方縣每年從縣級財政拿出約700萬元的資金專門用于救助困境兒童,每月每人能得到400元補助金。大方縣副縣長陳德奉說:&ld;這部分資金可以說是&ls;勒緊褲腰帶&rs;擠出來的,但很有必要,因為困境兒童十分需要關愛。&rd;
為做好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大方縣建立了專門救助孤兒、困境兒童的助居、助學、助醫、助困、助養、助業的&ld;六位一體&rd;救助體系。在全縣33個鄉鎮分別設立兒童養育站,對困境兒童信息進行收集、建檔、總匯,報備縣兒童福利辦,并在全縣323個村明確一名村干部兼任兒童福利主任,對所在轄區困境兒童實行定期回訪和動態監控,織密困境兒童救助網絡。
&ld;我自幼失去父母,沒有童年,但政府的救助改變了我的生活和命運,我考上了大學,感恩和回饋將銘記在心。&rd;福建醫科大學的周龍玲說。正是因為納入&ld;六位一體&rd;救助體系,大方縣沙廠鄉的周龍玲才能在童年缺少父母關愛的窮困中健康成長,并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ld;無論財政多么困難,也絕不會在兒童救助上打折扣。&rd;大方縣縣委書記張瀚時說,縣里還要進一步完善救助體系,讓更多需要救助的群眾老有所養、困有所助、學有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