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有58萬貧困孤兒無法享受國家救助
孤兒是我們都在關注的人群,他們從小被父母拋棄,自己一個人生長,非常的不容易,也非常的可憐。據(jù)調查了解,中國目前共有約58萬孤兒,他們得不到應有的救助,生活困難。想要了解更多最新兒童資訊嗎?請看
小瀅是陜西婦女兒童發(fā)展基金會&ld;事實孤兒&rd;救助行動宣傳片里的小主人公。7歲的小瀅原本有著幸福的家,隨著爸爸離世、媽媽出走,她只能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一畝薄田和政府救助成了家里僅有的生活來源。爺爺身患重病,但堅持讓小瀅讀書。奶奶每天都會用自行車沿著崎嶇山路將小瀅送到學校。懂事的小瀅放學第一件事,總是去山上砍柴,小手被荊棘劃出一道道血痕。回到家,小瀅會踩著小板凳爬上灶臺,燒水,幫奶奶煮飯。
目前,小瀅的信息已被錄入陜西婦女兒童發(fā)展基金會&ld;事實孤兒&rd;信息資料庫。目前,這個資料庫已經登記有來自陜西漢陰、南鄭、洋縣、蒲城、岐山、淳化、西鄉(xiāng)等7個縣的共計1049名&ld;事實孤兒&rd;。這一數(shù)字還在不斷增長。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福利研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國約58萬名&ld;事實孤兒&rd;中,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占91%。在河南,&ld;事實孤兒&rd;有4萬多人;山東各類福利機構收養(yǎng)的此類兒童有19萬;在新疆,至少有5000個這樣的孩子……
這些孩子和孤兒一樣,父母撫養(yǎng)缺失,日常生活和就學難以保障。但和&ld;孤兒&rd;相比,他們卻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問題。
根據(jù)我國已建立的孤兒福利體系,陜西的福利院孤兒每人每月可得到1000元補助,散落民間孤兒每人每月可得到800元補助。但針對&ld;事實孤兒&rd;的國家救助政策卻幾乎空白。沒有父母雙方的死亡證明,&ld;事實孤兒&rd;無法享受這些福利。不僅如此,有的&ld;事實孤兒&rd;還要照顧常年患病的爺爺奶奶,或是喪失了勞動能力的父母。
&ld;建庫、調查、資助&rd;成為陜西婦女兒童發(fā)展基金會救助&ld;事實孤兒&rd;的三項主要途徑。陜西婦女兒童發(fā)展基金會首批確立了陜西省內6個試點項目縣,并且和當?shù)貗D聯(lián)、民政和教育部門翻遍山溝坎洼,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尋找這些孩子。
與此同時,針對&ld;事實孤兒&rd;生存狀況的調研也陸續(xù)展開。一年多來,作為項目志愿者,西北大學心咨詢中心主任鄭安云教授帶領調研團隊,深入陜西8個縣展開鄉(xiāng)野調查,他們設計發(fā)放的問卷涉及衣食住行、人際交往、在校學習、社會支持等方面的60個問題,并和120名&ld;事實孤兒&rd;進行了深度訪談。
&ld;事實孤兒&rd;中的大部分兒童,&ld;原來都是留守兒童&rd;。課題組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中,約有784%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和爸爸或媽媽生活的僅占108%。爺爺奶奶年邁,家庭收入不穩(wěn)定且極其微薄,其中703%靠種地為生,月家庭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459%,另有很大一部分靠老人的低保維持生活。
&ld;家庭貧困必然限制每一項支出, 事實孤兒 的生活費用窘迫得令人吃驚。&rd;在這些&ld;事實孤兒&rd;家庭中,676%的初中生月生活費用低于100元;824%的家庭蔬菜來源于自種,品種有限且季節(jié)性強,很難保證兒童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必須營養(yǎng);每天有水果吃的僅占27%;177%表示&ld;偶爾吃不飽&rd;或&ld;經常吃不飽&rd;。
&ld;只有過年才買衣服&rd;或&ld;一年內沒買過&rd;的初中生占405%,小學生約為698%;對&ld;冬天是否有棉衣、棉鞋&rd;的問題,30%的小學生表示&ld;有,但是很舊&rd;。學校離家較遠的約占437%,即使如此,大部分學生仍選擇走路上學,每天步行三四公里是普遍現(xiàn)象,常常早上5點左右就起床趕路。
&ld;相對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上的關懷是更為嚴重的問題。&rd;鄭安云說,568%的&ld;事實孤兒&rd;表示,經常想念爸爸媽媽,但當被問及父母情況時,這些孩子都會避而不語,或眼含淚珠。&ld;經常感到孤獨&rd;的初中生占203%,189%表示&ld;更愿意自己待著而不是和同學交往&rd;,905%&ld;經常或偶爾羨慕別的同學能見到自己的父母&rd;。
&ld;能見到父母‐‐這樣一件對很多孩子來說最簡單的事,卻令他們感到最為痛苦。&rd;約有378%的&ld;事實孤兒&rd;會因家里貧困受到同學嘲笑。心情不好時,只有351%的孩子選擇向家人傾訴,多數(shù)&ld;事實孤兒&rd;不善言談,甚至一直緘默不語,存在明顯的自卑和自閉傾向。
于父愛母愛的缺失,有700%的&ld;事實孤兒&rd;經常或偶爾感覺恐懼,233%經常難以入睡、做惡夢,324%經常或偶爾覺得活著沒意思。
于有遭到棄養(yǎng)等經歷,這些孩子經常會聽到周圍人對自己遭遇的議論。一些父親去世或重病,母親改嫁或出走的家庭,老人往往會當著孩子面埋怨他們的媽媽。調查中,對于&ld;你最討厭的人是誰&rd;的問題,很多孩子的回答是&ld;媽媽&rd;。
這些被調查的&ld;事實孤兒&rd;中,&ld;有過或經常有因為家里缺錢而輟學想法&rd;的孩子占497%。雖然小學階段學校花費很少,但還是有399%的孩子出現(xiàn)了沒錢買書的情況。
于家庭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ld;事實孤兒&rd;并未加入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約一半孩子生病時,就在附近的小診所買些藥,只有非常嚴重時才送往醫(yī)院,看病的花銷絕大部分主要撫養(yǎng)人和親戚拼湊。
&ld;進行調研,是為了掌握翔實、準確的信息,為政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建言報告和決策依據(jù)。&rd;孫磊認為,判斷一個兒童是否應該受到救助,不應只看其父母或監(jiān)護人是否存在,而要分析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是否得到保證。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ld;事實孤兒&rd;已開始引起一些社會力量和政府部門的關注。與基金會的救助行動不謀而合,2011年9月,民政部在下發(fā)的相關通知中,首次將&ld;父母沒有雙亡,但家庭沒有能力、或沒有意愿撫育的兒童&rd;界定為&ld;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rd;‐‐這正是基金會正在著力幫助的&ld;事實孤兒&rd;群體。
陜西婦女兒童發(fā)展基金會的救助行動也在穩(wěn)步推進:從2011年,僅找到&ld;事實孤兒&rd;11人,資助計11萬元;到截至2014年,共資助604人,資助總額6883萬元,一批孩子得以順利完成他們的義務階段教育。今年,試點項目還將擴展到陜西省內10個國家級貧困縣,資助1005人,并開始嘗試縣推進。
作為救助項目的&ld;升級版&rd;,基金會還與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合作,聯(lián)合發(fā)起&ld;愛助事實孤兒&rd;行動。去年10月,網上支付寶募捐平臺的開通,為&ld;事實孤兒&rd;的救助打開另一扇大門。截至今年3月17日,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6萬多人通過網絡捐款224萬余元。
&ld;根據(jù)推算,2015年籌集的善款有望突破450萬元。&rd;這些捐款,將有50%留在陜西,用于2016年的進一步資助;另外一半,將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用于在西部地區(qū),乃至全國推廣陜西救助&ld;事實孤兒&rd;的做法和經驗。
&ld;單純救助不是我們的目的。&rd;孫磊表示,只有通過救助項目的實施,推動政府將&ld;事實孤兒&rd;納入國家制度性救助體系,而非短時、臨時性的政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孤有所養(yǎng)的問題。
2014年年底,陜西省民政部門正式下發(fā)《關于開展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今年起在咸陽市所轄的興平市開始試點,對所有符合標準的&ld;事實孤兒&rd;和貧困兒童每人每月發(fā)放不低于300元的基本生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