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二輪語文復習文學常識專題練習題匯總
文學常識的概念 文學常識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你知道高考要怎么復習文學常識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2018高考二輪語文復習文學常識專題練習題匯總。
2018高考二輪語文復習文學常識練習題
1、下列對相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
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只、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是有聯系的,有的名與字含義相同或相近,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的字義十分相近;有的則含義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絲”,則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漢文帝,“孝文"是謚號。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貴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據其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稱號,有褒有貶,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厲王的“厲”是貶。
C.坐姿有多種:“常同席坐”這個“坐”與我們現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則是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如“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眾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于后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稱為“正宮”或“中宮”。“中宮”“正宮”也就成了皇后的別稱。
3、下列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結合《孔雀東南飛》、《過秦論》】
A.“往昔初陽歲”中的“初陽歲”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農歷七月七日,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用針作各種游戲);“下九”是指農歷每月十九,在漢朝,這天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C.“六合正相應”中的“六合”,與《過秦論》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思相同,它們都是指天地四方。
D.“黃昏”、“夜半”、“人定”、“雞鳴”、“平旦”五個詞均為古代表示時段的名稱,若以時間先后為序,可排列為“夜半、雞鳴、平旦、黃昏、人定”。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牙門與牙旗一樣,源起都有古人借猛獸利牙的圖案彰顯榮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喪是指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謂之“丁憂”。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與“察茂才”“舉孝廉”一樣,是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
D.鄉、閭在古代各指一種行政區域名,合在一起還可以泛指家鄉故里、父老鄉親。
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在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如:升遷。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指貶官遠地,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文中的年號還有英宗。
C.明年進都督僉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現代漢語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義不同。進在文中指晉升提拔任用。
D.文中謚武勇的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進行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彈劾是指君主時代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
B.經略是指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
C.世蔭是指在封建時代,子子孫孫因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勛而世襲官職。
D.屯田是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
7、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歲稔不足支數日”中“稔”意思是“莊稼成熟”。
B.“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中“綏輯”意思是安撫集聚。
C.“厘兩京、山東、陜西勛戚莊田”中“厘”意思是治理處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獲得”,“致仕”意思是獲得官職。
【原文:張學顏,字子愚,肥鄉人。登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遼鎮邊長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敵。官軍七萬二千,月給米一石,折銀二錢五分,馬則冬春給料,月折銀一錢八分,即歲稔不足支數日。自嘉靖戊午大饑,士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未復全盛之半……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厘兩京、山東、陜西勛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自正、嘉虛耗之后,至萬歷十年間,最稱富庶,學顏有力焉。學顏八疏乞休,許致仕去。卒于家。】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明帝太和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B.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C.緣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觀念為基點,正犯本人和相關親屬連帶受罰的原則。
D.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稱,來指官員辭職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