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bsp; 人們常說,&ld;十五的月亮十六圓&rd;,也就是說每逢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觀賞月亮,會發現,農歷十六晚上的月亮真的比農歷十五的月亮要圓要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雖說這只是一句民諺,但是,是否也存在某些科學依據呢?接下來,一起來閱讀下面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了。
常聽到一句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是什么道呢?今年也是這種情況嗎?什么時候月亮是最圓的?
俗話說&ld;十五的月亮十六圓&rd;,雖然是句古語,不過說得很有道。
據統計,近10年間(2005年至2014年),中秋月亮&ld;十五圓&rd;有4次(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ld;十六圓&rd;有5次(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4年);&ld;十七圓&rd;有1次(2007年)。出現的頻率這么高,就難怪民諺說&ld;十五月亮十六圓&rd;了。
這種說法跟我們使用的農歷有關。每逢農歷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對地球,此時看不到月亮,叫做&ld;新月&rd;,也叫&ld;朔&rd;;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亮亮的一面朝向地球,此時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ld;滿月&rd;,也叫&ld;望&rd;。
根據農歷歷法規定,&ld;朔&rd;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ld;朔&rd;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月亮最圓滿時的&ld;望&rd;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陰歷以月亮繞地球運轉規律而制定,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而農歷是綜合陰歷、陽歷的優點混合而成,這就難免存在誤差。當人們把農歷初一定為&ld;朔&rd;時,&ld;望&rd;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歷十五、十六兩天。
滿月遲來是于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諸多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時快時慢,從&ld;朔&rd;到&ld;朔&rd;或從&ld;望&rd;到&ld;望&rd;,所經歷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周期相差13個小時。
如果在&ld;望&rd;以前月亮運行速度慢,則從&ld;朔&rd;到&ld;望&rd;可能需要16-17天,所以會出現&ld;十五的月亮十六圓&rd;的情況。其實,&ld;望&rd;出現在農歷十五、十六、十七都是正常情況。
就今年來說,中秋月亮最圓的時間是9月9日9時38分,正值農歷八月十六。
于月亮最圓的時間在白天,因此中國乃至亞洲東部和大洋洲看不到最圓的中秋月,而歐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東面則可看到。
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農歷八月十四到十七的月亮一般都可以說是圓月,其圓度差別肉眼看起來并不明顯,都比較適合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