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冥王星不屬于八大星系
時間:
kina2
為什么
宇宙的奧秘自古以來都是人們一直在探尋的課題,小朋友們也對宇宙中的秘密充滿興趣,那么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宇宙星系要把冥王星去掉呢?是不是非常困惑呢?那么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他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后來,經過進一步觀測,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300千米,比月球還要小。但是&ld;冥王星是大行星&rd;早已被寫入教科書,因此天文學界很長時間里對這一失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直到2006 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進行了梳,立下了行星的新定義:一顆行星首先要是一個天體,它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圍繞太陽公轉;二是質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變成球體;三是能夠清除其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根據這個定義,冥王星不符合條件二,即它的質量不是足夠大;而且它也不符合條件三,因為冥王星軌道非常扁,與海王星的軌道交叉,即軌道周圍有其他天體,如果把冥王星當成行星的話,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因此,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將冥王星歸納為矮行星,從大行星中開除!這樣,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而不是原來的九顆。
矮行星或稱&ld;侏儒行星&rd;,體積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轉,具有足夠質量、成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同時不是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