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為什么被稱為“地球之腎”(2)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濕地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調節水分平衡。有人把濕地比喻為&ld;天然海綿&rd;,當洪水來臨時,濕地可以容納大量水分‐‐濕地表面被水淹沒,底層土壤也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時候,濕地保存的水分會流出,成為水源,補給周邊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濕地,就像給周邊區域上了一份水分調節的安全保險,讓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強。
濕地還能通過水分循環來改善局部氣候。現代工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影響全球氣候。濕地豐富的水分條件適宜植物生長,所以大部分濕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濕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當這些植物死亡以后,殘體會交織在一起,在濕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層,碳元素就以固態形式保存下來。
除了水分直接蒸發,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促進水分循環,把濕地里的水分化為氣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大氣中。空氣中的水分多了,濕度也就增加了,降水量也會發生改變。濕地就是這樣通過水分循環,調節地方氣候。
濕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濕地不同于河流,這里的水流速緩慢。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被農藥等污染過的農業污水進入濕地以后,因為運動速度減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能逐漸沉淀下來。而一些濕地植物有非常強大的吸收有毒物質的本領,它們能轉化毒素,使水重新變得潔凈,有效地凈化水質。
人體中的腎臟起到調節身體水分循環、排泄新陳代謝廢物的作用,這跟濕地對于地球的意義相似,所以濕地被叫作&ld;地球之腎&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