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跡罕至 為什么會被污染
人口在不斷的增多,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非常的壯觀繁榮,同時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很多地方都是垃圾臭水。南極估計大家都知道那里非常的寒冷,人跡罕見,是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凈土,可是為什么南極也會被污染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冰雪覆蓋、人跡罕至的南極被稱為地球上最后的凈土,可是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污染物已經染指這片凈土。譬如,科學家從南極大氣的氣溶膠中發現了炭黑的存在,炭黑與人類的燃燒活動密切相關,來源于其他大陸的森林大火、化石燃料的燃燒。來自于無冰區沉積物中的海豹毛遺存更是將近2000年以來的人類活動一一記錄在案,包括中國漢朝、古羅馬帝國、中國隋唐、瑪雅時代、印加文明與基督王國時期、殖民新大陸、現代工業時期等,這些時期文明興盛、冶金業發達,在海豹毛中均體現出金屬汞含量的急劇升高。
在南極半島,科學家在土壤和苔蘚植被中發現有滴滴涕與六六六等有機氯農藥的存在;巢居的黃蹼海燕體內同樣含有滴滴涕;即使憨態可掬的南極企鵝也未能幸免,無論在其體內還是其排泄物中均檢測到了高含量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尤其是滴滴涕和六六六,另外阻燃劑多溴二苯醚和用作絕緣油、潤滑油的多氯聯苯也被檢出。
隨著南極旅游熱,人類活動對南極生態的影響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一起事件發生在2007年,一艘攜帶20萬升汽油的游輪發生傾覆并泄漏,給南極海域造成嚴重污染,導致大量企鵝受到影響甚至死亡。
那么,這些污染物如何能從遙遠的北半球來到南極呢?
大氣環流是罪魁禍首!當年我們的先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在冶煉金屬、制作農具和戰車的時候,一些容易揮發的金屬,例如汞,就會進入大氣,在大氣環流的作用下被輸送到南極,然后通過大氣沉降作用和降雪等途徑落在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域。污染物也可以直接通過河流進入海洋,最終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中逐漸富集。污染物被磷蝦等海洋生物吸收,它們成為企鵝、海豹的食物而進入上一級生物的體內,它們死后最終作為人類活動的&ld;罪證&rd;永久地保存在地層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僅能隨大氣環流運動,還能進入海洋,通過全球洋流的循環輸送到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