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沒有三條腿的動物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大部分的小動物的非常的小巧可愛哦。可是細心的你發現沒有,你們見過一條腿的動物蝸牛,或者兩條腿的動物小雞,四條腿的動物小狗,可是你們見過三條腿的動物嗎?為什么沒有三條腿的動物,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腿是動物的運動器官。現實中,蝸牛依靠一條&ld;腿&rd;爬行,青蛙、蜥蜴、豹子、大象等利用四條腿跳躍、爬行和行走,人類、蝙蝠、鳥兒和已經滅絕的翼龍等長著兩條腿。然而,任憑你絞盡腦汁,估計也沒辦法列舉出哪一類動物長著三條腿,其原因很可能與生物的進化歷程有關。
在生命誕生之初,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命。之后,地球上開始出現了多個細胞構成的生命,比如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海綿。雖然有些海綿有一定的形狀和對稱性,但多數是像植物一樣不規則地生長,形成扁的、圓的、樹枝狀等不對稱的身體結構。接著,水母等腔腸動物開始出現,它們體內的中央軸(從口面到反口面)有許多個切面,可以把身體分為兩個相等的部分,生物學上將具有這種形態的生物稱為&ld;輻射對稱生物&rd;。它們只有上下之分,沒有前后左右之分,只能在水中固定著或隨水流漂浮,被動地從周圍環境中攝取食物。后來,為了取得主動出擊的權利,一類既適于游泳又適于爬行的動物出現了。要做到這一點,它們的身體必須明顯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而在形態上,通過動物體的中央軸,只有一個對稱面(或說切面)可以將動物體分成左右相等的兩部分,這類動物被稱為&ld;兩側對稱動物&rd;或稱&ld;左右對稱動物&rd;。這種不定向運動朝定向運動的轉變,使得動物適應的范圍更廣,是一種比輻射對稱更高等的進化形式。
屬于兩側對稱的動物有很多,如蝸牛、螺等軟體動物,人類、豹子、大象等哺乳動物,鳥類,蛙、蜥蜴等兩棲爬行動物,蜻蜓、蝗蟲等昆蟲。顧名思義,它們體現在腿的數量上時要么是1(可以一分為二),要么是2、4、6等偶數,否則在體形上就無法對稱了。因此,三條腿的動物不可能存在于兩側對稱的行列中。
那么,有沒有可能出現在輻射對稱的生物中呢?在一種被稱為五輻射對稱的動物中,確實有長著五條腕的海星可作緩慢移動。按此推論,你可能會提出也應該有三條&ld;腿&rd;的&ld;某種海星&rd;,可惜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而且從根本上來說,這類固定著或漂浮著作被動運動的生物其實沒有真正&ld;腿&rd;的結構。
或許,在生命演化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三條腿的動物。只是非常遺憾,不管是現生的還是相關的化石,都沒有找到這類動物。至于新聞報道中偶見的長著三條腿的動物,那是因為環境和基因突變形成的畸形,是沒有辦法穩定遺傳到下一代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