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容易骨折
時間:
小濤濤2
為什么
受傷骨折是很常見的事情,骨折了之后,對于正常人來說,嚴重的外傷才會引起骨折,比如出了車禍、從高處墜落等。但也有一些人,于遺傳、衰老、疾病或者職業的原因,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骨折。這類特殊的人群主要包括脆骨癥患者、骨質疏松癥患者和運動過量者。那么為什么有些人特別容易骨折呢?
脆骨癥的學名是成骨不全,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骨質脆弱、藍鞏膜、聽力減退、關節松弛等,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病。有人把脆骨癥的患兒稱作&ld;玻璃娃娃&rd;,就是因為他們骨質脆弱,輕微的外力都會使他們發生骨折,如同一碰就碎的玻璃制品一樣。
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骨質疏松癥患者也越來越多,尤其多見于絕經后的女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表現為全身性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導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發生骨折。這類患者數量多,一旦發生骨折就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有一定的死亡率。每年的10月20日被定為&ld;國際骨質疏松日&rd;,就是為了宣傳重視骨質疏松。有些八九十歲的老奶奶,坐下時動作稍微重些就可能發生脊椎骨骨折,甚至咳嗽都會引起肋骨骨折,這都是嚴重骨質疏松惹的禍。
有些運動員和軍人,雖然未發生嚴重外傷,但于大運動量的訓練,會緩慢地發生骨折,稱為疲勞骨折。疲勞骨折是于反復的應力不斷作用于正常骨骼的某一點上,使骨骼發生細微骨折,多次細微骨折來不及修復,積累發展為完全骨折。足部的跖骨疲勞骨折多發生于參加軍訓的剛入伍的新兵中,此類骨折又被稱為行軍骨折。素有&ld;中國第一高&rd;之稱的某中國女排隊員,就曾因長期大量的訓練導致右小腿疲勞骨折,而多次被迫休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