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大多數恒星都處在青壯年時期
之古人們就很重視自己的生命,追求長生不老,秦朝秦始皇就命令徐福去尋求長生不老藥。如今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經過,幼年期,青壯年時期和老年期,可是恒星怎么恒星也有青壯年時期,為什么說大多數恒星都處在青壯年時期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恒星一旦形成,便進入了赫羅圖的主星序。從主星序開始,恒星依靠氫聚變成氦釋放的能量發光,并在那里度過它的絕大部分生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以太陽為例,太陽每秒鐘大約需要消耗6億噸的氫,而太陽含有2000億億億噸物質,以目前的&ld;燃燒&rd;速度足夠它&ld;燃燒&rd;1000億年。但實際上,太陽不可能&ld;燃燒&rd;那么久,因為一旦核心內的氫耗盡(大約是上述質量的1/10),太陽就要離開赫羅圖上的主序位置。即使這樣,太陽的青壯年時期也能維持100億年。恒星質量越大,氫&ld;燃燒&rd;就越強烈,它在主序階段停留的時間就越短。最亮的B型星的主序壽命只有幾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而比太陽質量小得多的K、型星,主序壽命可與星系的壽命相當,甚至更長。
一旦恒星核內的氫&ld;燃燒&rd;殆盡,氫&ld;燃燒&rd;就會向外層轉移,于是恒星開始膨脹。膨脹導致恒星表面溫度下降,顏色變紅,成為一顆紅巨星或者亞巨星,質量更大的可以成為一顆紅超巨星。巨星的核心溫度很高,足以引起氦的熱核聚變反應,生成碳、氧。氦&ld;燃燒&rd;的效率只有氫燃燒的1/10,氦&ld;燃料&rd;又比氫少得多,很高的溫度又使氦&ld;燃燒&rd;得很快。所以,恒星的巨星階段很短,太陽變為紅巨星后壽命只有10億年。巨星的外層大氣因為膨脹很快脫落,裸露出碳、氧組成的核心,成為一顆白矮星。質量更大的紅超巨星壽命更短,極高的溫度使它很快地消耗完所有的核&ld;燃料&rd;,并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