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哥倫布會把美洲當作印度
如今美國是一個先進發(fā)達的強國,可是大家知道在以前的美國是什么樣子的嗎?在被哥倫布發(fā)現(xiàn)是這里非常的貧困潦倒,當?shù)氐耐林用癖划斪饔《热?,可是為什么哥倫布會把美洲當作印度,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倫布帶領(lǐng)三艘西班牙帆船,經(jīng)過70晝夜的艱苦航行,終于跨越大洋,登上了中美洲巴哈馬群島的陸地??墒牵麉s以為到達的是印度的島嶼,并把當?shù)氐耐林用癞斪饔《热?。所以,直到今天美洲原住民還被稱作&ld;印第安人&rd;,這一帶的島嶼,也被叫作&ld;西印度群島&rd;。哥倫布活了55歲,直到1506年去世,也沒有明白自己到達的是個&ld;新大陸&rd;。為什么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會犯低級錯誤,把西半球的美洲說成是東半球的印度呢?
請先不要責備古人,埋怨孔夫子不懂相對論。其實哥倫布的航行本來就不是去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15世紀中期東羅馬帝國滅亡,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了通往東方的商路,切斷了歐洲人香料和絲綢的來源。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去開拓新航路,目的地是印度和中國。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不知道地球有多大。當時大家都相信地球上陸地大、海洋小,反問&ld;上帝造那么多海洋干什么&rd;。哥倫布當時航行用的1474年的大西洋地圖本身就是錯的:歐洲西面跨過大西洋就是亞洲,從西班牙往西走就可以到達日本和中國,根本想不到中間還有一個太平洋和美洲。后人說,假如哥倫布當年知道了地真相,大概是不敢去冒這個險的。
從1492年到1504年,哥倫布一共去了4次美洲,卻從來沒有懷疑過這里不是亞洲。其實也難怪,他到的主要是美洲中部的一些島嶼,最后一次才到達南美大陸的一角,并沒有到過北美洲大陸,更沒有看到太平洋。真正發(fā)現(xiàn)和穿越太平洋的,是16世紀的航海家麥哲倫。
麥哲倫也是奉了西班牙國王之命,1519年率領(lǐng)探險隊橫渡大西洋,沿著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狹窄的海峽(后來叫作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成功地穿越了太平洋。雖然麥哲倫最后死于和菲律賓土著居民的沖突中,但他的同伴繼續(xù)航行,終于到達了目的地‐‐現(xiàn)在屬于印尼的&ld;香料群島&rd;。在載滿香料之后繼續(xù)向西,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有趣的是,為西班牙開拓海外領(lǐng)地的兩位歷史人物都不是西班牙人:哥倫布是意大利人,麥哲倫是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