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披甲戴盔”的魚沒能生存至今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魚嗎?是不是感覺那些身材嬌小色彩鮮艷的魚特別的好看。其實大家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魚嗎?自古生物都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可是為什么&ld;披甲戴盔&rd;的魚沒能生存至今,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身上長滿細密的鱗片,有著流線型的身體,自地在水中遨游,這是人們對魚類的通常印象。如果不是看到化石的話,很難想象在4億年前,曾經有這樣一群魚占據著海洋‐‐它們披覆著厚重的盔甲,像極了全副武裝的古代戰士。這群&ld;披甲戴盔&rd;的魚就是古生代的無頜類和盾皮魚類。
這些魚長得可謂是千奇百怪:有的身披鎧甲全副武裝,有的頭上戴著堅硬的盔胄,有的脊背上伸出一根天線似的骨刺。頭甲魚是無頜類的代表,這種身長十幾厘米的魚頭上扣著大大的&ld;頭盔&rd;,因為沒有上下頜,它只能靠吸附在其他魚身上吮吸其體液為生。頭甲魚行動笨拙,主要在水底活動,看上去就像是在爬來爬去。另一種奇特的&ld;披甲戴盔&rd;魚叫作溝鱗魚,它是盾皮魚類一個繁榮昌盛的分支,化石幾乎遍布全球。溝鱗魚有著魚一樣的身體,卻背著烏龜一樣的殼,甚至魚鰭都變成了螃蟹一樣的附肢!
這些&ld;披甲戴盔&rd;的魚雖然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厚重的盔甲卻影響了它們快速行動和主動捕食的能力。大多數時候這些魚只能生活在水底,沒有嘴的(無頜類)希望傍上個可靠的寄主,有嘴的(盾皮魚類)則趴著等待獵物自動送上門。所以當新型的、更輕盈靈活的魚類出現后,盛極一時的&ld;披甲戴盔&rd;的魚類就開始逐漸走向滅亡,并在泥盆紀末最終滅絕。雖然現在還能在水族館里看到一些為了適應特殊生態環境而重新披上&ld;盔甲&rd;的魚類,比如俗稱&ld;清道夫&rd;的吸口鯰,但它們跟古生代&ld;披甲戴盔&rd;的魚已經沒有什么血緣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