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淘汰白熾燈
時間:
小濤濤2
為什么
&bsp;
說到白熾燈,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甚至現在許多家庭都在使用著白熾燈,白熾燈作為最常見的照明工具,為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光明,但是現在社會在進步,人們開始提倡淘汰白熾燈,轉而使用節能、環保的LED燈,那么為什么要開始淘汰曾經輝煌的白熾燈呢?
1879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經過上千次失敗,終于發明了用電點亮的燈,即白熾燈。白熾燈主要玻殼、燈絲、導線、感柱、燈頭等組成。燈絲是核心部件,也是發光主體,它是用金屬鎢拉制的比頭發絲還細的絲,再做成螺旋形。燈絲看起來很短,若把它拉直,有近1米長。當白熾燈接入電路中時,電流流過燈絲,產生熱效應,使白熾燈發出連續的可見光和紅外線。白熾燈的發光原是高溫輻射發光,在通電時,燈絲溫度高達3000℃。正是熾熱的燈絲產生了光輻射,才使白熾燈發出了明亮的光。
可是,白熾燈利用電能的效率卻低得驚人,白熾燈所耗電能的90%轉化成無用的熱能,以紅外輻射的形式浪費掉,只有不到10%轉變成為光。同時,燈絲溫度越高,鎢絲蒸發就越快,使得大多數白熾燈使用壽命都較短。
100多年來,白熾燈作為主要的照明器具被廣泛使用,但它發光效率低、壽命短、碳排放量高等缺陷日益突出。在能源與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今天,世界各國都日漸重視上述問題,一些國家宣布在2009年至2016年之間,將逐步淘汰大功率白熾燈,并以高效、節能的新照明器具替代。
&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