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雪松那么“浪費”花粉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小朋友們,你們家附近有些什么樹木啊,雪松你們那有嗎?它的葉子可不是扁平的,像一根根針一樣非常的扎手,遠處看上去想一桌寶塔。細心的朋友們發現沒有,每年秋末的時候雪松旁的土地,都會被染成一片黃色,這是為什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知道,植物要傳宗接代,就必須把花粉從一朵花的雄蕊送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受精后才能產生種子。裸子植物(松樹、柏樹等)和部分被子植物(楊樹、柳樹等)依靠風來傳播花粉。為了提高抵達目標的效率,風媒花的花粉通常都具有兩大特點:一是讓自身輕一些,二是數量多一些。例如雪松的花粉上具有小氣囊狀的結構,能夠飛得更為輕盈,到達更遠的地方。一般來說,風媒植物都會生成數量巨大的花粉,希望散發出去的成千上萬花粉中,有一粒能夠到達雌花的柱頭上。雖然這樣做要耗費很多能量,但為了保證成功率,也只能出此下策了。當然,雌花為了捕捉這些花粉,在柱頭處會分泌有黏性的物質,只要有花粉從身旁經過,就會一把&ld;抓住&rd;。盡管風媒花為了傳粉做了充分準備,但風力并非完全順著花粉的心意,最終能到達目的地的花粉寥寥無幾。
除了借助風力傳播花粉,很多水生植物實際上是借助水流來傳播的。比如苦草,它雖然長得像水藻,卻是貨真價實的被子植物。這種植物在開花時,會把花朵伸出水面,散落的花粉就開始隨波逐流,一旦漂到花朵的柱頭上成功授粉之后,就馬上沉到水下繁育種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