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危機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快樂時間?
盒子世界在2011年寒假期間,強力推出“盜夢危機”主題活動。“(盜夢危機)”是盒子世界“(密語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孩子們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讓孩子們體驗夢想的力量,最終讓孩子找回失落的快樂時光!
為什么盒子世界要推出“盜夢危機”?其背后的意義又是什么?
首先,我們要問,誰偷走了孩子的快樂時間?誰在盜走孩子的夢?——
“出門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業最多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還是我……”這是上一位孩子留下的篡改后的“歌詞”。
這位孩子的無奈感慨,絕對不是個例。根據盒子世界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孩子的睡眠時間不足10小時,有的孩子甚至要到深夜11點才能休息。
對于這些孩子,睡眠的時間都無法保證充裕,更不要提玩的時間了。以至于會有孩子羨慕可以在家里悠閑自在的退了體的爺爺奶奶,發出“媽媽,我也想退休”的呼喊。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煽情廣告,讓無數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不到1歲學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背唐詩、學外語,二三歲開始學樂器,四五歲開始讀“小學”,到初中就參加大學的外語考試……作業多、考試多、培訓班多,這是很多城市孩子每天生活與學習的寫照。
現在,有一種現象特別普遍,就是我們的家長似乎個個都成了兒童教育“專家”,每天都樂呵呵地為自己的孩子設計美好的未來,不僅讓他們學奧數,還要他們學琴棋書畫,學跳舞,學打球,仿佛他們的孩子個個是“全能天才”的料子。換句話說,如今的孩子根本不是“自然”生長,而是按照家長的意愿,在家長鑄就的模子里艱難地成長著。
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早期智力開發,這樣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這樣的教育,其實是以“克扣”孩子滿足生需要的睡眠時間為代價的。同時,這種強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沒有了童年的歡樂,缺少了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更嚴重的是可能成為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殺手”。
誰偷走了孩子的快樂時間?
顯然正是父母!也許還有學校和老師,甚至還有現在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夢想家,盒子世界希望能夠借助“盜夢危機”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在盒子世界里的互動交流,體驗到夢想的力量,也讓更多的父母可以聽到孩子的聲音,學會解并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夢想,讓孩子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快樂時間!
盒子世界“盜夢危機”,期待父母和孩子共同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