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統零售商開始反擊電商:價格向亞馬遜看齊
各位朋友們,你們今年又購物燒了多少錢呢,每次看見商家一做活動,自己的錢包馬上就受不住了,特別是女人購物熱情更加高漲,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今年的購物狂潮吧。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年底都是消費購物旺季。雙十一狂歡,黑色星期五,雙十二購物,圣誕節折扣,一波波的折扣活動讓人欲罷不能。每每已經決心守住錢包,看到打折商品卻總是蠢蠢欲動,看到信用卡賬單后又覺得后悔殘酷。
美國國家零售商協會(RF)預計,2014年的歲末購物節會達到過去三年的最高水平,達到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41%。但對零售商來 說,旺盛的商機卻并不均衡,線下與線上呈現出不太一樣的兩種勢頭。首先,在RF的這一數據中,網絡銷售額會從前年的16%繼續上升至30%。
在體銷售額小幅增長同時,網購比例的急劇增長也意味著實體店銷售額的縮水。感恩節與黑色星期五的銷售狀況直觀地體現了這種差異。市場研究機構 ShpperTrak公布的這兩天消費報告顯示,傳統實體商場在這兩天的銷售額為12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5億美元下降了05%。
而與此同時,今年的黑色星期五網購金額卻繼續創下新高,網上銷售業績大漲22%,其中eBay和亞馬遜的銷售額分別增長27%和24%。亞馬遜 在黑五期間每秒就售出了64件商品。這種截然不同的銷售勢頭的背后,是美國零售業從線下轉向線上的大潮,也促使著各大傳統商家開始順應潮流實施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是電子商務的發源地,但美國網絡購物發展規模卻遠遠不能與中國相比。今年中國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高達人民幣 571億元(約合93億美元),超過美國全部傳統商店在黑色星期五當天的91億美元,更是當天美國所有網絡銷售額(24億美元)的近四倍。
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這固然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但美國人均GDP也是中國的七倍,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萬美元,而中國只有 3000美 元。或許在網絡購物這個領域,阿里巴巴完全激活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熱情,讓中國民眾比美國民眾更加舍得花錢,也更習慣在網上購物。
話題回到美國購物網絡化潮流,去年亞馬遜全年營收744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連續數年保持著超過20%以上的增長。而百思買等傳統零 售商卻陷入低迷狀態,增長緩慢、停滯甚至下滑。在美國經濟并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來自亞馬遜等網絡零售商的壓力是傳統零售商業績不佳的最重要原因。
于網絡零售商無須實體店面等巨額支出,因而可以提供更為低廉的價格,足不出戶購買商品也是網購的一大優勢。為了從傳統商家那里進一步爭奪消費 者,亞馬遜早在四年前就在自己的移動應用中設置了條形碼掃描功能。當消費者在實體店發現意向商品之后,可以直接掃描獲知亞馬遜的價格,從而以更加低廉的價 格在網絡購物。這一舉措似乎讓實體店徹底淪為了亞馬遜的體驗店。
面對電子商務的大潮,或許零售商應當考慮的是如何順潮而動,而不是逆潮而行。美國的傳統零售商也在不斷采取對策,一方面頂住亞馬遜等網絡零售商 的沖擊開設自己的電商平臺,另一方面推出各種措施努力將消費者引至自己的電商平臺。這些傳統零售商并不希望自己的實體店成為消費者的體驗店,而希望把這些 客流從亞馬遜手中重新奪回來。
與網絡平價就是傳統零售商紛紛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亞馬遜等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下單便捷,但傳統零售商也有著實地體驗、立即取貨、售后簡單等不可取代的優勢。而這些都是電商平臺的先天劣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