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傾聽能力差怎么辦 家長可以這么做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是發展幼兒語言的基礎,但是有的家長反映孩子的傾聽能力比較差,這要怎么辦呢?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可以這么做開幫助孩子提高傾聽能力。
寶寶傾聽能力差怎么辦 家長可以這么做
針對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的現狀,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1.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維也處于活躍狀態。把興趣作為傾聽的切入點,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
教師可以利用大自然的優勢,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帶幼兒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淅瀝淅瀝的小雨聲、淙淙的流水聲、腳踩落葉的沙沙聲等。所有這些,都讓幼兒心曠神怡,就會萌發幼兒傾聽的欲望和興趣。
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故事等培養幼兒的傾聽興趣。選擇的故事等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具體、生動,富有趣味性;除了傾聽的內容具有吸引力外,幼兒是通過積極的聽來提高傾聽能力的,成人在講述故事時聲音要抑揚頓挫,并利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調動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讓幼兒共同參與。如小動物的童話或故事。
2.創設寬松的傾聽環境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傾聽的環境:在幼兒入園、離園的時候及飯前飯后的空余時間或一些過渡時間,可為幼兒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故事、兒歌,也可以由教師或幼兒講故事等,如晨間鍛煉時播放輕松活潑的音樂,午睡前播放溫柔緩慢的音樂,用餐時播放優美動聽的故事。
在帶領幼兒外出時,可以讓幼兒注意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如風聲、雨聲),傾聽各種動物的叫聲(如蟬鳴、鳥叫聲),傾聽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如自行車清脆的鈴聲、汽笛聲)。幼兒聽后,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達,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容、平等的心理氛圍,幼兒在這種氛圍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3.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傾聽能力的重要保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兒因不注意傾聽或不耐心傾聽而無法按要求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如《愛插話的小八哥》等,引導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傾聽他人。還可以以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如小小錄音機(即同伴或老師表達之后請幼兒盡量能夠將他們所講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述,所以對幼兒的傾聽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幼兒傾聽老師、同伴的發言時要做到安靜和耐心。
4、教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兒傾訴或告狀時,認真傾聽,耐心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在向幼兒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幼兒的回答。不論孩子的話題多么簡單,都應以目光、手勢、語言來傳遞聽到的感受,表達內心的感受,讓孩子覺得老師認真聽了,在關注著他。利用各種手段指導幼兒耐心傾聽別人,不隨便插話,培養幼兒良好的孩子的傾聽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