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家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改革中具有大作用
慈善的類型多種多樣,你所看見的只是其中的一角,在社會中有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著各種慈善活動,其中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改革中就發揮大作用。
2014年9月,在第三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致辭:近年來,我國社會捐贈總額穩步增長,2013年再次接近千億元,但捐贈總量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匹配,捐贈結構跟日趨多元化的群眾需求還不相適應。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和落實各項服務措施,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企業家依法成立基金會或設立慈善專項基金,打造服務品牌,以專業化的形式開展大額捐贈。
截至2014年底,中國非公募基金會已經超過2700家。2004年6月,《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打開了民間資本成立非公募基金會的大門。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發布行業發展報告—《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中指出,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領域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改善民生,非公募基金會在教育、醫療、環境、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以及文化藝術、體育等民生領域有廣闊的活動空間;二是協調群體關系;三是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四是推動公眾參與;五是構建社會價值觀和理論。
事實證明,雖然會有一些不規范或專業的行為,但這個中國公益鏈條上游年輕的社會組織形態憑借其自身優勢在社會改革中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報道回顧
1 兩高校基金會2013年度籌款過十億
基金會正成為中國高校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的重要組織形式。2013年,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兩家基金會年度籌款額均超過10億元。其中,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年度捐贈收入高達14.5億,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從2009年到2013年的5年間,共籌集資金30.92億。
但事實上,其發展歷史并不長。1995年時,還只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兩所高校基金會在民政部注冊。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的頒布催生了大量基金會,許多高校基金會也應運而生。2009年10月,為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向高等學校捐贈,拓寬高等學校籌資渠道,財政部出臺政策,中央財政設立配比資金,對中央級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贈收入實行獎勵補助。配比政策的出臺進一步促進了高校基金會的蓬勃發展。同年,財政部就為75所高校的符合配比收入的 15.6億捐贈配比10億元。2010年,全國各地注冊的高校基金會已經達100多家。
2 移動互聯 連接6億村里人的夢想
騰訊基金會攜手各方戰略合作伙伴,在貴州打造成第一個整村覆蓋4G網絡并普遍使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移動互聯網示范村”,用移動互聯網改變村莊生活方式,成為和諧社區下的美麗鄉村,為中國鄉村行政管理、文化傳承、社區學習、鄰里關系、城鄉鏈接注入活力生機,并輻射影響廣大中國鄉村。推動更多企業和個人匯聚核心能力,實現不透支企業和個人能力的愛心資源整合,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吸引政府采購,欲打造出可復制推廣模式,讓更多地區受益。
3 SEE十年:五位企業家會長與一臺“公益戲”
成立于2004年6月5日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是由中國近百名知名企業家出資成立的環境保護組織,是會員制的非政府公益組織。阿拉善SEE 生態協會旨在改善和恢復中國內蒙阿拉善地區生態環境,從而減緩或遏制沙塵暴的發生。2008年底,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SEE基金會,SEE基金會通過“項目資助”、“機構資助”、“綠色領導力”、“青國青城”、“SEE·TNC生態獎”等資助通道,直接投入累計超過6000萬元,支持了將近 400個環保公益團隊的成長。
2004至2013年這十年時間,SEE與當地農牧區社區公眾、相關管理部門合作,為當地探索可推廣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模式。一片片梭梭林恢復生機,節水農業逐步推行。據了解,SEE在阿拉善當地累計開展240個項目,新增、恢復植被約15萬畝,保護植被200萬畝,與1500戶農牧民一起創造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節約地下水近700萬立方,相當于3000個標準游泳池。目前,SEE的企業家會員已經超過300人,每位會員每年捐贈10萬元支持 SEE協會和基金會的環境保護工作,并且參與機構治理,因為這些企業家會員的源源輸入,SEE在環保公益領域的投入累計約1.6億元。
4 破解公益人才和資源瓶頸
南都公益基金會開展了兩個戰略性資助項目,一個是銀杏伙伴成長計劃,另一個是景行機構伙伴計劃。前者資助草根機構的領導人或創始人,后者資助組織自身已較為成熟、正向影響行業的階段過渡的機構。這兩個計劃可以說是目前公益界培養人才和培育機構的明星項目,針對的是公益界面臨的兩個困難:人才瓶頸和資源瓶頸。
5 “慈善購房”緣何實施不足半年即終止
你購房,我補貼,最高可補貼房屋貸款的40%。這樣的公益項目,由江蘇一家基金會推出。2014年4月,江蘇華夏慈善基金會在江蘇境內多個地區推出這一“慈善購房”公益項目,補貼對象被限定為住房面積人均3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或者個人,以及在項目推廣地區就業交納社保滿1年的家庭或者個人,符合地方政府保障住房購房條件的困難家庭和群體、養老群體都可以申請。革命烈屬、退役軍人、勞動模范、見義勇為者、優秀教育醫療工作者等人群可以優先申請。事實上,這樣一個公益項目卻肇始于營銷公司的策劃方案,項目在半年后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