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中華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圓滿落幕
公益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是一份愛心,都是一份公益。近日,中華少兒慈善救助基金會舉辦5周年慶典暨感恩會,在這次活動中,主持人趙普、演員辛柏青獲得&ld;公益人物獎&rd;的稱號。想要了解更多公益活動信息嗎?請看
近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舉辦五周年慶典暨感恩會,以頒獎的形式感謝五年來持續關注并支持中國困境兒童救助事業,促進中華兒慈會成長的愛心人士及企業,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趙普、青年演員辛柏青獲得&ld;公益人物獎&rd;。
在活動現場,記者對話了趙普和辛柏青,談公眾人物如何參與公益,他們均提到,&ld;公眾人物參與公益活動,能帶動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公益。&rd;
媒體界公眾人物有四重身份
京華時報:作為媒體人,同時也是公眾人物,能否談談你參與公益的感受?
趙普:媒體人做公益,具有參與者、傳播者、監督者三重身份,如果是媒體中的公眾人物,還有一個代表性的作用。就我個人觀察,像我這樣媒體中的公眾人物,我們參與公益,發力點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希望能夠把自己代言的公益項目傳播得更廣。本身公眾人物參與公益活動,也能利用自身影響力,帶動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公益。
京華時報:作為公眾人物,如果代言的慈善組織遭遇信任危機時,你會怎么做?
趙普:最近這幾年,因為公益領域事件也比較多,我們媒體人還要做監督。慈善組織透明度和公信力是緊密關聯的,如果透明度不夠,公信力就會嚴重受損。從這個層面說,媒體和公益組織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
作為媒體人,身在媒體之中,又為慈善組織代言,是不是有點尷尬?我的原則是既參與也監督,如果是我代言的公益機構遭遇到信任危機時,或賬目出現問題時,我通常不急于為我所代言的機構辯白,因為你的參與是淺參與,你并不是常設機構的常任人員,你并不了解機構運轉的細節。
但我可以表態,我的表態不是相信,而是歡迎。作為代言人,歡迎監督,我把所有的監督,不管善意惡意,都比作啄木鳥,脾氣好的就是脾氣好的啄木鳥,惡意的就是脾氣差的啄木鳥,不要一味地去抵觸監督者,這反而不利于公益組織的發展。
京華時報:有人認為,查公益組織的賬目,應該權利和義務對等,而不是無限制要求公開,且公開也有成本。你怎么看?
趙普:現在技術比較發達,應該說公開比以前更容易了,問題是哪部分應該公開,哪些是必須公開的。用于慈善活動經費的部分,應該公開,一分一厘都不應該差;按照善款百分比的工作經費,用于機構運轉的這部分,屬于內部財務,是否必須公開,要有法律依據,畢竟內部財務制度可能涉及到機構機密,或者說,目前有的社會組織社會發育程度還不夠,要求全部公開還不太現實。當然了,也可以通過競爭方式促進公開,公益組織如果想要獲得更多捐款,會主動公開,提高競爭力。
京華時報:這次獲獎,是因為代言&ld;9958寶貝別怕&rd;意外傷害貧困兒童緊急救助基金,能說說當初為什么代言嗎?
趙普:很簡單,舐犢之心,人皆有之。孩子、老人、不健全的群體,都是弱勢群體,關注弱勢群體,本身就是社會平衡的必要。身在媒體也好,普通公民也好,都是一樣的。做公益的初級階段,天然情感紐帶和因素會多,但是當你公益做到一定程度,就會超越這個層面,就要投入更多的性。
京華時報:獲得這個獎項有什么樣的感受?
趙普:其實我們客氣也好,謙虛也好,自認為自己做得不多,我們知道需要做得還很多。但你就做這么多,慈善機構也記得你,同時也是傳遞一個信號,通過頒獎釋放出去,希望通過我們向大家傳遞信息,做得不多,也會記住你,感恩你。這就是慈善的力量。
京華時報:說說您這些年主要參與的公益活動有哪些,接下來還有哪些計劃?
趙普:參與的太多了,我都不做記錄了,因為基本上算不上什么成績。最近做了中國消防大使,為黑龍江犧牲的五名戰士籌款。
關于計劃,已經代言的都在持續地推動,比如寶貝別怕、北京希望工程、免費午餐、大病醫保,還有順風車。今年在做的&ld;順風車&rd;活動馬上就開始了,春節前讓農民工回家,是我們每年的重大項目。
&ld;順風車&rd;現在推三種形態:長途短期,比如春節農民工返鄉;長期短途,比如住同一小區可拼車;短期短途,即臨時的,招手停。現在推的是前兩種,短期短途是一種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