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公益大獎 助公益事業蓬勃發展
一個媒體能夠做到所有的人都相信他們,并且對于他們的報道能夠做到始終如一,堅持真,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媒體在公益事業方面的貢獻吧。
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傳媒公益大獎應該是怎樣的?在資深公益人徐永光看來,這個獎項應該目標純正、獨立超然、嚴謹透明、有影響力,能夠影響行業發展,幫助獲獎者得到更高的公眾認可度。
今年,南方都市報社、深圳衛視、新浪微博共同主辦的責任中國2014公益盛典正是希望打造成這樣一個傳媒公益大獎。11月13日,該盛典舉辦評審委員會第二次評議會,公布了公益人物、公益行動、公益組織、公益思想的入圍名單,最終獲獎結果將于12月15日在深圳廣電集團1800平米演播廳揭曉。
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力爭從紙媒、電視、網絡的立體維度,實現全媒體戰略聯合;此外,今年的盛典采用&ld;眾包共建&rd;互聯網思維辦會,除了公益界人士,學術界、媒體界也加盟助力。
參與公益盛典評審及組織的熱心公益人士均不同程度談到,學術界、媒體界和公益界的跨界聯動,將使公益評選結果更具公信力,業界領袖和知名人士的加入有助于發動更多人關心公益,積極參與全民公益的大社會建設。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南都公益基金會事長徐永光作為本次公益盛典評委會主席,他也談到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一個獎項的生命在于其公信力和影響力,保持公信力有四個因素,一是目標純正,&ld;純&rd;就是不要和金錢掛鉤,&ld;正&rd;是價價值引領,能起到引領行業方向的目標;二是獨立超然,不應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三是嚴謹透明,規則要嚴謹,要接受監督;四是擴大影響力,包括擴大獎項本身的影響,幫助獲獎者得到更高的公眾認可度。
這個一年一度的公益評選,主辦方希望助力公益事業更加健康、更具規模地持續發展。在公益盛典的評委們看來,現代公益的走向是明晰的。徐永光研判:&ld;現在是公益事業觸底反彈的階段,公益牛市就要到來了!&rd;
評委之一、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郭巍青表示認同,他已經連續五年擔任公益盛典的評委,他認為從今年的入圍項目可以看到,好機構、好人物,甚至是青年公益的領袖,已經成批地涌現,這反映了公益力量的成長。
草根公益人物、初創社會組織的活躍從側面印證了基層活力的迸發。與此同時,政府的頂層設計似乎也釋放出了積極信號?;饡行木W總裁程剛稱,這幾年業界喊的口號,如減免稅、股權捐贈、慈善信托,社會監督等,都為政府所提及,因此他相信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也期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能出臺更加具體細化的措施。
基于公益事業本身,不斷創新的公益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公眾關注度,此前大熱的&ld;冰桶挑戰&rd;即是互聯網融合公益的典型代表。對此,新浪微博社會責任總監貝曉超認為,公益需要融合,需要共鳴,&ld;希望互聯網基因、思維能給現代公益注入新的活力&rd;。(記者:藍廣雨)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竇立國、房濤、郝南、賀永強、劉鳳梅、劉小鋼、潘江雪、孫克武、汪中芳、王頌湯、吳沖、徐靚、徐昕
&ld;打牙祭&rd;助農電商平臺、24小時公益急尋、Farer 4 農業創新、保護瑞麗兒童婦女、冰桶挑戰的中國模式、大案法援、廣州公共觀察、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母乳愛公益行動、&ld;愛故鄉&rd;公益項目、夢想中心、一起開工社區、壹基金&ld;凈水計劃&rd;、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卓明災害簡報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許小年、楊團、資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