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公益機構
公益事業是需要每個人來支持和完成的義務,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當中來,充當志愿者,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大學生在學校內居多,很少在校外接觸到公益機構,那么哪些公益機構更適合現在的大學生呢?下面就5068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情況吧。
有調查發現,助教支教、捐款捐物、義賣、環保、文化保育、定點義工、公益傳播與創新這些類型的公益活動,是學生喜歡去做的。而助教、支教是最受學生群體青睞的,&ld;星星之火&rd;、&ld;愛心助學&rd;、&ld;燈塔計劃&rd;、&ld;滿天星&rd;、&ld;微辣青年&rd;、&ld;藍信封&rd;這些公益組織,每年都舉辦許多支教助教類的活動。
相比之下,公益傳播與創新類志愿活動比較抽象,不需要學生去做一些具體活動(例如回收書籍、捐贈衣物等等),而是通過主題討論、沙龍等形式,或者線上微信微博宣傳,將公益念宣傳出去。
供大學生選擇和參與的公益機構很多。例如一些社工機構:像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東綠耕社會發展中心、中大社工服務中心,這三個公益組織都是在中山大學內創建的,而后發展為校內外有影響力的社工組織,他們經常會招募學生義工進行各類公益活動。
此外,還有一些公益基金會,像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與人公益基金會、綠芽鄉村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下稱&ld;綠芽&rd;),這類基金會每年都會招募很多學生志愿者,學生參與度很高。
另外在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組織(下稱&ld;藍信封&rd;)、微辣青年、E ats(創行中國)、A IE SE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等其他公益機構和組織當中,學生也是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像E ats、A IE SE 是世界三大學生組織的其中兩個,在全球很多高校都有,它們主要是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模式去做公益,比如E ats就是運用商業的思維去積極踐行公益,這種模式也是值得推崇借鑒的。
這要看公益組織運作的具體情況。有些公益組織運作基金很充足,可以給學生報銷餐旅費等基本費用;一些公益組織則提供部分餐旅費,像&ld;綠芽&rd;這類的公益組織都會給學生路費、餐費補貼,2小時30元;個別公益組織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參與志愿活動需要自費處了。
自己單跑沒樂趣,和其他人一起跑才更有樂趣,影響范圍更廣,公益倡導性更大,這是一種群體行動的力量。公益跑將自己的興趣和公益很好地結合,以公益為出發點,在滿足自己跑步興趣的同時,也向越來越多的人傳遞、倡導公益念,這也是一種探索創新公益的新模式,值得借鑒。
現在沒有一個公益機構是單獨行動的,都需要彼此之間的支持與聯系。例如&ld;北京農家女&rd;和&ld;綠芽&rd;就一起發起過女村官論壇活動,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即將和慈善研究院舉辦&ld;益動廣州&rd;的公益徒步活動。各個不同的公益機構會相互借力,資源信息共享,將公益的力量集聚,同時也不存在商業利益的競爭。
不同學校標準不同。在中山大學,平時校內、外的志愿活動是不可以加綜測(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但是如果得到某個公益獎項或是參加校內的公益社團、擔任社團負責人都可以加綜測,社團負責人比普通社團成員分數要多一些。而每年參加50小時的志愿活動是評獎學金的必要條件。
在暨南大學,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志愿活動都可以加綜測,前提是有志愿者證明才可以,其中無償獻血是加5分綜測,屬于加分比較多的公益活動。而在華農,每次無償獻血都可以加0 5分綜測,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5分。
校內的公益團體如校青年志愿者協會是搭建校內學生和校外公益組織聯系的橋梁,學生可以通過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組織。各個公益機構都有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學生可多多關注他們的主頁,進行鑒別篩選,例如&ld;志愿時&rd;網站經常有發布公益活動等。如果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志愿公益活動,不確定可信的情況下,可根據公布的電話打過去詢問一下基本情況,例如公益活動詳細情況、時間地點、主辦方、合作方、參與團體等等,再進行判斷。
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大學生一定要做好心和身體上的雙重準備,偏遠地區生活條件艱苦,吃苦耐勞的心準備是必須要有的。學生和公益機構雙方提前溝通,感興趣者在了解了活動的具體情況后,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類型的活動。
此外,一般公益機構在出發前也會給志愿者進行專業的培訓和講解基本的生存技能。需要注意,參與者要跟公益組織了解清楚,對方是否幫自己買好保險,并帶好應急藥品前往目的地。同時,志愿者要注意不要過多宣傳城市生活的優越感,這樣可能會加劇山里孩子的自卑感。
滿天星公益:推廣兒童閱讀,其是一家專注兒童閱讀推廣的民間教育公益機構,在中國欠發達地區選擇圖書資源匱乏的鄉村小學建立公益圖書館,組織青少年志愿者前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從而培養鄉村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拜客廣州:致力于&ld;引領廣州成為單車友好的城市&rd;的民間公益組織,通過分享交流和公眾參與的宣傳推廣活動塑造單車文化、豐富城市騎行體驗。
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關注青年學生LG BT生存狀態,目光擴大到推動全國區域性的校園LG BT工作。LG 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s)、男同性戀者(G ays)、雙性戀者(B isex als)與跨性別者(Trasge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ld;志愿時&rd;:是一個全新的志愿服務&ld;時間&rd;和志愿服務&ld;價值&rd;的計量概念,是一個志愿服務的綜合信息管系統,是志愿者個人、志愿者組織、志愿服務項目的在線管平臺,是志愿者在線溝通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