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須知 新爸新媽必學的"嬰語"
現在的爸爸媽媽都比較年輕,初為人母人父的他們,對于養育好一個寶寶,缺乏太多的經驗,加上寶寶不會用語言表達,更是增加了爸爸媽媽帶寶貝的難度,常常弄得家長們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雖然寶寶們年齡較小,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會用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想大家傳遞訊息,所以,這就要求家長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嬰語”哦。
●啼哭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柯海勁表示,哭是小嬰兒第一大語言,含義最為豐富。
一、餓了。小嬰兒啼哭時,有可能是餓了,怎么判斷?一是參考距離上次喂奶的時間,看看是不是到吃奶時間了。不過,3個月齡內的小寶寶還是建議按需哺乳,餓了就喂。判斷小寶寶是否餓了,可以用干凈的手指在寶寶嘴唇上輕輕一碰,如果Ta馬上張開小嘴巴到處尋覓奶頭,那就說明孩子餓了。
二、尿了。如果不是餓了,就要看看小寶寶的尿片是否濕了。濕濕的尿片憋得小寶寶很難受時,Ta也會通過啼哭來呼喚媽媽快點過來為Ta換一片干爽的尿片。
三、求抱抱。小嬰兒從娘胎里出來后,會因環境不適應而感到恐懼啼哭,于是他們便通過啼哭以祈求媽媽抱抱Ta或撫摸一下Ta。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需抱太多,免得慣壞了Ta。其實,多跟孩子接觸,能給小寶寶安全感,還能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睡眠及增進情感交流。
四、困了。小寶寶困了想睡覺了,或是剛醒來但還沒睡夠時,也會哭鬧。這時爸媽可以哄哄Ta,安撫一下,給Ta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
五、異常的啼哭。如果不是餓了,不是尿片濕了,抱著的時候還是哭個不停,而且哭鬧厲害,那么就要看看寶寶是否生病了。若連續急促地啼哭,并伴有口唇發青、呼吸急促,有可能是患了肺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了;如果是哭聲嘶啞,并伴有陣陣犬吠樣的咳嗽,有可能是急性喉炎發作;如果是尖叫啼哭并伴有嘔吐、精神變差等,有可能是患了顱內感染性疾病……新手爸媽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
●憋紅了臉蛋
如果小寶寶皺著眉頭,小臉蛋憋得紅彤彤的,Ta極有可能是向爸爸媽媽傳遞“便便”的訊號了。此外,憋紅了小臉蛋,也有可能是保暖過度了。如果不及時為Ta解除這種悶熱的環境,長時間下來,孩子會不適兒出現哭鬧,也容易長熱痱等。
●反復抓耳朵
如果小寶寶總是用小手去抓耳朵,那么爸媽就得留意下寶寶是否耳朵不舒服,看看是否有外耳或內耳濕疹。還有一些寶寶老喜歡蹭小腦袋,也有可能是頭上長濕疹了。如果小寶寶一邊抓耳一邊哭鬧,煩躁不安,耳朵還可見黃色分泌物流出,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中耳炎了。
●揉眼睛、鼻子
小寶寶揉揉眼睛,可能是困意來了。但如果小寶寶不停地揉眼睛,就要看寶寶是否眼睛發炎了。此外,如果小寶寶不停地揉眼睛和鼻子,也需警惕是否患了鼻炎,需要就醫。
●神情呆滯
健康的小寶寶是非常靈動的,眼睛也是清澈透亮的。但如果小寶寶出現神情呆呆的,尤其是在生病之后出現精神變差,這可能是寶寶病情加重了。(林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