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2歲寶寶的10種錯誤育兒方式 你都知道哪些
&bsp; 孩子是家長手心里的寶,打不得罵不得的定更是深入人心。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事情成了家長們的必修課。但是,各位家長們要知道并不是你們以為的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正確的。很可能因為你們的錯誤的育兒方式,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哦。下面趕快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都有哪些錯誤的魚兒方式,今后趕緊學會避免吧。
有些父母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前的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性,阻礙寶寶自立性的發展。父母應從寶寶1歲后就開始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
1至2歲的寶寶已經會用一些手段來要挾父母滿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時父母采用妥協的方式滿足寶寶的要求,寶寶就會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為來取得父母的注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從這時起,父母就要堅決拒絕寶寶的無要求。
要讓寶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養起寶寶的自立性。干涉太多,會使寶寶產生對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寶寶形成儒弱的性格。
1至2歲的寶寶,有時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夠解寶寶,會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也有利于親子間親密的關系。反之,寶寶會對父母產生不滿。
1至2歲的寶寶,解力和判斷力還不強,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當的語言給寶寶明確的指示,否則,寶寶會無所適從。
1至2歲的寶寶好模仿,父母不良的習慣如講穢語。
邊看電視邊吃飯等,對寶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糾正不良的習慣。
上下輩或父母之間對寶寶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評、另一方袒護,會抵消教育的作用,也會降低寶寶對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當寶寶犯錯誤時,父母嘮嘮叨叨數落個沒完,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當寶寶做錯了事或闖禍時,父母大發雷霆會使寶寶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伴。
這種教育方式會使1~2歲的寶寶不明是非,對父母的行為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