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期會遇到哪些問題
寶寶出牙的時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面對這宗情況,長長不知道該怎么辦,有時候家長不加注意,很可能影響今后寶寶牙齒的漲勢問題,導致出現各種牙齒問題。那么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寶寶出牙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吧。
絕大多數的寶寶會在4至7個月的時候長出他們的第一顆牙齒,發育較早者可能在3個月時牙齒就會冒出頭,而發育較晚者也可能要等到一歲或者更久(寶寶出生時就長有牙齒是極罕見的情況),不論寶寶的第一個牙齒何時出現,都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里程碑,拍照,并記錄在寶寶成長日記上吧。
實際上,當寶寶還在子宮內時牙就開始在牙床中萌芽了。每長出一顆牙齒往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并且經常----但不是總是---按這種順序:先長出下牙床中間的兩個,然后上牙床中間的兩個,然后圍繞著這兩個往兩邊長。也許剛長出的牙并不是每個都是直直的,不過別擔心,它們通常會自己長好的。
最后出現的牙齒(長在嘴巴最里面的第二顆臼齒)通常在寶寶兩歲時長出。在寶寶3歲的時候,20乳牙應該就長全了,在他六歲左右恒牙長出之前乳牙不會脫落。
專家并不確定是出牙導致了像哭鬧、腹瀉、發燒這些癥狀,還是這些常見的癥狀只是巧合的出現在長牙時候。無論如何,許多父母認為寶寶出牙時確實有很多不適(不過有些寶寶卻毫無不適的度過了這個時期)。出牙期最常見的癥狀有:
&bll;流口水(可導致面部出疹子)
&bll;牙齦腫脹并且非常敏感;
&bll;易怒或易哭鬧
&bll;喜歡咬東西
&bll;拒絕進食
&bll;睡眠問題
雖然許多家長說他們的寶寶在出牙時拉肚子、流鼻涕、或發燒,但是大多數專家都不認為這些癥狀是于出牙導致的。其中一個就是威廉&iddt;西爾斯(illia Sears),一個兒科醫生和《The Baby Bk》(《親密育兒百科》)的作者。西爾斯認為出牙期會導致腹瀉,并且可能會有輕微的尿布疹,因為寶寶內臟中過量的唾液會稀釋糞便。并且他認為牙齦發炎可能會導致低燒(低于101華氏度)。
另一方面,兒童教育專家佩內普洛&iddt;里奇(Peelpe Leah)聲稱出牙不會引起高燒、腹瀉、嘔吐、食欲不振,這些只是寶寶患了疾病的癥狀,應當盡快去醫院檢查。著名兒科醫生T&iddt;貝瑞&iddt;布拉則頓(T Berry Braelt)說這些癥狀可能是于與出牙無關的炎癥導致的,但炎癥再加上出牙會使寶寶在一顆新牙出現之前更容易被感染。
專家們一致認可的一件事是,當你擔心寶寶出現的這些癥狀或者寶寶直腸溫度高于101華氏度(3個月以下的嬰兒高于1004度)時,應該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能幫你確定寶寶是出了什么問題或是否需要醫療看護,像耳朵發炎。如果寶寶拉稀便但不是腹瀉時別擔心,寶寶的身體會自行恢復的。
給你寶寶可以嚼的東西,比如一個牙膠或者一塊冷毛巾。如果寶寶已經可以吃固體食物的話,給他一些冷凍食品如蘋果醬或酸奶來減輕不適。給他啃硬硬的、不含糖的餅干也是一個較常用的方法(不要給他啃胡蘿卜,可能會有窒息的危險)。或者用干凈的手指輕輕放入寶寶口中摩擦牙齦也能減輕他的疼痛。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一些醫生推薦可以給寶寶服用小劑量的兒童止痛藥如退熱凈,但是在喂寶寶藥前跟醫生商量下。(不要給寶寶用阿司匹林或甚至把阿司匹林抹上他的牙床來減輕疼痛。兒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雷氏綜合癥,這是一種罕見的但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在牙齦局部上搽止痛凝膠也是一個選擇,但在搽之前最好咨詢下醫生用量。如果搽太多可能會使寶寶的咽喉麻木并削弱他的吞咽反射(有助于防止寶寶被口水噎到)。這種凝膠一般來講是安全的,但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會引起過敏反應。
如果流口水導致寶寶臉上出疹子,用柔軟的棉布不帶摩擦的擦干它。也可以在寶寶小睡或睡前,在寶寶下巴上搽點凡士林來保護皮膚免受進一步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