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寶寶對話的技巧有哪些
對話是教育的基礎,想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聽話,首先就要了解與孩子對話的關鍵,該怎么樣和寶寶說話,下面小編給大家搜集了一些父母和0-3歲寶寶對話的技巧,一起來看一看吧。想要了解更多早教相關知識內容嗎?請看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通常緊閉著嘴,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兒對聲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兒也需要和媽媽對話。
寶寶一般出生一個月左右,才能區分人的聲音,但在此之前,媽媽還是應該經常跟寶寶對話,不斷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這種刺激不僅有助于寶寶的發育,還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這個時期媽媽還不能跟寶寶交流情感,及時媽媽不愿意自言自語,至少在換尿布的時候主動跟寶寶說說話。
當寶寶饑餓、尿床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通過哭聲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寶寶來說,這種行為就相當于一種語言。
寶寶一旦學會了&ld;咿呀&rd;聲,就會經常吵鬧。發育較快的孩子從出生2個月開始會發出&ld;啊啊、哦哦&rd;等聲音,而且逐漸學會了&ld;媽媽、打打、爸爸&rd;等較為復雜的發音。
在這個時期,寶寶喜歡發出各種聲音,而且聲音也比較大。對媽媽來說,用&ld;咿呀&rd;的聲音跟寶寶對話,也是一種樂趣。
如果寶寶發出&ld;咿呀&rd;的聲音,媽媽可以以&ld;媽媽、爸爸&rd;等詞匯做出回應。此時,寶寶的&ld;咿呀&rd;聲也許只是無意識的行為,但是也有可能是對自己想法的一種表達方式,不管怎樣,寶寶都在等待媽媽的反應。
這個時期,寶寶的獨立精神非常強烈,可以正確地解&ld;不行&rd;等語言的含義。如果寶寶不喝湯,或者只是用手指攪拌湯,及時寶寶的動作很容易讓人發笑,也應該說&ld;不&rd;。笑也是對話的一種形式,如果媽媽笑出來,寶寶就會誤認為媽媽在欣賞或肯定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時期,寶寶經常用詞組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饑餓的時候會說&ld;餓、餓&rd;,想獨自吃飯的時候,就會指著餐具說&ld;飯、飯&rd;。此時,媽媽應該做出的反應就是:&ld;肚子餓了嗎?想吃飯嗎?&rd;&ld;怎么了?想自己吃飯嗎?&rd;&ld;?。≡瓉砜曜拥粼诘厣侠?!謝謝你提醒媽媽&rd;。
在這個時期,寶寶能用兩三個詞匯造出短句,并且經常問&ld;為什么&rd;。寶寶在2歲之前,注意力較差,雖然能跟別人對話,但是不會持續多長時間。寶寶滿2歲以后,就能進行較長時間的對話了,而且當對方思考問題時,寶寶還會懂得耐心等待。
如果用簡單而緩慢的節奏跟寶寶對話,就可以用一個主題進行長時間的對話。當寶寶組織下一句話時,媽媽不應該以&ld;你覺得很有意思嗎?&rd;&ld;你在院子里看到什么?&rd;等方式催促寶寶。在這個時期,寶寶開始學習用完的橘子對話的方法,因此必須適當開一個頭。
另外,寶寶會經常提&ld;這是什么?&rd;&ld;為什么?&rd;等問題,此時媽媽必須用見到那的語言正確地給出答案。同樣道,在媽媽向寶寶提問的過程中,寶寶也能學會跟別人交流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