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建甌市教育局局長陳泉和:從"領頭羊"入手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bsp; 教師素質不僅決定著教育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還將決定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見教師對教師事業的重要性相當大。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推進教師改革創新、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力量與保證。日前,記者對話建甌市教育局局長陳泉和,陳泉和局長認為應當從&ld;領頭羊&rd;入手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近日,福建省建甌市順利通過&ld;全國義務學校發展基本均衡縣&rd;評估認定。此前,省、市級教育督導組在建甌市督導該項工作時認為,建甌市中小學校長素質好、念先、方法多。事實上,近年來建甌市中小學、幼兒園涌現出一批教育教學名師、名校長,引發人們關注。
建甌市地處閩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十分強勁。那么,為何建甌市中小學校長素質水平正在向高位邁進?為何會有一批名校長產生?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建甌市教育局局長陳泉和。
記者:有人把校長比作是一所學校的火車頭,認為若火車頭偏離軌道,車廂也難以維持正確的方向。我注意到,建甌市十分注重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且涌現出一批名校長,請問建甌市教育局如何引導校長愛崗樂教,真正愛教育、懂教育?
陳泉和:實事求是地講,在學校制度建設不健全、不完善的大環境下,校長的作用顯得非常重要,所謂&ld;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rd;,校長是引領學校發展的靈魂人物。我們引導校長愛崗敬業歸納起來有三個關鍵詞:第一是&ld;贊賞&rd;。在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均樹立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長,倡導校長姓&ld;教&rd;,也就是說校長要真懂教育。第二是&ld;鼓勵&rd;。鼓勵校長成名成家,為他們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深造,體驗成長快樂。同時,對精通教育教學業務、表現突出的副校長予以提拔重用。第三是&ld;鞭策&rd;。校長的崗位能上能下,優先選拔愛教育、懂教育的人才到校長崗位,不使用不專業校長。
記者:建甌市還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推動校長形成接地氣的辦學思想,最終形成自己的教育念或教育主張。可否具體談談這項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陳泉和:教育家型的校長要至少達到兩個條件,一要辦出一所好學校,二要構建好的校園文化。我們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挖掘學校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底蘊,繼承其優良傳統,弘揚其風格特點。我們倡導中小學校學習和借鑒其他學校辦學特色與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在辦學念、學校管、環境設計、文化活動、制度建設等方面創建本校特色,然后落實推進&ld;三個好&rd;:第一,好的實施方案。市教育局曾將2008年確定為&ld;校園文化建設年&rd;,制定印發了《建甌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并邀請專家指導,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第二,好的典型。通過方案的實施與幾年的努力,涌現出像建甌一中、實驗小學、第一小學等一批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帶動全市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第三,好校長來實施。好的方案,還需要有好校長來推動和實施,重視校長和骨干教師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記者:建甌市先后多次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長到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進行暑期研修。建甌地處閩北山區,經濟并不是十分發達,為何要組織這樣的高端培訓呢?培訓資金又從何而來?
陳泉和:實踐證明,校長的自身素質、水平、能力決定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組織高端培訓,就是要提高校長論素質、文化素養,增強依法治校意識,拓寬管思路和視野,借鑒他山之石,體提高建甌校長隊伍水平。這幾年的培訓經費,主要市財政撥款和學校自籌。
記者:到著名高校的集中培訓是如何具體安排的?培訓效果如何?
陳泉和:盡力做到論與實踐、重點與熱點相結合,精心安排培訓課程,對培訓內容和授課老師采取&ld;菜單式&rd;培訓。培訓之前,市教育局與培訓學校相關人員反復溝通、交流,在課程設計上既切合當下熱點,如校長職業標準、教育均衡等,又結合我市教育工作的重點,如校園文化、依法治校、科學管、自身素養等。在授課教師安排上,既要有教授、學者型,又要有一線校長現身說法。通過培訓,校長的專業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維,從而在教育管、辦學措施上更具有針對性。省、市級督導評估組在2016年&ld;義務學校發展基本均衡縣&rd;評估中,就認為建甌市的中小學校長素質好、念先、方法多。
記者:建甌市出臺了《中學校長考評量化細則》,主要內容和亮點是什么?
陳泉和:早在2006年,建甌市教育局就出臺了《建甌市中學校長考評量化細則》,并結合工作實際多次對考評細則作了修訂完善。我們在制定考評細則時注重三個突出:一是突出工作重點。把教育工作重點列入校長的考評細則,考評落實情況。二是突出滿意度評價。主要是學生、家長及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調查。三是突出過程性評價。每年組織市教育局各股室對校長進行量化評分。
記者:建甌市規定校長必須兼任一門學科教學任務,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每學期深入課堂聽課不少于20節。據了解,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校長沒有給學生上課了。建甌市為何要求校長要站講臺?
陳泉和:教育教學歷來都是中小學校的中心工作,校長兼任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本身也是常規要求,只不過我們嚴格地執行,并及時糾正校長不上課的現象。校長深入課堂聽課可以進一步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掌握教學動態,亦可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記者:如何把考評機制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校長能上能下?
陳泉和:要把校長考評機制落到實處,必須要有兩個前置條件:一是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公平公正,選賢舉能;二是地方黨政領導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只有這樣,校長隊伍才能人才輩出,能上能下也就不足為奇。近年來,我們從實驗小學、東峰中學、川石中學等學校選拔8名優秀的副校長到校長的崗位上任職,提任就是他們在課程改革、德育管、教學教研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記者:建甌市培養了一批名校長、名園長和名師,請問建甌市是否建立了有關培養機制?
陳泉和:據我所知,基礎教育階段校長(園長)的培養在省內還沒有較好的機制,建甌市中小學幼兒園能夠涌現一批名校長,更主要的因素是市教育局的重視培養、拔尖人才的示范引領、高端的學習培訓、科學合的用人導向等有機結合。
記者:在抓好校長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如何兼顧體師資的教育教學培訓工作?
陳泉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是教師的敬業精神與教學水平,在立足本校培訓基礎上,必須重視當地進修學校建設,包括培訓條件設施改善及培訓教師本身素質提高。今年新建的&ld;葉柳春教師培訓中心&rd;即將投入使用,教師培訓中心將是功能齊全、設備一流的現代化教師培訓大樓,成為我市學校教師成長的搖籃,為全市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終身學習提供優質的教育平臺。
記者:建甌市如何引導中小學校長做好本校師資的培養?
陳泉和:主要措施有三點:一是強化校長校本培訓意識;二是拓展培訓方式,如師徒式、課題式、講座式等;三是激勵教師成名成家。
問:最后,請問您認為抓好校長隊伍建設關鍵點在哪里?
陳泉和:兩個關鍵點,即敬業與專業。敬業就是校長要把教育當作終身事業目標追求,有責任感與使命感,敬業的校長是選出來的。教育行政部門要有正確的用人導向,不敬業的教師不能當校長。專業就是校長要有治校的本事,是從事教育管的行家里手,專業的校長是培訓出來的。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創造機會讓校長不斷學習,拓寬視野,激發改革創新動力,最終超越教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