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被老師痛批,晚飯時患癔癥突然失明(2)
濤濤的父母說,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但是很聽話,對自我要求極高,平時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都力爭最好。不過最近兩天,因為一些小事被老師一連批評了5次,情緒一直比較低落。
結合患兒病史及各項檢查,錢晶判斷濤濤可能患上了&ld;癔癥性黑矇&rd;‐‐一種心原因導致的視覺障礙。向患兒家屬詳細解釋病情后,錢晶對患兒進行心暗示。
&ld;小朋友,你的眼球神經損傷了,醫生給你吃一個神藥,這個藥很貴的哦,但是一吃就好,吃完你的眼睛就看見了,看得比原先更清楚!&rd;家屬也在一旁配合醫生進行勸說。
濤濤服下了一些維生素糖漿,沒多久,&ld;神奇&rd;的事情發生了:濤濤說能看見東西了!再次檢查視力,濤濤的雙眼均達到了10!家屬萬分感激,男孩也活蹦亂跳地回家了。
醫囑
錢晶主治醫師說,癔癥,又稱歇斯底里,是個體明顯情緒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所誘發的精神障礙現象。通常起病很急,主要表現為感覺、意識或運動方面的障礙,癥狀無器質性基礎,包括分離型和轉換型兩種形式。分離型癔癥呈情感暴發,患者煩躁、哭鬧、沖動、砸物、揪發、撕衣或地上打滾抽搐。轉換型癔癥以痙攣發作、癱瘓、失明、失聰、失語等為主。
專家說,&ld;兒童癔癥&rd;多發于學齡兒童,但近年來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癔癥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夸張表演色彩,且富于幻想。兒童具有天真幼稚、情緒不穩、反復無常、易受暗示等特點,如果家庭教育過分溺愛或過分嚴厲,易養成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受不了挫折和委屈,當出現精神應激時易引起癔病發作。
兒童癔癥的誘因主要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訓斥,其次是挨打。常見的負性刺激還有親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遭受侮辱、父母沖突、父母對孩子態度生硬、同學之間的糾紛等所引起的氣憤、委屈、恐懼或其他種種內心痛苦,這些都可能引發兒童癔癥。
很多人都以為,小孩沒煩心事,怎么會有心病?這是個誤區。
醫生提醒,兒童的身心都處在生長發育中,家長和老師應該重視孩子的心健康。在孩子犯錯時,切忌粗暴打罵,要耐心的教育和引導。一旦孩子癔癥發作,&ld;暗示治療&rd;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語言暗示,還可藥物暗示或行為治療,同時盡早讓孩子接受心疏導,早日恢復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