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教育孩子時,爸爸媽媽們要學會正確教導。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小孩子們其實對于世界還很陌生,爸爸媽媽們不要以為簡單的口頭教育他們,他們就能夠體會,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孩子健康茁壯的長大,家長們應該學會言傳身教,自己親自帶著孩子去了解新鮮的事物,手把手的教他們從小事做起,這樣一點一滴的幫助孩子積累經驗與能力。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殘缺的,因為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在這些挫折下,不同的對待方式對人有不同的影響,在有的影響下,人便有了殘缺。孩子的成長中,難免遇到困難,家長應該怎樣教導孩子呢?
家長不能一直幫助孩子度過難關,需要教會孩子自己面對困難。人的一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家長們要告訴孩子,正確看待失敗,了解失敗的原因并且吸取教訓。同時應當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每個人都有特殊的能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享受成功,認識自己。
認知世界
三歲以內的寶寶是通過各種動作以及視、聽、觸、味、嗅等感黨能力來認識和了解世界的,他們處在心智發展的感覺運動階段,對于各種概念則需要相當 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知覺和解。比如父母給幾個月大的寶寶喂糖水,以后他可能就不喝白開水了。白水和糖水看起來沒有差別,但寶寶只需用嘴一嘗就知道是哪個, 假如我們給他的是黃色的橙汁糖水,寶寶則看到無色的飲料就要拒絕了。
寶寶要想懂得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系同樣需要不斷親身經歷。比如寶寶聞到剛出鍋的雞蛋羹的香味,饞得立刻想吃,此時媽媽跟寶寶說&ld;燙,不能動&rd;是 無效的,寶寶伸手摸了碗挨了燙才能真正明白媽媽的意思。再比如寶寶要夠高處的玩具,會自然地爬到旁邊的椅子上。但椅子如果不在旁邊。他就不懂得可以搬一個過來,只有經過父母的不斷示范才能逐漸學會。
在孩子剛出生的那幾年。需要不斷的通過實踐經驗來積累認識,從自己的成功或者失敗中學習內容。逐步學會生存能力和更加便捷的學習能力。人的一生總是會遇到許多挫折,讓孩子受挫的越早越好。這樣就可以在今后沒有父母在的生活中自行處事務了。
言傳身教
我們需要教給寶寶很多知識,膽識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手把手教會孩子。孩子一直是在用心觀察和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們將自身作為榜樣給孩子看,就等于是教育孩子了。我們還需要教給寶寶很多能力,如何去發現、去觀察,如何去比較、去記憶,如何去使用、去駕馭。
我們更需要教給寶寶如何去表達自己,例如如何同別人協調關系。在培養寶寶的過程中,說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辦法,而形象的示范則是最生動最有效的手段。教孩子說話他不學,我叫他搭積木他不搭……可換個環境,寶寶可以在老師的陪同下用積木搭起高高的塔。
如此看來,問題并非出在孩子身上,而是與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父母不曾有意教給寶寶的東西,他竟也照葫蘆畫瓢地表演給你看。比如,模仿媽媽的習 慣動作,重復電視里的幾句話,表演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等,往往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寶寶常會&ld;露一手&rd;,讓你驚訝不已。
小編寄語:孩子是否能勇敢地面對困難與挫折,其實不僅僅與性格有關,還跟后天大人的培養息息相關,當然性格也有一部分是在后天的培養中形成的。父母要注意從小事著手,不斷累積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