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相親相愛的"五要""五不要"原則
&bsp; 全面二孩政策今年元旦正式落地以后,不少家庭紛紛將孕育二孩的工作提上日程。當大家歡天喜地的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的同時,也別忽視了大寶與二寶的相處哦!那么,如何才能讓兩個寶貝相親相愛,和諧友好的相處在一起呢?首先,大家必須遵循&ld;五要&rd;&ld;五不要&rd;的原則。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步入了二胎時代,很多父母期待孩子多了一個玩伴,學會分享和友愛,但是很多家里的大寶和二寶卻是爭吵不斷,本文分享了家庭教育中二胎相處的&ld;五要&rd;、&ld;五不要&rd;原則,讓父母從孩子玩具的歸屬、對孩子說話的方式以及過生日等小的生活細節方面入手,促進孩子之間多一些愛,少一些恨,真正成為相親相愛的手足。
小艾是個10歲的女孩,家里有個3歲的弟弟。弟弟正是最頑皮的年紀,天翻箱倒柜地找玩具。
前幾天,弟弟在書柜的最下面,找到了一盒小艾幼兒園期間用過的水彩筆,頓時如獲至寶,一支一支拿出來在本子上亂畫。
小艾在寫作業的間隙從房間走出來喝水,發現了弟弟玩的水彩筆是她的,當場不干了,立即上前去和弟弟搶了起來。
弟弟正玩得興起,哪里愿意歸還?一只小手各抓緊一支筆,無論如何不松開,姐姐則試圖掰開弟弟的手指,弟弟嚎啕大哭。
媽媽聽到哭聲,從廚房趕出來,看到這種情形,忍不住勸小艾:&ld;你都好幾年不玩的東西了,給弟弟玩玩有什么關系?你是姐姐,要友愛弟弟,別這么小器嘛!&rd;
誰知這幾句話觸了小艾的&ld;逆鱗&rd;,本來只是生悶氣的她,也大哭起來:&ld;這本來就是我的東西,憑什么要給他玩?你們問過我嗎?我是姐姐怎么啦?姐姐就一定要吃虧啊?&rd;
腦補一下那種場面,我都忍不住想抓狂了。
&ld;姐弟倆總是吵架,甚至打架。&rd;小艾媽媽頭痛不已:&ld;小艾平時并不是特別小器的人,但是一對上她弟弟就特別頂針,有時我覺得 她對陌生的孩子都比對自己弟弟好。&rd;
&ld;對陌生孩子都比對自己的弟弟好!&rd;沒有任何一句話,能比這句更傷一位二胎媽媽的心!
我們為什么要生二胎?&ld;給大寶一個伴&rd;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大寶和二寶能相親相愛,這樣,當我們老去后,還有一個血肉至親能替我們守護著我們的至愛。
可是二胎之間一定會相親相愛嗎?結論當然是否定的。
許多孩子幼年時都曾希望能有一個弟弟或妹妹。那時,弟弟妹妹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是一個智能玩具:聽話、乖巧、可以陪自己玩。
他們沒有意識到弟弟妹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提各種要求,會搞破壞,會發脾氣,更會搶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
所以,當二寶真的到來后,尤其是在他能自行走、搞破壞的范圍擴大以后,大寶和二寶的關系會逐漸進入低谷。大寶開始討厭二寶,處處針對他,玩具和零食不愿意分享,對二寶犯的錯誤不寬容,甚至動手打二寶
要改善這種狀況,讓二胎之間相親相愛,爸爸媽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
在小艾不分享水彩筆這件事情上,她并沒有很大的錯。水彩筆本來就是小艾的,她有權決定給不給弟弟玩,媽媽不應該就這件事批評小艾。需要教育的是弟弟,大人應該逐漸給他灌輸&ld;物權&rd;的概念。
許多媽媽都會把大寶以前的玩具或衣服所當然地給二寶,這其實是不太好的做法。
即使大寶已經穿不下的衣服,或很久不玩的玩具,在大寶心里,那依舊是他的。你擅自把它交給二寶,其實是在侵犯大寶的物權。這樣 容易導致大寶對二寶產生厭惡甚至怨恨的心。
行對比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喜歡用另一個孩子來做對比,以突顯問題,希望引起孩子的重視。我們常說的&ld;別人家的孩子&rd;就是起這個作用的。
如果家有二寶,爸媽們可能經常這么說:&ld;你吃快點,弟弟都吃完了&rd;,&ld;還是妹妹比較勤快&rd;
這樣的對比固然能讓孩子意識到差距,卻更可能讓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產生怨恨心。尤其是用二寶的優秀反襯大寶的不足時。
想象一下領導對你說&ld;你這個月業績怎么這么差?小張比你好多了&rd;,或者&ld;你怎么這會兒才來?小張昨晚不是跟你一樣加班嗎?他早就來了!&rd;你對小張是什么心情?愛多一點還是恨多一點?
人和人之間有沖突是正常現象,大寶和二寶有爭端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他們之間有太多的&ld;利益&rd;沖突了,其中最大的沖突就是:都想得到更多爸媽的愛和關注。
面對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爭吵打鬧,爸媽們都表示很抓狂。其實應該放輕松一點,沒必要視之為洪水猛獸。 孩子正是在爭吵和沖突中,學會妥協和讓步,懂得體諒他人。
除非必要,家長請不要輕易介入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爭端, 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才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不管用什么方案解決爭端,都很難讓雙方感到滿意。如果是他們自己想出的解決方案,那么不滿意的一方想的是下次如何讓自己滿意。 如果解決方案是家長提供的,則所有的不滿都會被視作家長的&ld;偏心&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