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格言100條
教育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你就會覺得教育沒有那么難了,這些育兒方法都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的摸索才可以哦,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育兒方法吧。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ld;培根教育&rd;。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ld;問題兒童&rd;。
3、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提供兩個&ld;遺傳&rd;:一個是先天遺傳。一個是后天遺傳。教育者可以對教育持樂觀的態度,但不要樂觀到不考慮遺傳的程度。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主要不是丑小鴨努力學習的結果,而是丑小鴨的媽媽生了一個鵝蛋而不是鴨蛋。
4、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責任是盡可能讓孩子接受好的&ld;后天遺傳&rd;。重視&ld;后天遺傳&rd;,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合成長的家庭環境,把家庭環境的重要性提到類似&ld;遺傳&rd;的高度。
5、對孩子來說,家庭環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6、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為孩子提供并維護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行。成為好父母,就是成為家庭環保主義者。家庭環境好,孩子好;家庭環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為問題兒童。有時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藥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7、不讓孩子早產,也不讓孩子過早地入學。孩子不能早產,因為孩子需要在母親的子宮里獲得足夠的保護,讓胎兒有了足夠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過早地入學,因為孩子需要在家庭獲得足夠的保護,讓孩子有了足夠的生活自能力和自學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醫的說法是:&ld;爭氣內存,邪不可干&rd;。
8、學校教育總是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站在&ld;知識本位&rd;那邊;家庭教育必須站在&ld;性格-身體本位&rd;這邊,更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身體。家庭的歸家庭,學校的歸學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9、性格好的標準是&ld;文明其精神&rd;,身體好的標準是&ld;野蠻其身體&rd;,學習好的標準是&ld;自學自得&rd;。
10、有效的學習是邊緣學習,無效的學習是焦點學習。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病因卻在孩子的情感或身體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學習,類似園丁把水分和養料直接拋灑給&ld;枯黃的樹葉&rd;。
11、學業成績是人的成長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體。性格和身體是學業成績的兩個支點。
12、3歲前后嚴格管,做孩子的家長;13歲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有效的激勵是朝五晚九,無效的激勵是朝九晚五。
13、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從來不期望龐然大物的成人能夠解自己,孩子也從來不把居高臨下的成人當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獨生,但不能讓孩子獨長。若既沒有兄弟姐妹,又沒有伙伴,&ld;獨生&rd;子女就跌入雙重的孤獨:不僅獨生,而且獨長。
14、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盧梭則把&ld;愛彌爾&rd;帶到了鄉村。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性和判斷力之前,不讓孩子有過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15、無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個人生就失敗。
16、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17、好母親把兒子當朋友,壞母親把兒子當情人。
18、人類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如何&ld;統治&rd;他人;另一個是如何&ld;教育&rd;他人。(康德語)
19、&ld;要想身體安,三分饑和寒&rd;。飯前禁止吃零食,讓孩子有足夠的饑餓感。不能從粗糙的木桶中飲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讓孩子盡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節制的孩子,身體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必讓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樣畏寒。
20、口里呼喊和平,但手里要有大棒。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讓孩子的身邊有一個或幾個最喜愛又最敬畏的人。
22、管吃管睡適合馴養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23、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勞工神圣,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
2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25、謀生型父母必須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苦和辛酸。
26、謀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對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遷就孩子的胡鬧。
27、工作型父母必須讓孩子因父母的守望而盡早養成生活自能力和自學能力。最有守望感的父母是孫悟空的父母。有修養的父母就是像孫悟空的父母那樣:讓孩子自己解除障礙,讓孩子自己經歷磨難,讓孩子自己經歷困難,只在孩子努力之后實在無法解決困難時,才降落到孩子的身邊。
28、事業型父母必須有一個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
29、如果事業型父母雙方都無法陪伴孩子,就必須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受過專業訓練的家庭教師,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移交給祖父母或保姆。
30、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經驗,而這些有限的教育經驗又因為祖父母的溺愛和放縱而派不上用場。
31、貧窮是教育資源,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32、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必須警惕&ld;人窮志短&rd;。
33、所有紈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盡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紈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34、誰能讓孩子&ld;動如脫兔,靜如處子&rd;,誰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35、誰能讓孩子有主見又懂得妥協,既果敢又懂得順從,誰就遏住了教育的關鍵。
36、讓孩子玩&ld;自食其力&rd;的游戲,讓孩子離開父母,到苦難的地方:如果他不勞動,他就餓死。改變孩子不勞而獲的壞毛病的唯一辦法是讓孩子暫時離開父母。
37、讓孩子在艱苦的地方體驗他人的苦難,讓他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此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改變孩子自暴自棄的壞毛病的唯一辦法是既讓他面對他人的苦難,讓他為苦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8、讓孩子在幫助他人時體驗無能為力的尷尬和痛苦。讓孩子想幫助他人又力所不能及、無能為力,此激發他的&ld;自強欲望&rd;,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負責任地成長,以便將來能夠幫助更多的他人。
39、孩子的成長有兩個關鍵期,第一個關鍵期在3歲前后。3歲前后是孩子智力和性格發展的關鍵期;第二個關鍵期在13歲前后,13歲前后是孩子的青春發育和獨立生活的關鍵期。家長如果在利用了孩子&ld;成長的關鍵期&rd;,以后的教育就會一路順暢。如果錯過了&ld;成長的關鍵期&rd;,會后患無窮。
40、有蟲的棗子早紅,有病的孩子早熟。智力上的神童,常常以剝奪性格和身體的成長為代價。
41、人的成長遵循&ld;潛能遞減法則&rd;。生來具備100度潛能的兒童,如果從0歲就對他進行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長為具備100度能力的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備80度能力;如果從10歲才開始教育的話,充其量只能具備60度能力。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能力的實現就越少。(木村久一語)
42、有修養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耐心地征求孩子的意見。有修養的父母是&ld;伏爾泰主義者&rd;:&ld;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rd;
43、成功的教育是&ld;虎父無犬子&rd;,失敗的教育是&ld;母強子弱&rd;。有修養的父母總是把培養生活自能力和自學能力當作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
44、讓孩子&ld;自食其力&rd;的秘訣是給孩子提供選擇的自。自選擇導致自己負責。如果孩子喪失了自選擇的權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強迫與指令,那么,孩子就學會了&ld;應付&rd;與&ld;敷衍&rd;。
45、了解并欣賞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因自己的特長而有成就感。讓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壯志、豪情萬丈、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46、&ld;長善救失&rd;是有意義的,但是,&ld;長善&rd;比&ld;救失&rd;更重要。&ld;揚長補短&rd;是有意義的,但是,&ld;揚長&rd;比&ld;補短&rd;更重要。不要讓孩子放棄自己的長項而長時間地郁郁寡歡地補救自己的短處。
47、特長比全面更重要。讓孩子充分發揮他的&ld;特長&rd;和&ld;優勢&rd;,以自己的特長發展帶動自己的全面發展。
48、家庭教育最嚴重的問題是兩個&ld;零&rd;:管孩子的零食;管孩子的零花錢。孩子的零花錢孩子自己支配,大額的&ld;零花錢&rd;父母代管,作為將來的長途旅行或其他大型活動的經費。
49、把&ld;書山有路勤為徑&rd;和&ld;學海無涯苦做舟&rd;分開。在自己感興趣地方的努力,那是勤奮;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ld;千萬不要在你沒興趣的領域追求成功,因為你得跟那些真有興趣的人競爭。沒有興趣,你怎么爭得過人家?&rd;(經濟學家蘭斯博格語)
50、德、智、體是教育的目的;美、勞是教育的方法。勞動教育實際上隱含了主動做事和合群兩層意思。美育與勞動教育一起構成教育的三大秘訣:一是過有情趣的生活;二是主動做事;三是與他人合作、合群。
51、德、智、體、美、勞可以概括為&ld;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rd;。1919年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通過一個既可愛又可信的教育宗旨:&ld;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rd;。&ld;所謂健全人格者,當具下列條件:一、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三、強健活潑之體格。四、優美和樂之感情。所謂共和精神者:一、發揮平民主義,俾人人知民治為立國根本。二、養成公民自治習慣,俾人人能負社會國家之責任。&rd;
52、美育就是讓人過&ld;有情趣的生活&rd;,讓人過&ld;美的生活&rd;,讓人&ld;藝術化生存&rd;。&ld;文藝&rd;、&ld;情趣&rd;、&ld;美好&rd;是讓孩子不厭學的基本秘密。孩子之所以厭學,因為孩子總是被迫學習那些只有知識沒有文藝的材料。中國教育是否能夠體進步,取決于中國人是否愿意重新發起一場新的&ld;文藝復興&rd;運動,恢復傳統的&ld;六藝之教&rd;,以藝術拯救教育,讓教育從屬于藝術,而不是讓藝術從屬于教育。藝術不是教育的一個部分,它是教育的全部。美育的功能不止于蔡元培所建議的&ld;以美育代宗教&rd;,而是&ld;以美育代說教&rd;。教育有兩個本原,一是勞動,二是情趣。當現代教育越來越倚靠語言的力量以致&ld;教育&rd;幾乎淪落為&ld;說教&rd; 時,教育就必須發生一場返回勞動與情趣的&ld;文藝復興&rd;運動。勞動使人獲得知識和技能,情趣使人享受自而不被動、不被奴役。不重視情趣、文藝的民族,是野蠻的民族。缺乏情趣、文藝含量的教育,是野蠻的教育。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斯巴達人之所以衰敗,因為他們只有體育,沒有美育。
53、文藝不是教育的部分內容,文藝是教育的全部。歐洲的&ld;文藝復興&rd;跨越14至17世紀,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ld;運動&rd;,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可以延續三、四百年的時間長度。歐洲的&ld;文藝復興&rd;是歐洲人給自己安排一次&ld;重新做人&rd;的機會。經過幾百年的努力,歐洲人終于獲得&ld;新生&rd;:他們從此不再離開文藝和美的生活。離開了美,歐洲人活不下去。他們把藝術、美當作自己的生命,他們從此進入&ld;藝術化生存&rd;、&ld;美的生存&rd;。經過文藝復興之后,歐洲人把 &ld;文藝&rd;、&ld;美麗&rd;看得比生命還重要:&ld;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美麗故,二者皆可拋。&rd;
54、美育是使人優雅的教育。過審美的生活,就是過有情趣的生活,過休閑的生活。&ld;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可恥的&rd;(福克納語)。
55、在德、智、體、美、勞&ld;五育&rd;中,勞動排在最后,卻最重要。有勞動習慣的孩子會自食其力,他不會墮落為可恥的&ld;啃老族&rd;。他會尊重父母的勞動,他知道&ld;感恩&rd;。一旦中國的孩子學會了勞動,中國就有了自己的&ld;感恩節&rd;。
56、輕視勞動教育,可稱得上是一種&ld;忘本&rd;與&ld;背叛&rd;,因為教育原本起源于勞動。
57、不是&ld;三十而立&rd;,而是&ld;三歲而立&rd;。孩子三歲前后,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ld;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rd;(陶行知語)
58、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不勞動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負,他猥瑣、畏懼,遇到困難完全沒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亂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