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小朋友和“節后綜合癥”說“拜拜”
假期是非常的開心的,可是假期結束后,一些孩子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了,有的小朋友適應能力強一點還好,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行,針對小朋友出現的這些節后后遺癥,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克服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在春節濃濃的年味兒還沒散盡中,孩子們即將重返幼兒園。一些孩子能在較短時間里,就開心地融入到幼兒園集體中,并將心中那份節日的甜蜜與大家分享; 而有一些孩子則仍然留戀于自自在的假日生活及春節熱鬧、溫馨的氣氛里,不愿上幼兒園,甚至緊張、焦慮、無精打采或行為習慣退步等種種表現,令家長們頭疼不已。這種在節假日后出現的種種心、生的負現象,被稱之為&ld;節后綜合癥&rd;,不論成人還是幼兒,都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調適應期。
家長朋友們對于孩子出現的這些狀態,不必著急,同時又要引起重視、積極面對。
幼兒在幼兒園里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活動內容相對固定。然而放假期間,孩子和家長都放松了,再加上春節期間各種活動比較多,很快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就拋之腦后了。正常的作息一破壞,生物鐘就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幼兒園,孩子自然很難適應。
春節長假,走親訪友,休息娛樂是生活的主題。孩子們看電視、吃零食,和小伙伴盡情地嬉鬧玩耍,而家長們此時也疏于管,結果從過度自的假日,一旦重返講究規則秩序的幼兒園,孩子心便會產生落差,導致產生抵觸情緒。
在熱鬧、忙碌的春節里,孩子的健康狀況容易被大人忽視,一方面于過度興奮玩耍,會使身體運動量過大而導致疲勞;另一方面于飲食結構的不合和作息時間的不規律,也會讓孩子的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精氣神兒不足了,孩子入園就會狀態不佳。
幼兒在節假日里舒適自,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有所放松,不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好習慣也逐漸丟了。特別是中大班的孩子,自能力明顯退步,為集體服務的意識也逐漸變弱,良好的傾聽習慣、動手動腦的習慣均出現滑坡,比如不自己穿衣服,不自己收拾玩具,也不愛看書了等等。當重新進入幼兒園時,在一日生活常規和各種活動中,孩子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于是出現畏難情緒,想要逃避。
假期里,幼兒盡情地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祖輩的嬌寵,而這樣的生活與幼兒園的生活大相徑庭。返園時,要離開溫暖的家,孩子自然會表現得依依不舍。
從以上種種現象和原因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ld;假期綜合癥&rd;和家長在假期中對孩子實施的教育和照顧密不可分,有些是我們可以在假期中就做好預防和避免的。但是,既然孩子已經面臨了&ld;節后綜合癥&rd;,那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盡快擺脫&ld;節后綜合癥&rd;的困擾呢?
全家要統一思想 ,調作息,做到起居有序。家長應考慮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比如,不要在晚間安排容易興奮的應酬或活動,聽聽輕柔優美的音樂,睡前看看圖畫書,喝一杯溫牛奶等。只要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才能確保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入園。
開學后,家長要做有心人,在了解幼兒園食譜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的家庭食譜。做到與幼兒園食譜不重復,不沖突;做到定時飲食,多喝水、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再配合適當的運動,把孩子的胃口調到正常狀態。
精神狀態好了,心情就會好,才能為下一步順利返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