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的孩子“長大了”嗎,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
家長朋友們,你們家的孩子自己可以獨立嗎,你們有沒有遇到孩子就像是長不大似的,自己不愿意獨自完成一些事,你們有想過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嗎,可是你們知道應該做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分享以下的這篇文章吧。
孩子&ld;長不大&rd;的癥結在哪里?萊山一中的徐軼敏老師說,現在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缺少獨立性是獨生子女的&ld;先天不足&rd;,把原因歸結為&ld;獨生子女&rd;。事實上,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作為&ld;自然人&rd;來到世上,并沒有本質的差異,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化過程中,于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結果。
孩子長不大,與家長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過分保護型的教養方式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品質的最大障礙,過分保護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獨立性較差。調查顯示,獨生子女家長中有525%的人&ld;為孩子安排課余學習內容&rd;;261%的家長&ld;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rd;;371%的家長&ld;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床鋪或收拾書包等&rd;;346%的家長&ld;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rd;;620%的家長&ld;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rd;等等。在家長如此&ld;周到&rd;的服務,如此&ld;嚴密&rd;的保護中,孩子的自主行為大大減少,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從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來看,現在的城市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于是&ld;獨生&rd;,孩子沒有競爭和合作的伙伴。在許多情況下,孩子與成年人的關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長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而是大人的附屬物。所以孩子在與同齡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ld;以我為中心&rd;的傾向,或者&ld;人云亦云&rd;的品格,不會與小伙伴和睦相處,不知道如何獨立處遇到的各種問題。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有適宜其生長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創造各種獨立做事的條件,不當&ld;拐杖&rd;當&ld;向導&rd;,幫助孩子強化自我意識,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們就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家長還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讓孩子參加談論作決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參加,比如雙休日到哪兒玩,讓孩子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意見,如果可行就采納。
最后,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品質。因為孩子在獨立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遇到困難,受到挫折而放棄努力,這時家長就要堅持,不能覺得孩子可憐而妥協。鼓勵他,幫助他,要知道,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他的獨立性,讓他自己去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