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寶寶視力發育不良是什么原因
寶寶出生后1個月左右,聽覺就基本完全發育成熟了,但視覺卻需要較長時間來慢慢發展。 從寶寶出生開始一直到六歲,是視力發育的黃金時期。你知道寶寶視力發育不良是什么原因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新生兒寶寶視力發育不良的原因。
新生兒寶寶視力發育不良是什么原因
視力的發育自胎兒於母體內即已開始發育,胎兒約在三十一周時發展出瞳孔光反射,但這時候的眼瞼仍然是閉著的,直到出生數天後方才有眨眼反射,新生兒約在三個月大時發展出環球固視能力;在六個月大時則隨著兩眼的協調性漸增而逐漸發展出視覺立體感,視力視覺的發育猶如神經系統的發育一樣,是循序漸進,一步接著一 步的,本身的體質與外界的刺激必須相互配合才有所謂的正常的視力視覺。
視力的發展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發展,新生兒的視力大略只有0.0,一,三歲時的視力約略有0.6,六歲後的視力則接近正常成人的視力,約略是0.8至1.0,此時大多數的幼兒俱已完成正視化過程,僅有少部分幼兒是呈現近視狀態或其他屈光不正的狀態。
有許多誤以為視力不好就是近視,一見到小孩子的視力不佳就聯想到是不是有近視或散光,門診中也常碰到家長以為視力零點幾就一定代表近視,其實視力不佳的原因很多,如弱視、斜視……,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只是其中眾多原因的一種,二者并不完全是相關的。
當然對於學齡前的兒童而言,視力不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屈光不正,但對於一些特定的孩子來說,我們還是要注意是否有一些非屈光不正的因素所造成的視力不良,換句話說,視力不良并不完全就只是一副眼鏡可以解決的。
新生兒視力有好處的營養元素
根據統計,學齡前幼兒視力不良的比率為10%、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近視比率為20%,而近年來,近視的發生卻有逐漸提早至學齡前幼兒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年紀愈小的近視患者,度數加深速度愈快,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也愈高,而高度近視更是埋下日后引起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專家建議:視力保健從小做起。
提到保護眼睛視力,大多數的人會聯想到維生素A。其實,還有很多營養素也和眼睛發展、預防組織老化、維護視神經健康有密切關系,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胡蘿卜素、DHA等都是不錯的營養補給選擇呢!
拒絕眼睛干澀——維生素A
含有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的食物對眼睛是有益處的。因為維生素A(亦可由胡蘿卜素轉換而得)是黏膜細胞分分的必要成分,倘若黏液分泌不足,眼睛容易出現干澀、疲勞、充血等干眼癥困擾;此外,維生素A也是眼球細胞內視紫(為一種可接受光刺激的色素蛋白)的重要成份,如果視紫無法形成,眼球對黑暗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會減退,嚴重時還容易出現夜盲癥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