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武術動作要怎么學才好 常見的武術動作類型
武術教學中常采用先示范后講解和邊講解邊示范的方法。根據少兒神經系統精密分化能力差,但容易建立位覺和本體感覺反射的特點,教學中教練員幫助少兒建立本體感覺,使動作準確和規范。那么你知道少兒武術動作要怎么學才好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少兒武術常見的武術動作類型。
少兒武術動作要怎么學才好 常見的武術動作類型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少兒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常會出現差異,有些較快即能學會,有些卻很難以掌握。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通過教練員的示范和講解,少兒跟做幾遍后,就能比較完善地掌握技術,甚至結構較為復雜的動作也同樣如此,以后越做越熟練、準確,直到完全鞏固,形成動力定型。
這種類型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未學動作之前,少兒通過經常看到其他們運動員完成這類動作,經常聽到這種動作的講述,已經在大腦中形成了一種運動表象。
雖然沒有直接學習,但是在大腦皮層中已經預先建立了該動作的條件聯系,起到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經過教練員正確的示范、分解講述及誘導性的練習的教學措施,原來在腦中的暫時性條件聯系就會得到強化,經過泛化、分化和穩定三個時期的活動,就很容易掌握動作。特別是具有一定運動水平和具有相當運動技能的少兒,經過幾遍教學,即能完全掌握。
第二種類型是,少兒在學習以后跟做幾遍也能較正確地掌握動作技能,但經過若干次練習后,動作漸漸走樣,原來已經掌握的技能被破壞,本人也莫名其妙,捉摸不定,時而好,時而壞,動作概念越走越糊涂,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才漸漸恢復到原來開始就被掌握的動作技術。這種類型產生的原因,大致是由這樣5個方面引起的:
1,經過幾次練習,想做得更好,因而改變了原來肌肉用力的方式,產生了多余的肌肉緊張和多余動作。
2,過于強調體會動作的某一局部而忽視了其他細節的協調配合,產生了某部分用力的不協調,導致動作節奏和結構上的紊亂。
3。經過多次重復練習后感到有些疲勞,精神不能貫注,注意里分散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