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
《人民的名義》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熱播的檢察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終于落下帷幕,贏得了各方褒獎,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1
近日,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播便在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平臺都引起強烈反響,可見觀眾對好劇情、好題材、好演員的需求——哪怕看看張豐毅、侯勇等戲骨們飆戲,也能夠看得過癮。
《人民的名義》主要講述了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陸毅飾)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復雜的官場關系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該劇之所以受到各界關注,說到底還是因為社會公眾關注反腐敗斗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以極為迅猛的勢頭和泰山壓頂般的力度在全國展開,大小“老虎”紛紛被捉入籠中。公眾在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期望能夠了解更多反腐敗斗爭的“內幕”,便于更好的參與,也便于有效的監督。
正是滿足了公眾的這種要求。盡管這但是是一部電視劇,不是紀錄片,但由于有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的實踐為“底料”,更兼有反腐敗斗爭“前敵總指揮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直接“牽頭”,因此,說這部戲是對反腐斗爭的藝術體現,不算夸張。
除了反腐經歷,《人民的名義》更多的是對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貪腐者和反貪者之間的情感糾結和人格較量。
反腐,以“人民的名義”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久沒有劇終。
對官員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用好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員直接行使,腐敗就是濫用權力的結果。最樸素的理解,反腐敗斗爭就是讓官員們敬畏權力、善待權力、善用權力。否則,不管官大如蘇榮,為自己和家人謀利,開設“權錢交易所”;還是官小如魏鵬遠,用審批權巨額受賄,成為“小官巨貪”,無不是異化了權力、扭曲了自我。其實,電視劇中的部委處長和副市長,都是權力觀、金錢觀出現了大問題,如此,談何人生觀、價值觀,更沒有對黨和人民的初心了。
在被抗日神劇和仙俠穿越劇占據半壁江山的電視劇市場里,《人民的名義》從一開始就收視告捷。它具有沖擊感的畫面強烈地震撼了我們,當2個多億的現金以鈔票墻的形式展此刻眼前時,人們先是震驚,既然轉為沉默和思考。一個國家部委某司項目審批處處長就能受賄2億元,用劇里他自己的話說:在北京隨便扔一塊磚都能砸到一群處級干部。那么“小官巨貪”就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想,而是真實存在,更何況對于普通小老百姓來說,處級已經是“高官”了。就在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突擊搜查這位身居要職的趙德漢處長的家時,他正在一間機關辦公樓改造的破舊宿舍內吃著一碗炸醬面,他看上去老實本分,一臉忠誠,他每一天騎著自行車上班,每月給鄉下老母親寄300塊生活費。要不是劇情的發展,觀眾還以為反貪總局冤枉了他??善驮谒[藏的一處豪宅內搜查出整整一面墻的現金鈔票。從最初的淡定到暴怒,再到最后崩潰,演員眉梢眼角都是戲,不得不說這絕非一般的顏值戲,演員在走心,導演在走心,編劇更是走心。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資料,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袄匣ⅰ薄吧n蠅”一齊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好處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久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構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暗米锴О偃?,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久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好處。
對人民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得民心”。權力離老百姓很近也
很遠,就像人們在關注反腐劇、討論反腐斗爭一樣。但是,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于“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一語直擊反腐敗斗爭的要害: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懊裥氖亲畲蟮恼巍?,反腐敗的實踐證明,贏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蠅、打虎拍蠅也贏得了民心。
“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薄度嗣竦拿x》是藝術化了的現實,而我們更需要直面現實、直面問題。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著什么,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2
《人民的名義》開播以后,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追捧,這不僅僅是普通觀眾的期待,也是黨員干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生動教材。這部優秀的電視劇,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這部正能量的電視劇,也許能像一個好的教師,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這部大劇,人物性格鮮明,里面有擅長太極功夫的官場老手,道貌岸然的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一心只想干事的市委書記,耿直果斷雷厲風行的李達康;引起“官憤”的退休老干部陳巖石;步步為營、精于算計的公安廳長祁同偉;多年工作勤勤懇懇,但由于沒有奉迎門派,一向不能得到提拔的易學習;打破用人的標準,打造唯才是用政治生態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不收禮也不辦事,每一天在家胸懷宇宙看星星的區長孫連城。
電視劇中也有很多感觸頗深、印象深刻的情節:趙德漢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這樣一個腐敗官員卻有“兩面人生”,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柜里、睡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陳巖石老先生給漢東省常委上的那一堂黨課,展現出老一代革命家的崇高信仰等。這些引人深思的人物和情節,需要我們思考現實問題的本質:“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薄度嗣竦拿x》是藝
術化了的現實,更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
反腐敗是為了得民心,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于“得民心”。反腐敗斗爭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著什么,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始終在路上,成效顯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構成。黨在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但這不意味著反腐敗能夠停一停、緩一緩,須明白腐敗與反腐敗永遠處在權力天平的兩端,一向進行著殘酷的較量,也僅有反腐敗的力度和強度不斷加大,才會真正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腐敗的成績都是暫時的,反腐敗的斗爭需要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煉黨員干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的必然要求。
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3
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剛一開播,收視率就全線飄紅。這在流量明星們霸屏的當下,儼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熒幕清流。在我看來,其成功之處在于四點:
一、故事精彩紛呈,讓人欲罷不能。影片開場就是緊張的兩條線。一條在北京,一條在漢東省。一邊是攻,一邊是守,正邪雙方上演兩場貓鼠游戲。北京這邊是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與國家部委雖職務不高,但手握重權的貪官趙德漢上演了一出雖狡兔三窟,但黃雀在后的好戲;而另一邊的漢東省則因為復雜的政治生態,在高層決策拉鋸戰中貽誤了戰機,加上丁副市長反偵察能力很強,竟然上演了一出瞞天過海,金蟬脫殼的戲份。
另外,究竟誰才是給丁副市長通風報信的“臥底”?是飛揚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書記李達康?還是看似公道、實則鉆營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甚至那個義正言辭、一臉正氣的省委副書記會不會也有問題?這些謎團必然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二、人物刻畫到位,讓人拍案叫絕。這部劇聚集了多位老戲骨。看他們同臺飆戲,很是過癮。比如侯勇飾演的國家機關的處長,雖是典型的小官巨貪,卻披著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貪局人員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勞模牌......在慢悠悠吃著著炸醬面滿口仁義道德時竭力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緊張,當辦案人員搜出一張存折時臉上一瞬間閃出了不安后,因為存折金額不大臉上又顯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當在自己的豪華別墅里被搜查出巨額現金后那轟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幾秒間把貪官忐忑心情刻畫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張馳有度;吳剛飾演的市委書記,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長出事后,那種認為可能會毀了自己政績的心態,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意味深長的表態,都十分傳神地傳遞給了觀眾。
三、剖析官場生態,讓人浮想聯翩。如在省委會議現場,針對如何處理有貪腐問題的丁副市長,是走司法程序——拘留,還是走黨紀調查——雙規?在這種場合下,中國式權力制衡機制發生了微妙的摩擦。檢察官希望按上級檢察院的指令辦,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雙重領導,又不得不向省委匯報;市委書記李達康以“嚇跑投資商”為由,希望先雙規,把握主動權。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為了能夠贏得身為省委常委的李達康的一票,從而順利升為副省長,也隨聲復和。而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選擇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給了在外考察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就在這拉據戰中,丁副市長已接到密報,化裝潛逃,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這場會議室內的“宮斗戲”描繪了漢東官場的復雜,也刻畫了官員百態。擯棄了以往描寫官員好就高大全,壞就一無是處的套路,讓人感覺真實可信。
四、揭示反腐形勢,讓人觸目驚心。在片中既有顯性的腐敗,如在趙德漢的家里,塞滿冰箱的現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額錢財;丁副市長一邊斡旋往國家部委送錢,一邊又不忘雁過拔毛的貪婪本性;又有隱性的腐敗,如在醫院住高檔病房享受了十八年免費醫療的退休廳長。這些都說明反腐敗道路艱巨而復雜,任重而道遠。
國產劇的接地氣,不應只體現在生活中的家長里短,更需要體現在時代風貌上,從這個角度而言,《人民的名義》正視現實生態,人物刻畫沒有臉譜化,是一部難得的將嚴肅反腐題材進行通俗化改編嘗試的電視劇,值得我們點贊。
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4
《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大案,是由陸毅飾演的最高檢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依法突擊搜查侯勇扮演的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家。在簡陋的機關房改房的家中,一臉憨厚老實的趙德漢埋頭吃著炸醬面,他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外出時只騎自行車。最終,在趙處長的另一處隱蔽的豪宅里,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多元。
雖然戲僅有兩集,但侯勇的演技已讓觀眾嘆服。“趙處長這個主角從最初淡定、之后暴怒再到崩潰,層次感異常強”,“尤其是在冰箱旁崩潰的那一段,眼角眉梢都是戲,絕了”,“什么叫教科書般的演技看看侯勇就明白了!尤其那場哭戲,除了表情變化之外,還有發紅的臉龐、顫抖的嘴唇,甚至額頭上都有一層汗,提議年輕演員多多揣摩學習”。前日理解記者微信采訪時,侯勇解讀了他給主角設計的三個層次,“當他發現自我被調查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掩蓋,然后隨著抽絲剝繭似的調查,這個人從拒不承認、剛開始似是而非,到應對鐵證如山時崩潰,從這些心理上的變化來展開幾個層次”。他透露,表演的時候拒絕“臉譜化”,“可能導演也是有意讓我來演這個主角,因為之前大家想象不到?!?/p>
應對陸毅的步步緊逼,侯勇不緊不慢地吃著炸醬面,侯勇透露,觀眾看到的炸醬面,在片場拍攝中吃了五、六碗:“因為有各種景、各種角度,那碗面其實是白水面,啥味道都沒有?!睂τ谠凇度嗣竦拿x》中的表演,侯勇表示:“一個演員,異常是一個職業演員,他不會去排斥正面或者反面主角。我這兩年也試圖嘗試去演一些大家意料不到的主角。當然跟這兩年很多影視劇創作低迷、類型單一、迎合觀眾、被網絡所裹挾等現象都有關系,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演員覺得沒有什么好戲能夠演,這也是比較惆悵和無奈的?!?/p>
除了侯勇和陸毅的博弈外,《人民的名義》的另外一條線索中,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李建義等的群戲也因火花四濺被觀眾頻頻“點贊”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觀后感作文600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觀后感作文600字。在他們的演繹下,一個會議玄機重重,難怪有網友感嘆,“除了男主角,我看誰都像臥底”,“不看不明白,戲骨們聚集在一齊,哪兒都是戲。那些面癱小花小生真是完全沒法比啊”,“幾位老戲骨真是沒得說!全是戲,臺詞有時候都是剩余的,一個抬眼,一個挑眉全有了,能夠說是談笑風生間激流暗涌,一來一往中綿里藏針,佩服”。
警察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5
《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部十八大后首部深度描述反腐斗爭的文藝作品,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好處,這部電視劇很火,有兩個原因。
第一、滿足了老百姓的窺探欲。第二、尺度很大。
若是從編劇的角度來看,這部電視劇還是比較LOW的,過于扁平化,人物形象不立體,非黑即白,實際上呢?人是多維的,好人有壞的一面,壞人有好的一面。這部劇很多地方的邏輯經受不起推敲,要說嚴謹,我還是喜歡《大西洋帝國》,十年內,國內是拍不出這么好的電視劇,我們的編劇水平達不到,演員水平也達不到。當然,真拍到這個水平,也沒法播,咋上映?沒有一個好人,人人都收禮,那還了得?難道沒有好人了?有一點我看明白了,能當領導的,多是官二代。
再來說說公務員的準入門檻,如今是比較公平的,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夠考,徇私舞弊是比較難的,只是偶爾會出現一種狀況,就是定向招人,把門檻卡得很緊,對專業、年齡、戶籍都有要求,就是為某個人量身定做的,結果一不留意還是被別人給考走了。準入門檻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什么?提拔門檻!電視劇里不是沒有農民的兒子,有呀,第一集的趙處長,貪污了兩個億的現金,一分錢不敢花,做了一面現金墻,床上都鋪滿了現金。我一向在想一個畫面,就是當自己的孩子上完補習班回來后,發現爸爸不見了,該多么的痛苦?其實在那一瞬間,我是蠻心疼趙處長的,不管咋說,一個杯具家庭產生了。
我又有了幾個問題:第一、你這個職位是誰給你的?領導明白不明白這個職位的重要性?第二、你這個職位是否有監管部門?第三、你收了錢真的不分嗎?例如孝敬老領導。第四、你是二處,不是還有一處、三處、四處、五處、六處嗎?那些處長都是干凈的嗎?還是也一樣?
例如前幾年,車管所的工作人員都愿意去當駕照考官,半年就能撈個三十萬,頂多干半年就把你調崗了,大家都明白這個游戲規則,這是一個肥差。不是特殊關系,還不讓你去監考呢!另外,不管什么時候,拿了錢都要學會分享,自己要拿小頭,大頭要給領導,從劇中能夠看出,趙處長是鐵公雞,一分錢也不舍得花,全放到別墅里了,你要是把這2個億分給領導1.5個億,可能又是另外一個結果,對不?
老百姓看這部電視劇,其實就是看宮廷劇,這是貴族之間的游戲,離我們老百姓很遙遠,為什么我們有如此的快感?因為感覺在痛打落水狗。你看陸毅在查趙處長時,我看到的滿滿都是嫉妒心與痛打落水狗的快感,你不是貪污嗎?我就治你,讓你身敗名裂。
但是,問題又來了。我們去審批礦山手續時,真的不用送禮了嗎?真的不用找人打招呼了嗎?若是對方讓咱在門口罰站半小時,咱是否能在門口播放《人民的名義》?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我堅信,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因為規則越來越完善,權力在不斷地被關進籠子,例如過去動不動就警車開道,你此刻還能看到嗎?
一切都在變好。我們習慣性地把貪污與腐敗理解為了道德問題。其實,這還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規則問題,把咱放到那個位置上,咱就不貪了?
細細品味,在改革開放初期,腐敗是否算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力?如果中國不存在腐敗現象,是否能夠在如此短期內取得這天的成就?
以前有一個研究指出嚴重腐敗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政府體制僵化、專治專斷,影響經濟活力,賄賂手段能夠突破限制、獲取資源甚至壟斷、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必須程度的腐化會成為一種受人歡迎的潤滑劑,能夠減少現代化道路的阻力”。如高育良所說我們不就應一邊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另外一方面卻又在指責著其中的種.種不合理,萬事豈能盡善盡美、十全十美。我們就應辯證著看問題。
腐敗的根源是什么、其中有個官員腐敗的理由很簡單:窮怕了!有時候會跟老一輩的人聊天,經歷過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確實不容易,人缺什么就追求什么!餓了就想吃飽,吃飽了就想吃好,吃好了就開始有其他的種.種追求了。
劇中還提到其他原因:比如你潛力出眾沒有關系,辛辛苦苦為人民服務干一輩子還是個處級,而有些人潛力平平,溜須拍馬則當上了廳級,心理是否平衡?當你透過花錢來取得當前的地位,則務必利用當前的地位來獲取之前的投入進而獲利,這是人的本性。如此層層壓迫,惡性循環。
腐敗的根源是欲望和現實的落差。有些人的欲望是權力和地位,有些人是金錢,有些是個人的理想抱負,有些則僅僅是欲望,比如趙德漢。
在中國高薪養廉是否可行,腐敗是體制問題,涉及到干部的選拔、考核以及監督等等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欲望不同,反腐的手段自然也不同,高薪不必須能夠養廉,但是能夠在必須程度上減輕逼著有良心的低收入官員走上腐敗道路的壓力,給他們多一些選取。人都是自私的,怎樣能要求一個無法給家庭生活保障的人去為別人謀求幸福呢?人性不是用來考驗的,讓人在為人民服務和貧窮兩者之間選取未免有些殘忍。
反腐是一個過程,需要客觀冷靜對待。作為人民,我們會覺得腐敗就是不好的;作為底層官員,則是有些無奈,環境如此;作為高層領導,則看的更遠,思考的也更多,反腐的力度要多大才適宜,如果手底下的人都被抓走了誰來支持這個龐大體系的正常運轉保障政績,如果無法保障政績官員3、5年就下臺誰來反腐?如何掌控力度至關重要。里面的利益集團如何均衡,是否牽扯到自己無法掌控的高層?如何在保全自己的狀況完成反腐的目的?永久不要把別人當傻子,往往害死自己的不是無知,是傲慢!看似不合理的背后常常有不為人知的無奈。
新到一個不適應的環境無需憤世嫉俗,看誰都不順眼,需要先融進去、去感受、去理解,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守住底線,少說話、多做事,中國人講究天圓地方、中庸,如何在這個講人情的地方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確是人生的大智慧!
大結局后,感覺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赡怯秩绾?,世界不是全都關于錢的,當你真真正正理解自己本來的樣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你才會懂得如何作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