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
《好記者,講好故事》,一名名記者用切身感受,用在扎根基層,百姓中間,活的素材,激情澎湃講述一個個動人故事,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歡迎查閱!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們持續(xù)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里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棒!他們講的每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還有值很多得我學習的`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講的“大山深處的幼兒園”。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臉,當他們看到牙刷時都不知道該怎么用。后來,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怎么刷牙,還可以完整的說出漢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告訴他們牙刷是怎么用的。當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還光著黑乎乎的腳丫穿著破涼鞋時,我心里真的非常難過,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給他們穿呀。
這里的幼兒園有5個班,其中4個班里都漏風,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還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歲了還在幼兒園里上一年級的課程,上完課就要去操場上自習,因為他們還要騰出教室讓別的孩子上課。
從這里我體會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像我這樣幸福,有多少兒童還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學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媽媽的話: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每一個故事不僅令我們感動、而且還傳播著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前行!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2】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桃子的故事。
____年6月,__區(qū)和新鎮(zhèn)永興村2組的周義芝迎來了家里桃園的第一次大豐收,但她犯了愁,“怎樣才能賣完這幾千斤桃子?”走進周大姐家中采訪,才發(fā)現(xiàn)她的不一般:照顧著3年前意外摔倒癱瘓在床的丈夫和長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親,她是家中唯一的勞力。隨后,晚報團隊發(fā)起號召:全城義賣愛心桃。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不到一天時間,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賣出。
____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發(fā)生了一場火災。通過晚報搭建的平臺,普通市民、學校師生、公益組織……各個渠道的愛心匯集,再次成功地讓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一顆顆小小的愛心桃,見證了__這座城市的善意和愛心,也告訴全社會:__這座城市,不只有經(jīng)濟的繁榮,還有精神的美麗。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3】
“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7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10位優(yōu)秀記者講述了他們的采訪經(jīng)歷和故事,展現(xiàn)了全國新聞戰(zhàn)線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為第二十二個中國記者節(jié)獻禮。
記錄偉大時代,見證難忘瞬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洪玫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直播中兩個經(jīng)典鏡頭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表達對建黨的深情禮贊;透過《夜空中最亮的星》,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三沙衛(wèi)視記者蘭真分享了她報道中國航天發(fā)射任務時的難忘經(jīng)歷;參與以年輕記者視角看的采訪報道,遼寧日報社記者孫明慧堅定了在強國路上接續(xù)奮斗的理想信念。
觸摸時代脈搏,傾聽人民聲音。多年跟蹤記錄袁隆平院士的湖南廣播電視臺記者王堯帶來了這位大科學家畢生追求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想背后的感人故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記者李琳分享了在邊境斗爭一線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以青春的愛奉獻祖國的感人瞬間;西藏山南市措美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旦珠記錄下西藏人民生活變遷的動人歷程;中國郵政報社記者陳顥月以幾位郵遞員的郵路故事,傳遞著他們執(zhí)著堅守、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
點亮心中燈火,講好中國故事。人民日報社記者李碩講述中國奧運健兒在東京奧運會的世界賽場上展示中國偉力的精彩故事;面對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新華社記者徐澤宇以手中的筆和鏡頭激濁揚清、明辨是非,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qū)融媒體中心記者劉歆旎分享了追蹤報道云南亞洲象北移的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彩歷程。
在時代發(fā)展的浪潮中,不乏推動社會進步的引領(lǐng)者。但在奔涌向前的時代洪流中,更多的是腳踏實地、努力拼搏的行業(yè)奮斗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4】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我叫晏__,現(xiàn)就職于__電視臺,我演講的題目是《新人、新崗、遇新事兒》
事情還要從20__年說起。打小在城市里長大的我,特別愛干凈,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愿望,以后參加工作了,別的不說,工作環(huán)境一定要好。到了臺里之后,有獨立的辦公桌,有自己的電腦,屋子里還有空調(diào),更難能可貴的是,臺里的領(lǐng)導、同事都對我這個新人倍加關(guān)照。軟硬環(huán)境都這么好,夫復何求呀!于是,我就在這安逸舒適的環(huán)境里每天錄稿、出鏡,偶爾出去采訪,順便跟著記者溜達溜達,看看廣袤富饒的盤錦大地,這小生活,多好!
滋潤自在的小日子就這么一直過著,一直到了20__年的11月29號,這天和往常一樣,穿戴整齊的我早早的來到了單位。剛進屋,臺里的一位記者跟我說:“走啊鏡濤,跟我出去采訪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達了,就說:“走著”。幫忙拿著機器就上了采訪車,跟著老記者下鄉(xiāng)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剛吃完飯,略帶困意的我,問道:“鄭哥,咱下午去哪呀?”“養(yǎng)鴨場”鄭哥答道。
一聽養(yǎng)鴨場,大家猜我怎么想,當時我就想,這一定是一個既有麻辣鴨脖,又有麻辣鴨舌,還有麻辣鴨腸的地方······想到這兒,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頭。
但我還是佯裝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時候去呀?”鄭哥說:“時間緊,現(xiàn)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鴨脖,我來了。”
可當車拐個彎進了養(yǎng)鴨場之后,我當時就傻眼了,心馬上就涼了半截兒。鴨脖、鴨腸、鴨舌一樣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鴨子身體里裝著呢。當時正好有輛貨車在裝鴨子,看裝鴨子的工人嫻熟的“一手掐倆脖”,四只鴨子就被扔上了車。伴隨著冬天的大北風,漫天的鴨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過絲毫沒有漫天飄雪的浪漫,只有隨風飄散的陣陣惡臭。此時此刻的我,一邊哀嘆鴨子命運的悲慘,一邊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來都來了,怎么辦?祈禱趕快完事吧。
忽然,鄭哥喊道:“鏡濤啊,跟我進棚里來”我心中暗想,終于不用忍受鴨毛滿天飛了,二話沒說,拿著三腳架就跟進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jīng)來不及鄙視自己的無知了,走進鴨架的一剎那,一股股熱氣裹挾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臭,撲面而來,中午剛吃過的美味開始一個勁兒的往上反,我盡量在和自己的胃抗爭。由于室內(nèi)外溫差大,眼鏡上了霜,鼻子和嘴還都不敢出氣,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門口。
這個時候,鄭哥再次叫醒了我:“鏡濤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鴨子和那大哥一塊看看,咱拍個畫面。”
我愣了一會神兒了,養(yǎng)鴨場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猶豫和顧忌,就主動抓了一只鴨子,見此情形,為了完成采訪任務我強忍著惡心,湊了過去。拍完這組畫面之后,一直忙碌著的鄭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說道:“鏡濤啊,你出去等我吧”當時我恨不得借倆腿跑出來,在瑟瑟的北風中,也顧不得漫天鴨毛,大口大口的呼吸著還算新鮮的空氣。
緩過來的我,透著門縫看鄭哥,他一手扛著機器,一手拎著三腳架,一樣沒有防護措施,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也難以忍受,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認真拍完每一個畫面。再看鴨架旁的飼養(yǎng)員,他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環(huán)境。
記得在學校期末考試答題的時候,有一道題恰好是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時我曾經(jīng)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能沉下身子,貼近群眾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與鴨子相伴,對我所謂的惡臭習以為常的人,不正是我們的群眾嗎?而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當初卷紙上我寫下的話。想到這里,我再次走了進去,第一次在惡臭中開口說話:鄭哥,我?guī)湍隳萌_架······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這卻是我從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訪。那天采訪結(jié)束后回到單位,照著鏡子擇下頭發(fā)上的鴨毛,聞著羽絨服上散發(fā)著淡淡的臭味,我并沒有抱怨,我為自己感到高興,我戰(zhàn)勝了自己,挺了過來。并且我又有了一個新的愿望,我要做一個貼近群眾的人,貼近生活的人,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做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人!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5】
歷時3年,17名記者,跑53個小區(qū),寫61個版面……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大河報《解救“懸空老人”》的故事再次走向全國。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今年繼續(xù)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14:30,巡講活動將以網(wǎng)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在內(nèi)的全國15家媒體的15名記者在線直播,講述他們在踐行“四力”新聞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最近3年,大河報記者團隊接力聚焦“懸空老人”,持續(xù)追蹤河南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進程,推動河南省、市、區(qū)三級加梯政策的出臺。特別是的系列追蹤報道,獲得中宣部表揚和河南新聞獎一等獎。網(wǎng)絡直播現(xiàn)場,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大河報記者楊書貞將代表河南媒體同仁以《解救懸空老人》為題,講述河南黨委政府的民生情懷和媒體的責任擔當,再現(xiàn)一批心系民生的新聞人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奔走的姿態(tài)和為民的初心。
據(jù)了解,記者楊書貞去年10月參加全國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經(jīng)層層選拔躋身“全國30強”,榮膺“優(yōu)勝選手”。去年12月,楊書貞作為全國巡講團成員前往北京、石家莊、太原、商丘、新鄉(xiāng)、洛陽等地現(xiàn)場講述“河南好故事”,傳遞“大河好聲音”。先后走進新華社、北京大學等單位,與宣傳文化部門、當?shù)攸h政機關(guān)、高校師生分享《解救“懸空老人”》的故事,展現(xiàn)了新時代河南新聞工作者努力踐行“四力”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河南新聞戰(zhàn)線取得的豐碩成果。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心得感悟【篇6】
“聽了他們的故事熱血沸騰,我會堅守在記者崗位,講好中國好故事、傳播好中國好聲音。”今天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組織開展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以網(wǎng)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成都市、各區(qū)(市)縣委宣傳部,市級新聞單位和市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工作人員,成都大學新聞學院等分別組織觀看,借此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學習發(fā)揚媒體精神。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在內(nèi)的全國15家媒體的15名記者在線直播,結(jié)合自身采編工作,以真實的筆觸、生動的文字、樸實的語言、美好的鏡頭,將一個個好故事娓娓道來。故事里,從家國情懷到脫貧攻堅,從“一帶一路”到人間真情,從大國制造到大愛無疆。抒寫著人民心聲,見證著時代進步,傳播著中國聲音,樹立和傳播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好記者講好故事”是中宣部、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共同主辦的活動,從開始,已連續(xù)舉辦6屆。這個活動已成為傳播中國聲音、引導社會輿論、樹立記者形象、推動隊伍建設(shè)的一個創(chuàng)新平臺。
“這些故事都很感人。”參會人員向記者表示,“作為同行,他們能把故事挖掘的那么深,我很佩服。目前成都正在建設(shè)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我應該好好學習這些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能力,為成都的發(fā)展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