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
《血戰臺兒莊》我已看過多次,每次都熱血澎湃。這部電影是國內抗戰題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處便在于通過人性的畫面反映戰爭的殘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篇1
《血戰臺兒莊》我已看過多次,每次都熱血澎湃。這部電影是國內抗戰題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處便在于通過人性的畫面反映戰爭的殘酷。
臺兒莊戰役是中國軍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次巨大勝利。
電影中,白發蒼蒼的老者和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同一戰壕中。當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散下勸降的傳單時,老者拿起一張傳單,輕蔑地瞧了瞧,然后從口袋里拿出家鄉的煙草,用傳單卷起來,做成卷煙,遞給旁邊的年輕戰士。幾位戰士抽著卷煙,似乎回味無窮。一位年輕的小戰士用樹枝撥弄著戰壕上的螞蟻洞,挑著螞蟻玩。這一場面令人熱淚盈眶。我們和他同樣年齡的時候,能幸福地讀書和游戲,而他卻要上戰場。在戰爭激烈的時候,戰士們并沒有畏懼,而抽著自己用家鄉的煙草做的卷煙,回憶著自己可愛的家鄉和親人。如果沒有戰爭,他們是多么的幸福,可以在家里和妻子兒女一道享受著人間的歡樂,可以贍養父母以盡孝敬之道。但殘酷的戰爭逼迫他們上了戰場。老者拉響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彈,小戰士哭著也拉響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彈,炸毀了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的坦克,氣壯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永存人間!
當上級命令組織敢死隊時,大家踴躍參加,當敢死隊津貼幾十塊銀元發到大家手上時,大家把銀元都扔了,說:“命都不要了,還要錢干什么?”一名身受重傷而不得不撤退的軍官說撤退是為了“保留西北軍的種子”,西北軍的師長憤怒地說:“國家若不在了,還要西北軍的種子有什么用!”說罷忍痛槍斃了這名軍官。這名軍官至死無怨,還說來世還要跟著這位師長作戰。在國家危亡在即的艱難歲月,可歌可泣的愛國將士把個人<>生命和派系利益置之不顧,一切為了親愛的祖國和人民!
望著電影中慘烈的戰斗,不禁想起短暫而又激烈的南京保衛戰中的那一幕。將士們接到上級要求撤退的命令,但并不愿撤退,大家說:“這里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我們決不會輕易留給侵略者!”大家堅決抗擊侵略者,子彈打完了,就拼刺刀,戰士們的鮮血流進了旁邊的溝壑,溝壑里的水都被染得鮮紅,冒著熱汽。這是偉大的漢民族精神,無數漢族優秀兒女為了捍衛自己民族之尊嚴而戰斗到最后一刻,寧可戰斗而死,也不茍且偷生!南京保衛戰的慘烈場面使我想起了明朝末年中國人民抗擊滿清侵略者的揚州保衛戰,嘉定保衛戰,江陰保衛戰,雖然城市淪陷了,但中國人民的偉大精神永遠不會淪陷!
幾千年來,一切為捍衛我國家和民族之尊嚴而戰的英雄們,不朽!
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篇2
《血戰臺兒莊》我已看過多次,每次都熱血澎湃。這部電影是國內抗戰題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處便在于通過人性的畫面反映戰爭的殘酷。
臺兒莊戰役是中國軍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次巨大勝利。
電影中,白發蒼蒼的老者和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同一戰壕中。當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散下勸降的傳單時,老者拿起一張傳單,輕蔑地瞧了瞧,然后從口袋里拿出家鄉的煙草,用傳單卷起來,做成卷煙,遞給旁邊的年輕戰士。幾位戰士抽著卷煙,似乎回味無窮。一位年輕的小戰士用樹枝撥弄著戰壕上的螞蟻洞,挑著螞蟻玩。這一場面令人熱淚盈眶。我們和他同樣年齡的時候,能幸福地讀書和游戲,而他卻要上戰場。在戰爭激烈的時候,戰士們并沒有畏懼,而抽著自己用家鄉的煙草做的卷煙,回憶著自己可愛的家鄉和親人。如果沒有戰爭,他們是多么的幸福,可以在家里和妻子兒女一道享受著人間的歡樂,可以贍養父母以盡孝敬之道。但殘酷的戰爭逼迫他們上了戰場。老者拉響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彈,小戰士哭著也拉響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彈,炸毀了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的坦克,氣壯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永存人間!
當上級命令組織敢死隊時,大家踴躍參加,當敢死隊津貼幾十塊銀元發到大家手上時,大家把銀元都扔了,說:“命都不要了,還要錢干什么?”一名身受重傷而不得不撤退的軍官說撤退是為了“保留西北軍的種子”,西北軍的師長憤怒地說:“國家若不在了,還要西北軍的種子有什么用!”說罷忍痛槍斃了這名軍官。這名軍官至死無怨,還說來世還要跟著這位師長作戰。在國家危亡在即的艱難歲月,可歌可泣的愛國將士把個人<>生命和派系利益置之不顧,一切為了親愛的祖國和人民!
望著電影中慘烈的戰斗,不禁想起短暫而又激烈的南京保衛戰中的那一幕。將士們接到上級要求撤退的命令,但并不愿撤退,大家說:“這里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我們決不會輕易留給侵略者!”大家堅決抗擊侵略者,子彈打完了,就拼刺刀,戰士們的鮮血流進了旁邊的溝壑,溝壑里的水都被染得鮮紅,冒著熱汽。這是偉大的漢民族精神,無數漢族優秀兒女為了捍衛自己民族之尊嚴而戰斗到最后一刻,寧可戰斗而死,也不茍且偷生!南京保衛戰的慘烈場面使我想起了明朝末年中國人民抗擊滿清侵略者的揚州保衛戰,嘉定保衛戰,江陰保衛戰,雖然城市淪陷了,但中國人民的偉大精神永遠不會淪陷!
幾千年來,一切為捍衛我國家和民族之尊嚴而戰的英雄們,不朽!
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篇3
我是一個受過傳統教育的人,讀小學時,當我戴著紅領巾去給烈士掃墓的時候就想象著: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在中學,當我戴上團徽那一刻!心里就想象著當年那些熱血青年,是怎樣在群眾集會上慷慨陳詞;從讀大學時的入黨,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我依然可以把自己在黨旗下的宣誓倒背如流。
自從看了<血戰臺兒莊>以后,我對小時候受到的傳統教育產生了一點懷疑,那年月,我們是唱著東方紅,看著<地道戰>,<地雷戰>一天天長大的。我們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歸罪于蔣介石的不抗戰。可是,看完了<血戰臺兒莊>以后,我知道了當年的蔣介石并不是不抗戰,而是消極抗戰。當然,蔣介石假如真想抗戰,那么,他那幾百萬有美國援助的軍隊是可以拒敵于國門之外的。
但是,當年蔣介石的心頭大患根本不是日本軍隊,而是一天天成長壯大的中國共產黨。所以,他的主觀上就產生了一種"攘外必須安內的"混蛋邏輯,也就是這種混蛋邏輯使徐州,南京,上海,武漢一個個都相繼失守。而且,隨著這些城市的失守,蔣介石也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相反,我們中國共產黨以人民大眾為基礎。最后,贏得了民心,也贏得了天下。但是,看過了<血戰臺兒莊>以后,我知道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國民黨的軍隊也是功不可沒的!我這樣說不是給蔣介石正名,
因為,在當時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始終是國民黨軍隊抵擋著敵人的正面進攻。我們共產黨,八路軍主要是在敵后打游擊。我查過一個資料,八年抗戰,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共才消滅日本鬼子十一萬人。然而,一個臺兒莊戰役,國民黨軍隊就消滅日本鬼子幾萬人。那么,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又消滅了多少日本鬼子呢?這個數字,我沒有統計過,但我想一定會比十一萬這個數字大。
在<血戰臺兒莊>這部影片中,國民黨四川地方部隊的一位師長的表現尤其使我震驚。這位師長不是蔣介石的嫡系,甚至于蔣介石連供給都不滿足他!也就是這位師長在一次阻擊日本軍隊的戰斗中打光了他的部隊,最后,在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兵的合圍下,他不慌不忙地點著一支煙,然后掏出手槍自殺成仁。在影片中還有很多士兵身上綁滿手雷鉆進敵人裝甲車的車輪下。我想共產黨軍隊里有丘少云,董存瑞等很多英雄人物。他們有著為全人類解放犧牲自己一切的思想。然而,這些國民黨士兵的行為又是什么呢?這只能解釋為民族情結,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希望今后再多一些象<血戰臺兒莊>這樣優秀的影片出現在廣大觀眾面前,還歷史的晴朗天空。
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篇4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血戰臺兒莊》,它記敘了我軍在臺兒莊殲滅日軍這一歷史事件。激起了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與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慘-案”后,改編了日軍華中方面軍戰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與華北方面軍南北夾攻,合圍徐州,一舉打通津浦線。與此同時,國民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也飛抵徐州,部署這一重大戰役。他力排眾議,大膽啟用代人受過、被民眾斥為“漢奸”的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并收編了川軍王銘章部。1938年3月,日軍磯谷師團孤軍南下,進犯徐州。李宗仁決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臺兒莊與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他命令孫連仲部、張自忠部、湯恩伯部完成對日軍的合圍,并炸掉運河浮橋。中國-軍隊破釜沉舟,浴血奮戰,殲敵萬余人,幾百名日軍傷殘士兵絕望地剖腹自殺,引火自-焚。臺兒莊之戰大獲全勝。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偉大勝利。大長了中國-軍民反抗外侮的堅強意志。只有我們切身的去感受歷史,回憶歷史,去聆聽那些飽受日本侵略軍摧殘的幸存同胞的傾訴,去聆聽那些寫實的紀錄片的傾訴,才能真正的了解歷史,了解過去,了解兩個民族間無法用時間消磨掉的仇恨。我不會讓我的子孫忘記這段歷史。我不會讓時尚的潮流沖淡我和我的后代對整個大和民族的仇恨。甚至,我要用我自己的行動來告訴身邊的人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記,曾經,日本人在中華大地上掠奪我們的財富,欺壓我們的同胞,奸殺我們的婦女。
電影中,一個個難忘的戰爭場面在我眼前回放:在沂水河,戰士們冒著滾滾濃煙,穿過一陣陣槍林彈雨,高舉著鮮艷的紅旗,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沖向對岸,與敵人展開激戰……看了它,我不由得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精神打動了;敵人以“先入關中者為王”的驕橫氣焰,向我軍臺兒莊陣地發起猛攻,瘋狂地炸毀房屋……看到這個場景,我不由得義憤填胸;當敵人的戰車開來時,戰士們一個個視死如歸,拉開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經…看了這兒,我不由得被戰士們大無畏,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打動了;當戰斗結束,敵人倉皇逃走,戰士們站在城墻上高高揮舞紅旗的時候,我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愛國之情。
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
中學生臺兒莊大戰觀后感600字篇5
簡介:我國電影史上描述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日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影片之一。由于歷史年代的局限性,在大規模生產抗日電影的年代,一直是敵后故事長期占主流,《平原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正面戰場鮮有的《七七事變》等作品,也是描述國民黨的失敗多于勝利、綏靖多于抵抗。《血戰臺兒莊》是37年華北保衛戰最壯烈的一幕,在平、津、冀、魯相繼淪喪之際,在國民黨第五軍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國民黨軍隊第一次大規模對日作戰的勝利(第一次勝利為山西戰場的平型關大捷)。
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戰役中,40萬國軍(以桂系等地方軍閥為主,中央軍嫡系不多),在這場戰役中,重創8萬日寇(直接斃傷敵約1萬人,但自身也傷亡了數萬人)。
表現出了正面戰場少見的堅毅勇猛。
但僅僅一個多月后,在日寇的增援兵力打擊下,國軍反遭重創,尤其中央軍有多支部隊違背命令,放棄陣地潰退,造成全線崩潰!
直接導致華北重鎮——徐州的失守!中原地區自此大部淪陷。
為了填補戰線的窟窿,老蔣下令掘開黃河大堤,希望”以水代兵“,以阻遏日寇的追擊,保全國軍(尤其是中央軍)的實力。
但由于部署不周、組織不力,直接導致89萬民眾遇難(幾乎三倍于南京罹難同胞數),受災人口上千萬,黃泛區由此危害十余年!
(1942年,河南的大災荒,也與此有一定關系)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淮海戰役后期,GMD最后的機械化精銳兵團(杜聿明集團)的覆滅,也與黃泛區有直接關系——誰說冥冥中沒有”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