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
《聽見天堂》是一部關乎夢想與勇氣的影片,也是一部優秀的青少年影片。片中沒有宏大的故事背景,沒有放大的戲劇化的激烈沖突,有的只是一種看似偶然捕捉的原始態生活,是永恒不變的關于生命信仰、家庭自然的主題以及簡潔、純凈卻耐人尋味的結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精選篇1
《聽見天堂》是一部意大利的關于夢想與勇氣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面,我們看到了純真與希望。
在盲人的世界,興許剛開始的時候剩下是絕望。兩種對于我們來說的世界,恐怕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比吧。
我想說,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叫米可,一個勇敢的孩子。
米可出身在窮鄉僻壤,但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么的熱愛電影,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在他十歲那年,米可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鏡頭緩慢而又那么的殘忍。即使再次看到那個場景,也會捂住耳朵,緊閉雙眼,不忍看到。"這僅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嗎?"我想。也許是人生途中不可避免的考驗吧。
從此米可的世界是模糊的,父母再三決定把他送入盲人學院。只是,這樣的做法難道不覺得是對一個還是孩子的米可一種侮辱嗎?
對于才進學院的米可是不順利的。但他卻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唐老師。曾在冬季交流會上,米可的作業受到了校長的批評。原因是米可拿了學校的錄音機。任性的孩子,在第二天沒去上課。唐老師去看望米可。米可躲在了床下面。但是不小心被老師看見了。唐老師為了滿足孩子的感受,特意對著空蕩的房間喊了幾聲:"米可。"接著就坐在了床邊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我有東西要給他。嘿,給他留個字條好了。好,就這么辦。來,開始吧。""米可,我是你的老師。我代表你的同學們給你寫信,我們都非常的想念你。關于你對大自然的觀察作業,其實沒那么糟。有點怪就是了。也許我們的批評太嚴厲了。所以我決定給你一個禮物。也許你會用的到。"唐老師把包放到地上,慢慢推進床下面。"但別告訴別人,這是我們的秘密。可惜米可不喜歡學點字,所以他看不懂我的留言。我想我還是拿走好了。"說完,便想將包重新拿回,米可拽著包不說話。
——"我不應該帶走嗎?"唐老師輕聲問著。
——"不要。"米可回答道。
——"我真希望米可學會點字。那他就會讀懂我的留言了。他會好好學點字嗎?"
——"會。"那個孩子應了聲。
——"好極了。"說完,老師便走了出去。
這個老師啟發了米可的天然的物資,這個天分是別人沒有的。還記得因為被校長發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在演習一個故事。錄音機被沒收,學校決定開除米可。米可對唐老師說:"我沒有和別人說你給我錄音機的事情。"
最后的表演,很精彩。每個家長將眼睛蒙住,一次特殊的表演,讓所有家長萬分感動。
最后的最后,場景再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奔向廣闊的草地,耳邊還回蕩著那句:"米可,我們好想你!"不再是譏諷,只剩溫暖。
透過《聽見天堂》傳遞著一個共通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精選篇2
今晚看了《聽見天堂》。看之前,我瀏覽了一下電影簡介。本認定是一部勵志片,也醞釀好了“悲憤”的情緒去看。而看著看著,我卻發現這些純系個人偏見。這更是一部有趣的童年故事片。除此之外,如《海上鋼琴師》一樣,是一部要用心去聽的電影。
本片取材于意大利一位著名電影音效師的真實故事。劇情簡單,說的是主人公米可在十歲時的一場意外,致使雙目失明,而后在父母師友的關愛下漸漸挖掘出在電影音效制作方面的天賦。
電影氣氛舒緩,善于捕捉細膩的情節。故事人物的每一寸感想,通過意象唯美的畫面、和諧的配樂層層剝筍。
“褐色,就如樹皮,摸起來有點粗糙。我喜歡藍色,就像踩著單車時,微風拂過臉頰的感覺……藍色,也是大海的顏色。”米可憧憬的是心靈的自由。
失明是悲慘的。而這部電影卻不用這個去鋪開話題,賺取觀眾的眼淚。童趣是這部電影的基調。因為有愛,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過是一時遮蔽的烏云罷了。
這也是本片格調不俗一面,不刻意制造悲傷氣氛,讓人一哭到底。而是告訴你什么是夢想、勇氣和愛。
童趣在整部影片中無處不在,米克一進學校就跟小伙伴打架,和同伴偷偷溜進校長室偷錄音帶,學黃蜂的嗡嗡叫聲,騎單車去劇院“聽”電影,組織一群同學進行音頻劇的創作……無不讓人回憶起生氣勃勃的童年。
雖是盲人,可他們那顆心卻無比清
朗,他們執著于自己的興趣,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彼此關愛。不屈服于陳腐的校規。否則,這個世界只可能多了一個編織工,而少了一位電影音效大師。
如我,很多人童年夢想,隨著童年的逝去而完全褪色。也許,夢想不在乎大小與時限,而在于熱情和勇氣,也算是生活的一種態度吧。
讓人感動的是,唐老師付出的關愛。他能夠寬容米可的任性,并時時鼓勵著他,逐漸使他內心生長出一股力量。
“米可,無論你到什么地方,一定要堅信自己身上的天賦……”叔本華說,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格完善過程。(這里的人格,是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例如關愛、寬容、誠信等等在內)。也許,電影想告訴人的就是這些。開頭提到這是要用心去聽的電影。(我坐在最后排,聲音特別大啊:)。通過一個個婉妙的音符將人物內心一層層傳遞給觀眾。
《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精選篇3
前些天看了一直想看的電影《聽見天堂》,這是一部意大利的影片,雖然我不懂意大利語,但絲毫不影響我看原語言版本,我可以從屏幕上的中文字幕去理解故事情節。以前一直覺得天堂是用眼睛看到的,看完電影才知道原來天堂也可以用耳朵來“聽”。
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米克在他十歲那一年,趁家里大人不在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玩起了家中的獵,但是卻不小心摔倒,誤扣了扳機而導致獵走火造成了終生遺憾。從那以后,米克陷入了巨大的黑暗中,這一度讓米克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因為米克一直有個當電影大師的夢想。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么?這樣可以感受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音樂仿佛變成具體的觸感。你有五個感官,為什么只用一個呢?”這是影片中對米克影響最大的一段話。也正是聽了這些話以后,米克開始正視自己已經是一個盲人的事實,然后開始去改變,努力開始新的生活。感動我的是米克哪怕失去了光明卻始終存在對自由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他的眼睛是盲了,但是他無時無刻不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誰都沒有權利剝奪他表達自我的自由。在我看來,這種改變與適應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對抗精神,也是一種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探究精神。而對于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大部分人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對生活的勇氣,碌碌無為,也因此丟掉了創造的能力。
西方人常說,上帝在關上你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是的,缺陷也是另一種美。早晨迎著朝陽開始新的一天,耀眼的陽光、藍色的天空、黑色的柏油路……我能清晰的看到這么多東西,但是我似乎從來沒想過這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因為當我們擁有時,往往忘記了珍惜跟感動。
人無完人,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某種原因造成的。有缺陷的人都比較自卑,事實上,只要你有勇氣與毅力,正視自己,努力拼搏,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斷臂的維也納依然楚楚動人,折翼的天使更加美麗。缺陷是一筆財富,既然無法改變,我們就換個角度去欣賞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包容它,接納它。缺陷也是生命的另一種賜予,肯定它,相信它,用缺陷來造就自我的另一種完美。有時候失去一樣東西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好與壞的界定只是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就像殘疾與否沒有區別,只有有夢想的人跟沒有夢想的人。
輕輕的閉上雙眼,打開耳朵,用心聆聽,你會聽到來自天堂的聲音,溫暖而有力。
《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精選篇4
觀看了《聽見天堂》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米可在他十歲那一年,因為好奇,玩起了家中的獵槍,結果不小心摔倒,誤扣了扳機而導致走火,從此,米可便只能與五彩繽紛的世界永遠告別,只能在特殊學校讀書。
人們常說:上帝關上了你的一道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米可無意間用雙手摸到了錄音機。漸漸地,他明白了錄音機的功能,也喜歡上了這個 "神奇的小盒子 " , 并用它來領略這個多彩的世界。經過老師的幫助,米可最終成為了著名的電影音效大師。
是呀,正如電影里的唐老師所說:人有五個感官,為何只選擇其中一個?失去了雙眼,還可以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大腦去思考。有些名人,像愛迪生,他兒時雖然生活艱苦,甚至被學校老師稱為 "低能兒",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 ,他依然研究出了多項發明。
通過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自己。我們身心健全,生活的也無憂無慮。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嘲笑那些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的人。其實,他們和我們沒什么兩樣,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諷刺、嘲笑他們呢 ? 只要肯花功夫,肯努力,任何人都有追求夢想,取得成功的權利!
《聽見天堂》高中生觀后感精選篇5
有幸在運河影評院觀看了《聽見天堂》。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米可的意大利男孩,因為一次意外事故,眼睛只能看見物體模糊的影子。根據法律規定,米可只好進了盲人學校。盲人學校的校長堅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讓學生學習紡織和接線,因為他認為,盲人不會獲得自由。一次關禁閉,米可意外地發現了一臺舊錄音機,在唐老師的點撥下,他把興趣轉向了錄音。后來,米可提出在校慶大典上表演錄音話劇,得到了伙伴的支持,幾經波折,在校慶那天,向父母們展現出了一個神奇的聲音世界。
“千里馬常有,然伯樂不常有。”唐老師那句“人有五個感官,你不過是眼睛看不見了,為什么要放棄別的器官呢?”就是因為唐老師的這句話讓米可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夢想。
小時候的我,有許許多多夢想,但,大多都隨著時光流逝而漸漸消失。而米卡沒有放棄夢想。他堅持他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一位聲音剪輯員!
夢想,要去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