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
《葉問》系列,或許是能稱得上這10多年最好的功夫片系列了,雖然這個系列也存在著不少的瑕疵。主演甄子丹對外宣稱,《葉問4》是他最后一部功夫片,看來人還是有打不動的一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篇1)
葉問始終保持著一位富家少爺的風范。他是一位有武德的大師,并不是出手就要傷人。大多數情況,他都是點到為止。當萬宗華的女兒當上啦啦隊隊長,引起美國女孩嫉妒而遭到霸凌時,葉問出手,基本是擰耳朵等教育性的手法,顯出他的大師風范不和小輩計較。最精彩的打戲之一,我個人認為是葉問與萬宗華在唐人街中華總商會內的較量。萬宗華是太極宗師,以靜制動。葉問用的是詠春拳法,以快為攻。我不懂什么武術構圖,但是這場打戲讓人看得暢快淋漓。雖說看到后面能夠看出葉問占上風,但萬宗華的太極確實很賞心悅目。
最后一場打戲是甄子丹在葉問系列電影中的收官之戰:葉問對決美國巴頓上將。我觀影的時候,即使知道有主角光環護著葉問,但還是緊張地雙手交握。第四部,葉問已經換上癌癥,人也不在年輕。能夠從打斗中看書他有點力不從心。熒幕中,我看到不常用的“救命”招數。“削眼”這一招,在詠春拳中是極少使用的,而在對決巴頓上將這一役中,葉問使用了至少兩次。我看到的是一位年老的父親,為了兒子而奔波到陌生的國度;看到的是一位身體不在硬朗的大師,為了華人尊嚴,奮力在場上打斗。
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篇2)
《葉問4》的上映,某種程度上來說,和隔壁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意義相同——它們都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星戰9》為天行者家族貫穿始末的9部電影史詩劃上了句號,而在看完《葉問4》后,相信不少人也會不禁問道:這會是功夫片的落幕了嗎?
這么說似乎有點夸張,因為我們的國產電影從不缺少動作片,但我竊以為那些作品與所謂的功夫片是有不同的。
如張藝謀導演的《影》和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等,雖然都有重頭的動作戲,但其動作元素和美術、攝影一樣,是完全服從于敘事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功夫片”。
如《繡春刀》系列,是近年來難得質量上乘的國產動作片,但其動作設計中已經揉合了泰拳、摔跤、柔術等多種武術元素,與傳統的功夫片有一些區別。
至于像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雖然還有港片中那些武行痕跡的功夫戲份,但徐老怪早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特效的應用上了。
我心中的功夫片,是以展現中華武學為主要目的電影,功夫在電影中的地位,甚至要與故事的重要性看齊,而武打場面的呈現,則一定要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且不能僅依靠用鏡頭和剪輯來完成——這無疑對演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這個標準篩選下來,你就會發現如今的華語電影中,真就只剩下《葉問》系列這么一塊招牌了。成龍大哥雖然還在敬業地冒險,但已經快打不動了,而吳京則更加熱衷于在各種類型的商業片中嘗試。
所以,我們看《葉問4》,看的就是功夫,就是甄子丹,就是袁和平。
在《葉問4》中,葉問“打過”的人,既有唐人街的中國拳師,也有美國校園的小混混,既有空手道的高手,也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而像以往的《葉問》系列一樣,袁和平為甄子丹設計的武打動作都是有“針對性”的。
葉問打小混混的時候,出手非常克制,而且都是教訓性質的攻擊,如揪耳朵、打屁股這種。這里既是表達對手與葉問差距太大,以至于葉問在格斗中游刃有余,也是側面彰顯葉問的宗師風范,不屑與小輩動真格。
而在與外國的空手道高手和美國軍官比試的時候,攻擊節奏和技巧性自然就上來了。
有一些網友將《葉問4》與抗日神劇對比,這樣的吐槽有點夸張了。葉問沒有飛檐走壁的神功,更沒有以血肉之軀對付坦克大炮。值得注意的是,《葉問4》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歷史上的葉問彼時已經是古稀之年了,而電影中即使主角光環再強大,也沒有讓葉問像前三部中那樣逆天。
更加重要的是,《葉問4》中的葉問還有著身患癌癥的設定,身體機能自然更加脆弱一些,無論是力量、續航能力和抗打擊能力,葉問都是遜于對手的,這就使得他無法在格斗中和對手進行有效的“等價交換”,至于“占便宜”就更難了。
所以我們看到,《葉問4》中的葉問在和高手對決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喘不過氣來的情況,這是前三部中很少出現的,無疑是葉問體能下降的表現。
而在和空手道高手和美國軍官的“生死之戰”中,葉問所使用的招數,不僅全力體現了詠春拳“近身不饒人”的貼身短打特點,所謂的“宗師范”也少了一些,多了一些更加實際也更兇狠的打法。
如《葉問3》中“詠春內戰”時張天志所使用的戳傷敵方眼睛的“標手”,在詠春一脈中屬于比較傷和氣的殺招,一般以武會友時是不會用的。《葉問3》正是以此細節來表現張天志的功利心,而《葉問4》中“年老力衰”的葉問不僅用了“標手”,甚至連更加“下三濫”的“撩陰腿”都用上了。
這樣的動作設定,一方面是體現葉問的身體機能下降,無奈之下要運用更豐富的技巧來彌補,另一方面也是對于敵方充滿惡意的殘酷攻擊的回應。
甄子丹扎實的功底和袁和平合理的設計,最終讓《葉問4》中的葉問依然很“能打”,也打得很好看,而同樣值得注意的,還有其他動作演員的表現。
陳國坤再次出演李小龍效果不錯,事實上他也是現階段最適合演李小龍的演員了,《葉問4》中也給了他足夠的篇幅來展示實力。
陳國坤不僅重現了李小龍在美國空手道比賽中的經典畫面,還在一場街頭格斗中全面展示了李小龍的武術風格,堪稱全片最精彩的武打戲份之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演員是吳樾,他這次飾演的是唐人街的華人領袖萬宗華,本身是一位太極拳宗師。
看過片子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無論是在與葉問的切磋中,還是與空手道高手的比試中,吳樾飾演的萬宗華,都體現出了強烈的搶攻欲望和極為剛猛的格斗風格,比《葉問2》中的洪金寶還要大開大合。
是不是覺得這與我們印象中太極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后發制人”的風格大相徑庭?
我們常見的慢吞吞的養生太極拳和真正格斗中的太極拳自然是不一樣的,但如果仔細觀察袁和平為吳樾設計的動作,就會發現吳樾雖然打得剛猛,但太極拳“因勢利導、借力打力”的武術思想其實都有體現,而吳樾本也是一位八極拳高手。
能夠讓觀眾領略到太極拳的另外一面,吳樾的表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突破。
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篇3)
電影落幕,但武術沒有
在葉問還不被人所熟知的時候,如果問:葉問是誰?
最簡單直接的回答是:李小龍的師傅。
,《葉問》上映,今年系列收官之作《葉問4:完結篇》也與觀眾見面。十年過去,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葉問的身份,此時如果問:葉問是誰?脫口而出的很可能就是那句經典臺詞:“詠春,葉問。”
葉問一生從未掛過招牌。對他而言,武術是大同的,千拳歸一路。但看到《葉問》上映時得到的轟動反饋,我們知道,葉問的招牌在影迷的心里,立住了。
《葉問4:完結篇》的開場片段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它重現了李小龍在國際空手道比賽中的名場面:以寸拳把對手打出三米遠;二指俯臥撐,技驚全場。但是在當地華人圈中,李小龍卻飽受非議,而葉問堅決站在徒弟這一邊。這是他們師徒二人的相似之處,不吝惜自己的才學:葉問將原本秘而不宣的詠春拳傳揚開來;身在美國的李小龍也沒有固守當地華人只教國人,不教洋人的規矩,開設國術館,廣招學徒,將詠春拳結合世界拳法之長,創立“截拳道”。武術大同,千拳歸一路的思想,是師徒倆心照不宣的默契。
《葉問3》中,妻子永成去世,最后一部不會再有夫妻感情戲,本以為電影會在“終極之戰”的主線中一打到底,沒想到在文戲方面也有出彩之處,葉問與兒子的父子戲就道出了一代宗師身為人父在晚年時的愁思和憂慮。
家庭中,如果缺少一位母親,父子關系便容易緊張和僵持。不管一生如何為弟子之模范,受萬人敬仰,面對家庭,大丈夫卻有解不完的愁,化不開的結。子承父業,聽起來完滿無缺,順其自然,但有時也是掙不脫的枷鎖,此生難有機會從事自己所愛。但如果兩輩人恰巧有著相同的志趣,可能也就有了最被羨慕的人生。這世間也就有了一段段書香世家,音樂世家,武術世家的羨人佳話。畢竟我們的同路人多為自己的朋友,而鮮有長輩。
或許是與生俱來的一股尚武之氣,或許是耳濡目染的家庭環境,葉問的兒子葉正格外喜歡打拳,葉問卻決定讓兒子專心上學,不許入武學這一門,因此兩人產生隔膜,只要交談便以吵架收尾。身處一段矛盾的關系,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從而陷落在無法沖破關隘的境地。
為了給兒子尋找學校,葉問前往美國,他在另一對父女關系中,看到了相同的矛盾。在美國唐人街內,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希望女兒萬若男跟隨自己學習太極,而若男卻偏愛跳啦啦舞,萬會長為了保護當地華人,面對洋人的欺負選擇隱忍,并責怪女兒在學校與外國同學打架,父女倆為此發生激烈沖突,在洋人的步步逼迫下,萬會長也終于意識到有的問題光靠退讓解決不了,并與女兒和解。雖然有分歧,但終歸血濃于水,父女兩人關鍵時刻的相互牽掛、相互體諒,令人動容。
在與若男推心置腹的交談中,葉問理解了少年心性,回國后,一改大家長的態度,親自教葉正用木人樁練習詠春。“阿正,我打一遍,你把它錄下來”,看似普通的一句話,暗藏著父子間難以為外人道的心酸,因為此時的葉正知道父親得了癌癥,所剩時間不多。人世這一遭,與父親的相處只剩倒數,沒有未來。
他們一起挨過了苦日子,如今又能互相信任和理解,每日打拳相伴。可命運好像就是會這樣,差一點,又差一點……直到父親的身影只存在于影像之中。
收官之作少不了期待已久的動作戲,看不出高手過招的門道,但看葉問拳拳到肉、一秒十拳,確是打得激烈、過癮。佛山葉問系第三代傳人就曾說,電影中詠春拳的招式,基本就是詠春拳的全貌。葉問系列對于武戲的把控從未放松過,葉問之子葉準曾為影片顧問,洪金寶擔任過武術指導,而《葉問4:完結篇》的動作導演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因為功夫片的特殊,對演員的挑選必然范圍更小。十年來,我們對《葉問》的感情不僅系于影片,也系在影片之外的主創身上。看到甄子丹,會想到葉問以武會友,憑本事掙自信。看到袁和平的名字,就預示著高手過招,場場精彩的打斗場面。首映禮上,有觀眾對袁和平大喊“八爺”!一聲八爺,好似滿座皆詠春弟子,電影落幕,但武術沒有。
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篇4)
近兩年能夠驚艷我的電影真的不多,一方面也許是之前的經典之作太過耀眼,一方面是自己近兩年的'觀影量確實不夠多。我原本對《葉問4》不抱太多期望,看豆瓣上有人評論說“意外的好看”,我才買了票去看。在今年所看的電影中,我覺得《葉問4》是為數不多能夠激起我赤子之心的作品。
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請大家觀影后再往下看。
《葉問4》一開頭,就交代了一代宗師葉問身患癌癥。葉問的小兒子葉正由于喪母,又處于青春期,和父親葉問的關系比較緊張。葉問為了兒子日后的教育,只身赴美為兒子尋找好學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對華人的歧視很嚴重。為了保護當地華人的利益,太極宗師萬宗華成立了華人總商會。葉問的徒弟李小龍由于教洋人中國武術,令萬宗華很不滿。在李小龍這個問題上,葉問與萬宗華產生分歧,因此未能夠拿到幫助他兒子入學的推薦信。后來,葉問解救了受到霸凌的若男(萬宗華之女),葉問在萬宗華女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與兒子間矛盾的原因,他開始理解自己的兒子。后為維護中國人的尊嚴,萬宗華和葉問先后與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美國軍官較量。當葉問和萬宗華兩人冰釋前嫌后,葉問感慨“國外的月亮未必特別圓”。他回到香港,教自己的小兒子詠春拳法。之后一代宗師由于癌癥逝世,享年79歲。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武術和空手道的對決之美,看到了華人在那個年代所遭受的排擠。
動作指導袁和平在影片預告中說:空手道相比于中國武術,顯的比較單調。為加強影片武打戲份的觀賞性,他在空手道中融合了實用性較強的搏擊動作。
先說說影片中戲份不多但是經典重現的李小龍。片中有一段是他在街邊和美國大漢打斗,陳國坤在熒幕上再現了李小龍的功夫之美。李小龍在美國的比賽錄像,也據說是一段經典。
葉問4五年級觀后感(篇5)
昨天,我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精彩,讓我印象深刻。
它講述了一代宗師葉問受弟子李小龍之邀來到了美國,為了救人卷入了當地的糾紛中。葉問發現很多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歧視越來越深,甚至想移走唐人街,他挺身而出,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決一死戰,最后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獲得了勝利。因此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看法,并使中華武術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門必修課。
這部片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中華武術的魅力,而是海外華人令人敬佩的民族氣節,他們身處異國,卻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互幫互助,必要時為同胞挺身而出。這部片子里還有很多勵志的佳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確如此,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算他是個天才,也會表現得膽怯、不堪一擊。
《葉問4》里面還包含父子之間的故事。葉問的兒子處于青春叛逆期,不愛上學、經常和同學打架,被學校開除,此時的葉問已患有癌癥,但他不想讓兒子擔心,對兒子隱瞞,去美國幫兒子找尋合適的學校。在美國,葉問發現家長好像過于約束自己的孩子,不支持他們個人愛好,想到兒子喜歡練拳,但自己之前卻和大多數家長一樣,一味只是逼著孩子讀書。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葉問想教兒子練拳,而自己已經是癌癥晚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教導,他又不能讓兒子放棄這門愛好,于是他把自己打木人樁的過程全部錄下來,讓兒子以后慢慢領略“詠春”的精髓。
作為習武之人,葉問和其他師傅也沒有忘記學武術的初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站出來”,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1972年葉問去世了,一代宗師結束了他那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葉問4》真是一部讓我受益終身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