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
主演甄子丹在影片《葉問》中展現了他表演風格的轉變,以往甄子丹在銀幕上,呈現出幾乎千篇一律的臉譜化表演,這一次,甄子丹為人物減肥、探訪葉問故居,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低調幽默、更加內斂,將一代宗師的儒雅與溫順,演得恰到好處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篇1】
《葉問》戲劇沖突的發展幾乎可以預料,這是自《殺破狼》之后甄子丹出演電影的風格,他覺得沒問題就行,畢竟另有賣點,而且買的都不錯。我很喜歡這部《葉問》,很煽情,但不過分,有理有據,情節是真弩到那份兒上了,才用情的,坦言有幾場眼淚真打轉呢,至少作為一個觀眾,我買賬,有幸能夠在佛山的最后這段時間里看到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事被搬上銀幕,我隱隱覺得興奮。
影片文戲和武戲并沒有過于側重誰,看得出甄子丹在進步,在片中將兩者表現得比較均衡,不顯得木訥,也不至于沖動得沒有緣由。我曾經因為看了《力王》而一見樊少皇就吃不下去飯,這回拳拳到肉的精彩出鏡著實令我驚喜不小。樊少皇應該是給配的音,聽起來比較舒服,通篇的粵語里面突顯這個北方漢子的唐突,有點抽離的小趣味,實在可以加分。但更為重要的是影片傳達的意味。
我不是想大談特談主旋律,這個有目共睹,也頗有成色,但是《葉問》和一些影片的大善大惡不同,影片中國人并沒有過分沉溺于窩里反,通篇下來,自己人彼此之間的矛盾若隱若現,甚至本以為會塑造成漢奸的翻譯官,其實也是在群眾的鄙夷下扮演一個任重道遠的苦情角色,在影片的最后幾分鐘里,成全了他曾口口聲聲宣稱的身份。其實這樣的人物并不是很能令人信服,但是他的出現無論是作為戲劇沖突的必要,還是一種審美上的訴求,都是好的。
我并不期望能夠從電影中看到多少真實,從某種程度上講,我會妥協,妥協于觀眾想要的真實,《葉問》希望演繹出大愛,演繹出團結,演繹出中國人不跟中國人過不去,我絲毫沒有任何理由去反諷,包括老生常談的一些本分的善,我很尊重這種可能會被抓住把柄的情操,因為我認為這樣是對的。
一直比較欣賞甄子丹片中的格斗段落,有節奏,也鍛煉調度,豐富的畫面和運動一直是電影的主要魅力之一,當然這也是他的長項,甚至國內在某些格斗領域仍舊是他來填補空白,潛心研究,頗為難得,所以縱然文戲并非其所長,這些明智的判斷與選擇也足以塑造與眾不同的甄子丹。
還是想談談片中幾場戲,如葉問被翻譯一行人從煤礦帶到那個好像倉庫改造而成的武場,親眼目睹曾交過手的同行被重手擊潰后,又沒有任何征兆慘死于槍下
為什么開槍?!印象中這是葉問在影片中第一次呈現異常的情緒化,然而這只是前兆,所有人都被這意外的殺戮嚇破了膽,而惟獨他不斷咆哮著我來!,這種堅決在翻譯的遲疑下顯得很龐大,無法抵抗,當他一襲煤堆里染的寒酸踏上武場潔白的棉墊,將省下來的半截白薯鄭重其事地擺在地板上,而靜靜放在一旁的米袋就是為能夠多贏兩斗米而斃命軍營的武師鮮血所染紅。
那種盛怒之下的癲狂與斗志所能激發的感染力一下子抓住了我,即便我躲在黑暗中窺視著銀幕,也無法隱藏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動,堵得慌,希望這個舞臺上的人物可以為自己出口氣,打敗那些塑造出來的丑陋為什么?在強烈的情緒驅使下,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失去理智,而這就是主旋律應該做到的煽情極致,一種正面的,不以貶低為手段所達到的高漲,很令人欣慰。
激動的情緒貫穿甄子丹與十人格斗的每一秒鐘,那種凌厲與兇狠充斥著信念、憤慨、尊嚴,對于被調動起來的觀眾而言,是一種極大的享受,也是悵然。即便是這樣的勝利,卻依舊在孤身回到廢墟一般的昔日巷道時,為招搖過市插著太陽旗的軍車讓路,尷尬,頹唐,儼然喪家之犬,這種悲愴的形象竟然是適才全勝的王者!是中華武術的長者!是萬人景仰的師傅!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軍車駛過,煙塵久久不能消散,好一派亡國蕭索!
影片由若干個這樣的段落烘托起精神核心,也試圖通過講述葉問的故事喚醒某些迷失的
良知,我希望自己能夠不為滿世界先入為主,用自己的五官去感知整部電影的情感,所以我喜歡《葉問》,也希望更多有血性的朋友能夠用心對待用心的電影。
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篇2】
從電影院出來,天色早已昏暗,一群人在電影院里相互簇擁著,從幾扇門前鉆出來。燈紅酒綠的路燈、房屋,映照著若隱若現的影子,街道上依舊人流涌動。開車行駛在陰暗的小道上,剎那間,輝煌的燈火直至退去,只剩下昏暗的路燈與忽隱忽現的車燈,人也逐漸變得稀少。路燈越來越少,暗了……暗了……
只有懦夫,才會把武德當做自己不敢實戰的擋箭牌,真功夫,什么時候都能打。葉問,是一個敢于應戰的人。中國人在美國處處受到歧視,這是人盡皆知的。身在美國唐人街萬宗華的女兒,在異國他鄉遭人襲擊,若不是葉問,萬若男的后果將會不堪設想。萬宗華只認為一再容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可他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遭受著怎樣的欺凌嗎?再忍,就不是中國人!
中國功夫,是中國的民族文化,豈能被庸俗的“白臉鬼”羞辱?一身絕技的葉問曾多次對抗那些瞧不起中國功夫的人進行教訓。打得最兇的,是對抗軍營軍官的那一場。即使自己被打倒許多次,也還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從未服輸。魯迅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毋庸置疑,葉問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梅花魂中有一個片段:“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這句話不僅僅是代表葉問,而是代表所有身在美國唐人街的人們,他們雖然沒有葉問一樣的武林絕學,但是有鐵一般堅韌的意志,這不正是中華民族的民魂嗎?
回到家里,我依舊懷著激昂和憤怒的心情,久久不能忘懷……
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篇3】
《葉問3》上映了,作為一個功夫迷,帶著滿滿的期待去到電影院,近期工作也比較累,就看一部電影來放松自我吧。
果然如預告片一樣,《葉問3》與前兩部要表達的主題截然相反,可能是背景變了吧,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小日本的侵略過去了,葉問也從一個香港陌生人變成了人人熟知的葉師傅。
前兩部表達的更多是愛國的情懷,《葉問3》最終回歸到日常當中,整部片中都敘述了香港當時的混亂和葉問對家庭的重視,異常是最終面打贏了張天志說出的那句話,身邊的人最重要。
如果還是沖著各種打斗來看這部影片,其實真的沒有更多的突破,只是詠春斗詠春,能夠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詠春,并且拳王泰森和葉問的打斗同樣精彩,也證明了,詠春并不是無敵的,遇到力量強大的人,還是會處于下風。
片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葉問為了救兒子,甘愿當著眾人面前下跪磕頭,對于一個習武之人來說,可能這是一個莫大的恥辱吧,在那里,葉問并沒有猶豫,而是直接下跪,為了兒子,甘愿放棄一個人應有的尊嚴,他心里清楚,再能打又如何,家人最重要。
當葉問得知妻子身懷絕癥的時候,放棄一切陪伴在張永成的身邊,盡自我的努力補償張永城,他明白,她為自我受了多少的苦,為了她,甘愿放棄與別人的打斗,為了她,去學可能自我不喜歡的舞蹈,只為讓老婆開心。
本片把一個斯文武癡葉問演活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待人和善,為了家庭甘愿放棄榮譽,對老婆永遠都那么好。
果然印證了第一部中的那句話:這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聽說,常年憂郁的人容易生病,張永成整天都要擔心葉問的安危,從片中多場打斗能夠看出。所以,無論你在外面多拼,都不要把不好的事情告訴你的家人,不要讓他們擔心,并且,記得,場回家看看。
畢竟,家人最重要。
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篇4】
在一個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優美的春天。我滿懷激情看了《葉問》這部影片,心中有許多感受。
人們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沒過幾天,可惡可恨日本鬼子打破了這個平靜的生活,人們動不動就會受到日本人的欺壓。鬼子搶我們人民的糧食,霸占我們的房屋。就
連富豪葉問也淪落到了百姓。去煤窯推煤,維持著窮的生活。一天,日本人來到煤窯說:“誰要是打敗日本武士就會得到一袋米。
這在當今是個不小的數字,所以有許多人去。但都有去無回。葉問也去啦,他打敗了10個人。日本人頭頭滿地找葉問,說是公平比武其實就是想至葉問于死地。最終,葉問和他們比。他說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武術精神,他們只會用無路欺壓人們。葉問打死了和他比武的武士,最終葉問被另一個頭頭槍斃。
我認為葉問__,他為中國人爭氣。給我的感受是受到外來人的欺壓,我們要拼出命保護祖國,國家體現中國人的堅強的品質,為中國人爭臉。
葉問系列中小學生觀后感【篇5】
近幾年上映的功夫片逐漸多了,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非《葉問》莫屬,五一期間在電影院看過葉問2后,又回去把葉問1看了兩遍,不免有些想法,于是決定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
葉問1和2故事其實都不復雜,分別講述了葉問在佛山、香港的生活,電影總體脈絡很清晰,節奏簡潔明快,人物個性鮮明,音樂渲染到位,主題突出,最主要的一點,這是一部老百姓看得懂的電影,并且看起來很過癮,讓人印象深刻。
因為定位為功夫片,要突出葉問大師的功夫和拳腳,導演葉偉信和相關班底人員著意突出了電影武打場面,相關武打動作設計相當精典,不管是單打獨斗,還是一人挑戰多人,都讓人過目難忘,閉門切蹉、上門踢館、擂臺比武、棉花廠大戰、天臺授徒、魚檔群斗、華洋拳賽……隨便哪一段都設計得相當精彩,但要說到經典的打斗場面,恐怕還是葉問1中的一對十和葉問2中的桌上比武。葉問1中葉問一人挑戰十人的動作看起來讓人眼花繚亂,動作干凈利索,后面多部香港電影(如花田喜事、72家租客等)中都有對這一橋段的模彷,而葉問2中葉問與洪震南的桌上比武也是讓人把心提到喉嚨口,欲罷不能,把拳打斗牛之地的概念詮釋得十分明了,相信這個橋段應當也會被其它導演模彷吧!
雖說是功夫片,但葉問1、2都有與外國人打斗的場面,導演也試圖經過這種場面的描述來突出一種民族精神,展現電影主題。葉問1主要是針對日本侵略者的反抗,經過葉問之口闡述武術與暴力的區別,強調武德與修養。葉問2與英國拳王龍卷風的比試則更多的是要突出人的平等與尊重,“人的地位雖說有高低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應當是平等的”,這句話與簡愛的那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葉問中的配角表演其實也是相當精彩的,每個人的鏡頭其實并不多,但卻讓人印象深刻,而也是這些重要的配角,串連起了整個電影的節奏,如葉問1中的金山找、武癡林、李釗,葉問2中的黃梁、洪震南,這些人一個個性格鮮明,或可恨、或可氣、或可愛、或可嘆、或可敬!相對于眾多男性配角,熊黛林飾演的葉問夫人尤其值得一提,性格剛柔并濟,但又默默的支持著丈夫,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相互依持,對丈夫和家庭的熱愛演繹得恰到好處!
就個人而言,我對電影的配樂十分欣賞,節奏低沉,但又不失高昂,對整部電影的氣氛烘托和渲染相當到位,尤其是葉問2中當葉問把英國拳王龍卷風擊倒在地時,激昂的配樂陡然響起,將全片的氣氛一下子推到了最高潮,那一刻,觀眾好像一下子融入了當時的比武擂臺中,讓人忍不住想大聲吶喊、大聲叫好!對此,我不得不對給葉問配樂的日本音樂人表示敬意!
就總體而言,我個人更偏愛葉問1,可能個人更偏好看葉問打日本人吧,也可能是因為葉問1更突出和強調武德的修養吧,也可能是因為葉問1的色彩沖擊更鮮明一些吧!這幾年看電影我以看盜版為主,但葉問1我是買的正版碟,葉問2我是去電影院看的,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老百姓掏錢去電影院看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