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
《我們誕生在中國》從技術層面來說,這部紀錄片拍得算成功。與許多的大型自然生態紀錄片類似,影片對叢林世界的殘酷那面謹小慎微、對流浪猴群的處境點到即止、對雪豹獵殺的鏡頭也選擇跳過,對動物世界里非主流的萌趣部分則是盡情展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篇1)
今天抽空去了電影院,看了陸川的新作“我們誕生在中國”,不成想,電影院座無虛席,看來這部紀錄片還有一些人氣,片不長,一個多小時,觀后感呢?怎么說呢?優點很突出,缺點更顯眼。
說一說優點,紀錄片用了4季---春夏秋冬,4類主線動物---熊貓,金絲猴,雪豹,羚羊,4個故事---丫丫與美美的母女情深,淘淘叛逆后的重回家族,達娃的舔犢之情,羚羊的團隊精神,1個視角---自然與生命,2個結局---生存與毀滅,來詮釋這部紀錄片存在的現實意義。自然界生命的輪回,時間的周轉,太陽升起落下,雨水滋潤大地,一切的一切,源于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它是如此多嬌,如此富饒,如此廣博,讓人怎能忘懷?而要維持這樣的生態環境,我們人類就必須時刻警覺,過度的開發,肆意的砍伐,隨意的浪費,加速生態平衡的失調。有不少紀錄片說如果這樣下去,地球就會有問題,會消亡,錯,地球如果沒有外力的干涉,是不會消亡,相反,走向末路的是地球上的一切物種,包括人類。所以請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可以繼續存活下去。或許,這正是這部紀錄片要傳達的較深層的涵義。至于較為淺顯的意義在于,介紹美麗的中國,就像舌尖上的美食一樣。
攝影團隊,絕對是牛人,片尾有他們的介紹,一個攝影師為了等待自己想要的氣候(據說是半小時天氣會變化一次),等了一個又一個的半小時,風餐露宿,真心感到拍記錄片,尤其是拍野生動物的實屬不易,背后的付出與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這部紀錄片的成功,主要是依靠來自disneynature,至于陸川,感覺就那回事,換個導演估計一樣可以。
配樂,比起周大姐的旁白,bgm就是大哥大,要不是配樂與影像的相得益彰,光聽念白,估計不少早就退場了,所以不少人坦言,最好看的就是片尾花絮。呵呵......
談一談缺點,可能趙忠祥老師的聲音太適合動物世界了,所以當聽見周迅的旁白時,有些不適應,不能說她不賣力,只是實在太弱了,旁白的作用就是使人能夠加深對于影片的理解,可是此片卻適得其反,旁白不合時宜的穿插,讓人看片的興趣銳減,看過此片的人一定能想象周迅那張poker face,用著沙啞的聲音,全程無升降起伏的讀完了陸川給她的稿子,然后領錢走人,太弱了,至少要找個專業的,與其如此,不如去掉旁白,豈不壯哉?
另外,回過頭來,談一談掛名的導演陸川,這幾年,他真是沒有一部像樣的片子,我們可以依稀記得的還是那部“可可西里",聽說此片的后期是有陸導擔當,弱爆了,這么好的題材,這么棒的畫面,被陸川的神棍剪輯與擬人化旁白文稿,弄得降了一個檔次,最直觀的就是拼接明顯,擬人化嚴重,有太多個人的思想,凌駕于動物的思維上了,太扯了。
總之,畫面太贊,旁白太扯,攝影太牛,剪輯太弱,建議帶好耳塞去看電影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篇2)
用春夏秋冬和春回大地的季節輪換以及群戲的模式完成的以動物為主角的自然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給人兩處可以詬病的地方:一是這樣的結構方式通常是黔驢技窮時的不二法寶,當然,你也可以正解成只有這樣才更與自然和諧;二是用群戲而不是像《狐貍的故事》的那樣用一只動物撐起一部電影,是不是因為鏡頭不夠呀?當然,你也可以正解為只有讓丹頂鶴、雪豹、金絲猴、熊貓、藏羚羊等等悉數登場,才能緊扣片名。
我不是正解的持有者。可是,捫心自問我是多么愛陸川導演的這部片子啊,有這樣的不滿足,完全是因為影片塑造的悲劇形象那個叫達娃的雪豹,深深地打動了我。
青藏高原本就是一個生存環境相當惡劣的地方,達娃還是一個單親媽媽,她要獨自一人將兩個孩子于不毛之地養大,這樣的人物設定已然叫觀眾心有戚戚,卻還讓達娃打算借以讓自己和兩個孩子儲備體力過冬的食物一只巖羊,被同類帶著3個成年兒子的雪豹搶走了。什么叫得寸進尺?你來看《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這一段,虎口奪食的雪豹一家四口,順勢將達娃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趕出了他們生活了很久的、熟悉每一塊巖石每一處寸草、每一個洞穴的家園。
什么叫趕盡殺絕?陸川對達娃母子的處理就是。讓他們失去家園后,電影讓達娃在狂風暴雪中不得已奔向一群巖羊時,一只爪子受了重傷,很長時間不能捕獵果腹;這以后,達瓦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兩個孩子也實在受不住了,只好撲向一群牦牛中的那一頭幼崽。達娃當然被幼崽的父親用牛角頂成了重傷,影片關于雪豹達娃一家的故事就在這里戛然而止了,這種沒有結局的結局真是叫人揪心啊,所以,看完電影都一天了,我都會在不經意間問自己:影片以外達娃和她的孩子會怎樣?
為什么?我也問自己。淘淘可愛,丫丫呆萌,藏羚羊那么優雅,我何以念念不忘那只叫達娃的雪豹?因為,我就是達娃。
所不同的是,我的“青藏高原”是看似熱鬧但用心去感覺會覺得比青藏高原更荒涼的世界。我的“兩個孩子”是我的家庭我的職業如果還可以有的話那就是還有我的理想。我跟達娃一樣,在我全力呵護我的所有的時候,遭遇過“嘴邊的巖羊”被搶走、追逐“羊群”的途中傷了自己、不肯放棄到了“嘴邊”的“牛犢”被頂得“遍體鱗傷”的片刻。只是,這些得而復失、這些自殘、這些淋漓的鮮血都是不足以為外人道的,但,《我們誕生在中國》用動物的故事讓我們可以毫無顧忌都借動物酒杯里的酒澆我們心中的塊壘,你在看著達娃兩個孩子的眼睛那么蔚藍而達娃的眼睛由灰藍變得灰白時,難道沒有潸然淚下嗎?有,那你跟我一樣,也是達娃。就算現在你還是淘淘、丫丫和美美、藏羚羊,在這個明槍暗箭躲也躲不及的世界里,你早晚也會是達娃,正因為如此,被導演陸川稱作自然電影的《我們誕生在中國》,應該成為流淌在院線銀幕上長久的清流,讓我們這些達娃們在困厄時能再度走進影院從落敗得幾乎沒有出路的達娃身上尋找到堅持下去的勇氣——如果,這部電影只以雪豹達娃為主角,那將會是一部什么樣的影片?無論是一部什么樣的影片,我將更加喜歡。
陸川大概覺得雪豹達娃的寓意過于悲傷,于是,在影片的開始和結尾處他用有丹頂鶴舞若翩躚的鏡頭宣講著生命輪回的神話。就算生命可以輪回,但是,輪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已不是此生的我,我只想從達娃的束手無策中看到生命的珍貴。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篇3)
地球,我們美麗的家園,生命的搖籃,在這個藍色、晶瑩的球體上,除人類外,還生存著各種各樣的生靈,他們或者兇猛,或者溫馴。然而,你僅僅看到的是它們的外表,倘若你跟隨攝影師的鏡頭,穿過它們的眼神,走進它們的內心,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那是心靈的觸碰,是靈魂的洗禮。今天,我便有幸走進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觸良多。
影片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將金絲猴、雪豹、大熊貓、藏羚羊和丹頂鶴五種動物在時間里發生的變化串聯起來,形成各自獨立的故事。這些家庭和群體的故事,充滿了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絲絲縷縷的關系令人耐人尋味,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雪豹和金絲猴的故事。
雪豹母親達娃和她的孩子生活在崇山峻嶺之間,出沒的地方幾乎沒有人類的足跡,我跟隨鏡來到了它的家里,我看到了兩個孩子在一起嬉戲;我看到雪豹媽媽為了哺育它的兩個幼子,不顧自己的安危與別的猛獸殊死搏斗。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在寒冷的冬天,達娃冒著生命危險在大雪覆蓋的懸崖峭壁上捕捉巖羊,途中扎傷了腳,從此她走路越來越慢,直到死亡。看到這里,我怎能不為之感動呢?這不正是偉大母愛的流露嗎?我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淚,真心地希望小雪豹能走出痛苦,依靠自己的力量頑強地生存下去。
另一個故事中有只搗蛋的金絲猴——淘淘,自從家里有了妹妹,淘淘就不再是家里的寵兒,受到了冷落,他以為爸爸媽媽不再疼愛他了,居然離家出走了,在外漂泊的經歷讓它看到了爸爸為了家族的生存與別的猴子決斗,終于懂得了只有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生存的道理。有一天,突然一直兇猛的蒼鷹飛來,大家都躲起來了,只有淘淘的妹妹還在玩耍,不知危險已經悄然來臨,眼看蒼鷹就要抓住它了,在這千鈞一發之時,淘淘奮不顧身的從禿鷲嘴里救下了妹妹,從此,它又重新回到了家族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看到這里,我為淘淘的成長欣然高興,對他的喜愛油然而生。再想想我們,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我們總是不知感恩,我們究竟什么時候能真正成長呢?這難道不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嗎?
原來動物和我們一樣,也有家庭、有親情、有思想、有膽量,這讓我對他們的了解更進了一步,對他們的愛更深了一層,他們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多彩的地球上,如同我們的兄弟姐妹,相互關愛,相互依賴。地球因為他們更加可愛美麗,多姿多彩。地球不是我們人類的專屬,我們一定要愛護動物,尊重他們,與動物和諧相處,相親相愛,這樣地球才能更加美麗。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篇4)
周六,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動物三部曲之一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這是一部講述了它們在神秘的自然保護區出生、成長的感人故事。在影片中,我見識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沒想到動物們的生活會如此精彩,令我印象深刻是雪豹達娃和金絲猴淘淘的故事。
達娃是一只雌性雪豹,她有兩個出生不久的孩子,像所有的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的孩子,不讓他們受到一點傷害。一次,她在自己的領地聞到了陌生的氣味,她走出洞穴,看到了一只雌性雪豹虎視眈眈地盯著她,向她發出挑戰,達娃毫不畏懼,向來犯之敵走去,侵略者似乎感到了達娃的勇氣,知趣地離開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達娃的孩子也長大了,到了該學習捕獵的年齡。可是,達娃并沒有讓孩子們學習捕獵的打算,每次捕獵她都獨自行動,小雪豹們只是在旁邊看著媽媽捕獵,從來也不參與,好像在看一場與自己不相關的游戲。不久后的一天,達娃正在享用豐盛的晚餐——這是她剛捕獲的一只巖羊。這時她的老敵人——還是上次入侵的雪豹,帶著她的三個孩子再一次出現在她們的領地,二話不說就爭奪她們的美食和領地,達娃知道自己寡不敵眾,自己的孩子也幫不上什么忙,于是她帶著孩子無可奈何地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來到了一片荒涼之地,沒有了食物,沒有了家園,最終客死他鄉,可她的孩子只能孤苦伶仃地望著遠方,不知如何才能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金絲猴淘淘的童年卻是另一番景象,雖然很小的時候也像別的孩子一樣享受著父母的呵護。可是好日子很快結束了,還不到兩歲的淘淘再也感覺不到父母昔日的疼愛了,父親總是把他推開懷抱,無奈之下,淘淘離開父母,從此每天和一群流浪猴在一起。最開始的時候,他也感到很孤獨,也很沮喪,不知道怎樣和同類相處。日復一日,他似乎厭倦了流浪猴的自私與散漫,后來,他決定回到自己家中,這時候的淘淘已經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天,他和妹妹在外面玩耍。突然,一只倉鷹飛來,淘淘非常機警地通知其它金絲猴保護自己的孩子,倉鷹朝著他的妹妹撲過去,淘淘也飛快地朝著妹妹奔去,及時地拯救了妹妹,他也因此成了家族中的大英雄。
看到這里,我想起《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中的有個詞:“中國媽媽”—— 中國母親溺愛孩子,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使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面對挫折,不能克服困難,成為長不大的嬰兒。親愛的爸爸 媽媽,請教會我們生存本領,不要把我們看作長不大的小孩,我們依靠您一能時,但不能依靠您一世。請您把生存的舞臺讓給我們,讓我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小學觀后感(篇5)
在一個暖融融的午后,我和媽媽一起看了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影片把人類的喜怒哀樂帶入到動物世界,以四季輪回為時間軸,敘述了雪豹達娃,金絲猴淘淘及大熊貓丫丫的故事。整部影片浸滿了濃濃的家庭 溫暖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愛。
雪豹達娃對兒女的愛是奉獻的愛。在青藏高原的陡峭懸崖上,達娃每天早出晚歸,她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捕食,喂養自己的兩個孩子。每次看著孩子們吃的開心,她總會跟隨在孩子們的旁邊,滿足地吃一小口。當高原天氣開始變得惡劣時,達娃在捕捉巖羊時不幸被尖石刺傷了腳,傷口潰爛。不能捕獵沒有食物孩子們就會面對死亡的威脅。為了讓孩子有食物吃,達娃帶傷沖向秏牛群,攻擊一頭羸弱的小牦牛,卻遭到了雄壯秏牛們的頑強抵抗。實際上,達娃完全可以選擇立即逃離,可是為了孩子它緊咬著小牛不松口,最終倒在了那年冰冷的雪地上。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不畏犧牲,以自己的生命延續著孩子們的未來。我在心中也默默祈禱,希望達娃的孩子們能夠熬過殘酷的冬季,迎來食物豐富、生機盎然的春天。
金絲猴父母對兒子淘淘的愛是寬容的愛。金絲猴淘淘正處于叛逆期,它覺得因為妹妹的出生而受到父母的冷落,獨自離家出走,和一群流浪猴們混在一起。這群流浪猴膽小、懦弱而又自私。淘淘混跡其中,整日無所事事,不是打架就是懶散地曬太陽。現實非常殘酷,在蒼鷹攻擊猴群時,那些所謂的“狐朋狗友”們,各自逃散,并沒有團結互助。淘淘不得不回到了父母的身邊,父母并沒有生氣,而是重新接納了它,讓它倍感溫暖。在又一次蒼鷹的襲擊中,淘淘成功地救下了妹妹,終于成長為一名響當當的“男子漢”。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像淘淘那樣,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但父母永遠站在我們的身邊,鼓勵著我們,讓我們能在溫暖的家庭里茁壯成長。
大熊貓丫丫對女兒美美的愛是不舍的愛。美美將要成年了,成年對于大熊貓來說就意味著會爬樹,會離開母親的懷抱,獨自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美美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爬樹,摔下來再繼續爬上去。母親丫丫的心確是矛盾的,她既希望女兒能盡快學會生存的本領,也不希望女兒那么快地離開自己。可是終究有一天,美美成功地爬上了樹,不再需要母親的呵護,獨自出去闖蕩了。丫丫目送著女兒慢慢離開的背影,一直站在那里,就這樣一直望著,一直望著……那種依依不舍之情,讓我的心里也充滿了酸楚。當我們慢慢長大,走出母親的視線,充滿向往地步入新的生活時,那個總是嘮叨著的媽媽,卻慢慢變老了,鬢角染上了白發。我們可曾回過頭來,再多回幾次這個溫暖的家。
時光飛逝,從出生時父母為我們無私地提供著衣食,包容著我們成長時期的叛逆和固執,到長大后目送著我們漸漸遠離的腳步。父母的愛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因為我們誕生在這里,這里永遠都是我們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