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
《我們誕生在中國》里化為自然生靈的至美摯愛,這部紀錄片表現家庭大愛的自然故事顯然更加合家歡。這一次導演陸川的努力值得激賞。盡管在動物習性上并非盡善盡美,但是在春夏秋冬的壯美景觀中,確實抓住了動人的生命故事,將人與自然合一的古老東方禪意傳達給每一個觀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精選篇1
我們熟悉的導演陸川還是那個帶著文藝范兒的陸川,無論是《尋槍》還是《可可西里》,都透著濃濃的藝術氣息,盡管也是在講故事。而從《南京!南京》開始,到《王的盛宴》,再到去年改編自《鬼吹燈》的《九層妖塔》,那個熟悉的陸川漸漸讓我們感到陌生。還好,他終究不會走遠,他“還會回來的”。陸川這次回歸,帶來的是《我們誕生在中國》,一部紀錄片。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我國北京環球藝動影業、smg尚世影業與美國迪士尼影業合作的項目,由中美兩國聯合拍攝,主要以四川的大熊貓、三江源的雪豹和川金絲猴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為主線,講述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故事。萌噠噠的熊貓女兒、慈祥善良的雪豹媽媽以及淘氣的搗蛋鬼小川金絲猴,既讓人尊敬又惹人憐愛,一旦上映,《我們誕生在中國》肯定是要圈粉無數的。
由迪士尼制作、號稱好萊塢版《動物世界》的《奇幻森林》于今年4月在中國上映時,既叫好又叫座,在獲得觀眾好評的同時,票房一路上漲,最終奪得近10億元超高票房,成為迪士尼今年繼《瘋狂動物城》(國內票房15.3億元)之后的又一大贏家。《我們誕生在中國》可以說是電影版的《動物世界》,又有迪士尼參與制作,不知道能否再度上演《奇幻森林》那樣的奇跡?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和《奇幻森林》純電腦特效的森林秀麗風光以及極度逼真的動物相比,《我們誕生在中國》是真實景色拍攝,并且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自然是更勝一籌。但《我們誕生在中國》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并不是《奇幻森林》那樣的商業制作,無法自帶主角光環,不僅在電影院排片很低,還會被觀眾認為是小眾影片而放棄觀看。
別說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誕生在中國》,即便是像《舌尖上的中國》那種曾經火遍全中國的紀錄片,制作的.電影版(即年初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最終票房也少得可憐,僅僅不到200萬元,和20__萬的投資不成比例,更別說投資回報比了。20__年,盡管國內電影票房已經突破440億大關,然而紀錄片的票房還不足5000萬元,由紀錄片名導傅紅星執導、講述1979年年初訪美的紀錄片《旋風九日》和獲得多項大獎的《喜馬拉雅山天梯》分別以1683萬和1050萬票房的成績分列前兩名。相對于主打明星、動作、喜劇、玄幻等商業大片來說,紀錄片和文藝片一樣,一直是院線的小眾群體。
不過,不能因為紀錄片相對小眾,“錢”景不明朗就將其丟棄。中國電影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需要能夠拉動票房增長的商業片和大制作,也需要文藝片和紀錄片這種小眾影片形成點綴。并且,從《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受到無數好評與點贊來看,紀錄片的前途還是相當明朗的,雖然是小眾影片,照樣能成大氣候,只不過時機未到而已。而在機會到來之前的現階段,紀錄片制作者所要做的,大概只有兩件事,一是好好地做,二是靜靜地等。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精選篇2
這部電影在達娃死后,給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在這個廣袤無根的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是動人的音符......這個世界既有溫情也有殘酷......周而復始......”為了自己的孩子,達娃不必一退再退,又在最后進行豪賭,導致死亡......
一切源于母愛和責任心,同時又結束與此。正如電影中的幾段中為了孩子達娃不斷做出退讓。如果達娃沒有孩子它或許還在世上,但也正因為它有孩子,才使它因母愛而偉大。
其中有幾段例如:它為它孩子讓出領地和食物等。雖然母愛十分偉大,但是現實是殘酷無情的。弱肉強食,因為母愛導致它一再退讓又鋌而走險,導致達娃狩獵能力大幅下降。最后,身為當地食物鏈頂端的它,死在了它的領地。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母愛是十分偉大的,母愛不僅人類有,動物也有,但同時也告訴我們,現實是殘酷而又無法回避的。母愛對幼小的生命是一種呵護,但不是永遠,無論是誰都要面對現實,所以只有變強才能活下來。
但影片也存在問題:小雪豹到一定年齡就和母親分居,怎么會和母親一起搶達娃領地?導演有可能是為了引出下文,才設置了情節,但絲毫不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因為它比動畫片更真實,且讓我了解祖國江山之美,可愛動物之多樣性,使我對祖國更加驕傲,為我誕生在中國驕傲。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精選篇3
整個作品通過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展現了動物們的出生,成長,衰老,重生輪回的過程。但后期剪輯有些生硬,春夏秋三季如果不是之前有漢字略作提醒,基本分辨不出囊括三季。好在畫面制作精良,禁得起推敲,每一個鏡頭都富有詩意,尤其要說的就是冬季,讓人眼前一亮。
紀錄片為我們展現的是動物的生存于生活狀態,可卻總能看見人的影子。大概和導演陸川前期設好拍攝大綱,后期圍繞大綱進行剪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總覺得這樣有失紀錄片的真實性。
雖說是五種動物,實際上丹頂鶴也就是客串了一把罷了。金絲猴淘淘更像是典型二胎家庭的縮影,父母有了新的孩子以后,關注的重心便全部轉移,淘淘在家里找不到存在感了,便和流浪猴混在一起,但心理還是對家擁有依戀。重回家庭后,淘淘習慣了不被關注的狀態,也從過去喜愛粘著父親,到關系疏遠發生了情感上的轉變。營救妹妹的片段,雖然情節是好的,但是總有一種兩個根本不在一個畫面里的事物生拉硬扯拼在一起的感覺,缺乏真實性。
大熊貓丫丫對美美有著無盡的溺愛,與此同時它盼望孩子成長卻又害怕孩子成長,是一種糾結而又復雜的心理。當美美初嘗自由甜頭想要自己做主的時候,丫丫與美美的“一言不合就咬脖子”讓人哭笑不得。
雪豹達娃的片段,給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四處流浪的達娃竭盡全力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當她與牦牛搏斗時,更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糾結的情緒,希望達娃可以勝利,這樣她和孩子們便就有了過冬的食物了,卻又不希望達娃勝利,這樣小牦牛媽媽就要失去孩子了,糾結,刺激著我們。
藏羚羊母親與孩子間有強烈的親情紐帶。藏羚羊們遷徙時,每只小羊們都像母親一樣身手矯健,并且他們無比團結,常常可以狼口逃生,反觀公雞與流浪猴們,各自為戰,兩相對比之下,顯得無比自私。
旁白部分,周迅的旁白主觀意愿太大,擬聲詞的運用常常令人跳戲,不能更好的表現出紀錄片的原汁原味,略顯蒼白。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精選篇4
《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畫面精美,故事溫馨,富有知識性與趣味性,可能是最適合帶著孩子前往觀看的一部作品。
影片是迪士尼跨國團隊制作的動物題材大電影,大膽選取了三個真實的國寶家庭――大熊貓丫丫一家、金絲猴淘淘一家和雪豹達娃一家為主角,記錄了它們出生、成長的感人瞬間。在接連打出《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兩張王牌之后,迪士尼耗時3年拍攝的《我們誕生在中國》完成了從動畫cg到實景拍攝的完善之作,成為“動物三部曲”的最終章。
初看片名,會以為是革命題材,從內容簡介看來,又好像是類似《動物世界》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3篇劇情。但更準確地說,這是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劇情電影。利用真實拍攝到的素材,再加上迪士尼擅長的合家歡敘事風格,用擬人化的手法,將人類與動物之間共通的母性之愛串聯起三個家庭的故事。類似的自然電影在好萊塢已盛行多年,而在中國市場卻非常少見,這也正是影片最新鮮、有趣的地方。
影片在畫面上精美、溫情,祖國廣袤大地在鏡頭下尤為美麗,在這里你看到的是中國的另一種獨特魅力。
而這些誕生在中國的國寶們的故事,更是讓人看得倍感溫馨,你可以想象,在時下如此浮躁的市場,有人愿意花上整整3年的時間去跟拍動物嗎?來自英國的頂尖野生攝影團隊耗時3年深入拍攝,帶領觀眾進入野生動物的神秘世界
在這里,圓滾滾的熊貓肆無忌憚地在竹林翻滾,金絲猴不知疲倦地跳躍在森林之中,而最讓人敬佩的是攝影師拍到了雪豹的生活點滴。據導演陸川透露,攝影團隊足足跟了3個月才終于拍到雪豹“達娃”的蹤跡,甚至趁著它們出外溜達,冒著生命危險將攝像頭貼到雪豹之家的墻上,由此拍攝到它們完整的生活圖景,為觀眾帶來珍貴的鏡頭。
然而,最能讓觀眾引發共鳴的,還是對于母愛的詮釋。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雪豹不惜與其他族群激烈搏殺,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它別無選擇,兇悍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一顆慈愛之心;孩子對于母親天然的依賴感,在熊貓的族群也何其相似,萌滾滾地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肆無忌憚地撒嬌,不斷地賣萌讓觀眾看得心都化了;而淘氣的金絲猴因為嫉妒媽媽對于新出生的妹妹付出更多而“離家出走”,更是讓人聯想起人類也會遇到的二孩教育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音,影片用講故事的方式,生動調皮的文案,再加上周迅難得一見的活潑演繹,確實為影片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精選篇5
小時候我有次打開柜子,發現里面有三只老鼠崽,只有指頭大小,肉呼呼的很可愛。柜子很久沒用了,只是擺放著,用來放些雜物。我看著碗里的三個小生命,面臨一次抉擇,母親過來看到也是一愣,讓我要么送去喂貓,要么拿去丟掉。小老鼠盡管可愛,而且是三條生命,但我知道它們長大后就是禍害,我或許因為現在的仁慈召來以后老鼠破壞家具。我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拿去喂貓,而是拿到離家不遠的地方丟掉了,也期望著它們母親能尋找并帶走,也許它們會餓死,也許會成為過路的貓狗的點心,但這是我當時能想到最好的選擇,至于這樣才能留下點生機。這是我第一對于生命的思考,那時我便明白,生命沒有善惡,所做的抉擇都是立場不同,所以我很多時候對人和善,也相信這世間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也許我的三觀不正,但這是我對生命的思考。
這部電影化的紀錄片我很喜歡,這里面并沒有過多展示生命的殘酷,我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樣的殘酷,正如片尾所講,生命只是一場輪回,死亡只是輪回中的一個路標。前天剛看了地球生命是如何誕生的紀錄片,五十億年的旅程,生命經歷過那么多磨難,幾次幾乎滅絕,最后到了現在,生命得來不易。這紀錄片主要講述了雪豹、金絲猴、熊貓各自小寶寶的成長歷史:小熊貓最是無憂無慮,就像富二代們出生優越,總愛折騰,喜愛自由,最終走向獨立;金絲猴如同一般家庭,并非很富裕,從小就要學會生活,盡管小孩子淘氣,但是經歷會讓它慢慢成長,最終明白家庭于愛,相互擁抱才能取暖;雪豹出生貧苦,一直都在為生存奮斗,也許活不過明天,也有安逸的時候,但自然一直無情的考驗著。這個比喻并不恰當,但我在里面看到人類自身的影子,擬人化的稱呼本身就是這樣的意思,三個故事(包括藏羚羊)都歌頌了母愛,因為母親是生命的傳承者。
紀錄片里面動物很萌,無論它們是否本來就如此,還是故意拍攝成這樣都無關系,哺乳動物卸去兇惡的外表,也有可愛的時候。周迅的配音相當不錯,尤其是給小熊貓美美的配音,把美美的可愛與萌表現的淋漓盡致。這部紀錄片沒有表達太多深奧的東西,只在片頭片尾點出生命是一場輪回:丹頂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生物,傳言他們每一次展翅都背負死者的靈魂,帶它們進入輪回。片尾念到這里,正好是雪白母親死去,沒有很沉重,但很感動。到看到兩只小雪豹離去,又給人正了一口氣,留下希望,正如我當年丟掉的老鼠仔一樣,也許它們最后都死了,但是我還是留下了希望。
結局字幕出來我一直沒看到導演,等看到導演兼場地經理是雪豹和山羊,場地經理是雪豹,我生起一股敬意。從來我都很敬佩拍紀錄片的人,費盡力氣也拿不到太多工資,甚至連贊譽都沒有,唯一有成就感的就是結尾字幕。把導演位置最給雪豹,正是對生命的'敬重,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它們導演了這一步紀錄片。最后一個鏡頭是金絲猴淘淘蓋上的,開始緣于他們結束也是它們。這部紀錄片我不想說什么壞話,因為我尊重紀錄片人,這態度書商業電影人值得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