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
《匆匆那年》說起了千年蟲,說到了申奧成功,還有世界杯上的中國之戰(zhàn)。創(chuàng)作者試圖用這些歷史上的具體截點作為時代坐標,渴望刻畫出時代感,同時試圖抓住觀眾的共鳴。這一招或許有效,但用多了,就麻木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篇1】
" 依稀記得彭于晏那張俊俏的臉龐,叫大叔實在顯得太老氣了。沒有上學時條條框框的限制,這篇我就隨便亂寫寫了。其實我想每個女生對第一次喜歡的男生的感覺應該不遜于見到該片男主角。啊,他怎么這么帥氣,好看。沒有表情的時候迷人,憂郁的樣子迷人,笑起來更是比蜜還甜啊,甜在少女粉紅色的心里。原來真的可以有人不廢一點力氣就可以讓另一個人天翻地覆在心里。
只可惜,并不是每個人都像女主角那樣,有惹人嫉妒的白皙的皮膚,有惹人憐愛的憂傷的眼神,有仿似上天賜予的淡淡的丁香的香氣,從而也有一堆愛慕者的跟隨。 而在她閃亮的身影背后,是一群黯然的路人們,不要自卑,你們也會有當主角的時候的,只是不是在這部片子里而已。
話說男女主角已備齊,好戲就此開場。女生方茴轉(zhuǎn)學來此,男生陳尋從好奇變好感,兩人互生情愫。甚至在高考的時候男生特地放棄13分的大題毅然決然的和女生報考同一所學校。上了大學之后,沒想到啊,陳尋居然與另一個女生好上了。他說他是小鳥,方茴是大地,鳥飛累了總會到大地上,而他把另一個女生比作另一只小鳥。我呸,一腳踏兩只船還說的這么冠冕堂皇。方茴知道了陳尋的事情后自甘墮落,最終兩人分散。
故事采用回憶式的敘述,由已成為金融分析師的陳尋因為一次偶遇,與攝影師(其實是方茴的妹妹)講述他和方茴的故事,而又借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喬燃(鄭凱飾,演的不錯)結(jié)婚引申出過去他們青春的故事。其實這部片子內(nèi)容很簡單,無需過腦想,只需慢慢看,就會被吸引,打動。這也是這類題材經(jīng)久不衰,票房也有保障的原因。是人都會有青春,誰不喜歡青春的感覺。哪怕這部片子只有那么幾秒鐘讓你突然不是因為劇情而流淚,那它就成功的把你感染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穿上校服拍畢業(yè)合照,然后人們漸漸的淡出,剩下椅子,最后椅子也撤了,只剩下后面的背景,馬路,大樹。仿佛我們從未來過,多少人在這里留下三年,對于他們?nèi)绱苏滟F,對于這里,這個學校只不過是若干個三年里的一個而已。須臾之間,最后只剩下這些樹了。
他們的愛情故事很奇怪,為什么這么相愛的兩個人也會有小三?為什么他們最后沒有和好而是分散了?為什么最后兩人沒有重逢?這么多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現(xiàn)實。世界誘惑太多,不像童話故事里,公主和王子都一心一意的愛著對方,也不像科幻片里可以回到過去改變事實。發(fā)生的回不來,錯過的只能惋惜。還好還好,還好陳尋最后說了他后悔了,希望各位男同胞們謹記,不要輕易被誘惑,短暫歡樂之后是漫長的后悔。
九夜茴把影片名字取成匆匆那年是想說這青春就如同所有美好的東西一樣總是來去匆匆么?或者某一回頭發(fā)現(xiàn),原來已經(jīng)匆匆過了那么多年了。我的青春正當時,所有感覺不到匆匆的含義,只知道要抓緊時間把握這令無數(shù)人羨慕的每一分每一秒。恩,明天就把學吉他的事情搞定,不然真會后悔的。
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篇2】
和朋友到電影院看了《匆匆那年》,說實在的,我原本沒想看那么煽情的電影,我還是比較喜歡科幻、動作片的。之后禁不住友人的勸說,還是和她一齊看了。里面的笑點是有的,淚點也有,就是看觀眾心里的故事夠不夠多,愿不愿意掀開來……
我原本覺得電影里安排的淚點太膚淺也太“恰巧”了,但是看到有一幕,我莫名地想掀開原先的傷疤,看看好了沒有。有一幕是方茴和陳尋上了大學,陳尋在音樂上找到了一個和他能有共鳴的女生,并經(jīng)常和她一齊練吉他,也有排練要唱給方茴的歌曲。但是卻忽略了方茴,也開始忘記最初的誓言。在文藝晚會當晚,陳尋和那女生的節(jié)目即將上臺前夕,方茴跑到大禮堂外面,打電話給陳尋,問他是不是喜歡那個女生,
“你只需要回答是還是不是。”
“……我不明白。”
“剛才的三分鐘是我們在一齊的最后時間,我們分手吧。”
然后,陳尋和那個女生同居了,方茴明白后,就把自己的初夜給了和陳尋一個寢室的痞子。結(jié)果,方茴懷孕了,陳尋硬是認了下來,那女生扇了陳尋一巴跑了。
當看著方茴虛弱地從診室出來對著陳尋笑了的那一刻,我怕了;當方茴把課本還給陳尋的時候,我記起來了;當方茴慢慢地經(jīng)過陳尋的時候,我落淚了。不是不愛了,是累了,愛不起了,所以你的東西還給你,包括我的心。
為什么要假裝堅強地離開,為什么要強迫自己去抹掉對方存在的痕跡,為什么明明很愛卻放下了,因為自尊,僅剩的一點自尊就是方茴的全部了。如果說,愛一個人會有想和他生一個孩子的想法,那么,我以前深愛過,在他不明白的轉(zhuǎn)身。過客是最不需要留戀的,但如果留戀了,那就不再是過客了……
人生匆匆,擦肩而過多少次才會留意對方,四目相對多少回才會勇敢打招呼,接下來“相識”、“相交”、“相離”,就像兩條相交的直線,以前有交集,可也避免不了最終分離的結(jié)局。
腦海里揮之不去的以前,讓我控制不住地去點開只有兩條狀態(tài)的微博,可有變化的是,他的介紹那里寫的是“已婚”,五年多印在身心上的痛,突然從身體的各個角落鋪天蓋地的襲來,嗯,我承認,我還愛著他。可那又怎樣……
我不明白還需要多久,是不是到他有孩子的時候,還是到自己結(jié)婚的時候才會真正地走出這過往。這叫做“愛”的手不僅僅抓住了我的心臟,連同我的未來都被拽住了,好掙扎、好彷徨……
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篇3】
《那些年》讓男人回憶愛過的初戀,《匆匆那年》讓女人想起恨過的渣男
為一部電影刷兩次朋友圈還屬例外,看完《匆匆那年》還是忍不住發(fā)了,一來是電影本身不錯,二是小伙伴參與的作品。
其實真正關注這部電影,還是那次發(fā)布會之后,同名主題曲成了各大榜單的頭號王牌。這類青春懷念系的電影近兩年來層出不窮,《那些年》多少男觀眾貢獻了票房,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匆匆那年》,我只有簡短一句,那就是讓女人想起恨過的渣男。
狠狠恨過,也狠狠愛過,感情但是如此。
電影開始,變開始走路回憶的旋窩,有時回憶,僅僅也是為了回憶而已。以前聽業(yè)內(nèi)朋友說過,這是一部主打80后市場的電影,很奇怪,電影中90后的我同樣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方茴的出場沒有讓驚訝,反到是覺的初看倪妮演這個主角略微缺了什么,反倒是剛出場的嘉茉更具備讓男生情竇初開的沖動,當然片中她也是幸福的,趙燁愛著她,她愛著蘇凱。她為蘇凱做的那些“傻”事,誰青春年少的時候都做過吧。趙燁愛著她,愛到了塵埃里。高中3年,還有那段他以為“備胎轉(zhuǎn)正”的日子,都是幸福的。雖然,或多或許他心里明白,他從未住進去過,連那一幕分手的戲碼,都拿“好朋友拿什么分手”來給彼此一個永恒的理由。感情,從來都是傷人,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回憶著自己,大概也是最殘忍的事情了。
電影開篇是77偶然在酒吧碰到一群她認為的大叔們在暢聊自己干過的事情,30歲的陳尋說他為了一個女孩高考放下了一道13分的題目。原本無心的話,電話那頭的人,思緒萬千。大概也是從那里開始,77帶著所有問題,和陳尋一齊重新踏上尋找“匆匆那年”的那段歲月。看到那里,我想,大概也是方茴想明白,自己以前愛過的男人到底有沒有后悔過,哪怕不能改變什么,哪怕自己不可能回頭,也固執(zhí)想要明白。
青春年少,誰的感情里沒有錯過,有的人哪怕錯過也還是在一齊,有的人就此分道揚鑣各安天涯。就像77說,你有想過她跑回來看你最榮耀的那一刻嗎?明白或不明白,會有什么不同嗎?明白他們也是在一齊,不明白他們也是在一齊,所以這個于我看來不算是錯過,只是電影在講訴的時候,估計也是表達一個希冀,許了一個假如,如果當時陳尋明白方回來了又是怎樣一番風景。
可惜,沒有如果。
大學大到了兩人要去不同課程,遇見不同的人。沈曉棠出現(xiàn)其實說是巧合也能夠說是故事發(fā)展的預告。不管有沒有沈曉棠,陳尋愛方茴的心已經(jīng)悄悄改變。一個陸地,一個天空,對于熱血的陳尋來說,已經(jīng)擁有了陸地,就會渴望天空,而這種渴望會與日俱增,不會因為任何改變。接下來,吵鬧—分手,同樣的戲碼沒有減少。地下通道的那個吻,也是徹底瓦解陳尋意志的最后一擊吧。
新年晚會的外面,方茴問陳尋:“你是不是喜歡她?”這個問題,在她問出的時候她已經(jīng)徹底輸了,因為最初他們也是這樣開始的。一句“我不明白”足夠讓人崩潰。這段感情,誰對誰錯無法決定,也許很多人會說陳尋是渣男,當然我也會淺層次這么想,但是自古女的都愛渣男,這就是人性最賤也是最無法掌控的一點。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你以為我沒愛過,其實只是你不明白而已。當時這篇文章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自己愛人的方式。陳尋以為他為他不做那道題就是愛,陳尋以為在學校領導質(zhì)問方茴的時候大膽承認孩子是自己的就是愛,方茴以為她站在小區(qū)樓下等到天亮就是愛,以為她主動求復合就是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但是同樣的愛在對方眼里,或許不是愛,或許看不到,可,那又怎樣呢?
如果說陳尋渣,有點我還是蠻感動的。在他勇敢站出來攬過孩子的問題,在他始終沒有帶方茴去開房。當然,這個觀點也會片面,只在于我。
整部電影最讓我糾結(jié)的莫過于是方茴為了報復去找陳尋舍友開房,奉獻了所有女人認為最真貴的東西。我第一反應是蠢,第二反應是心疼,第三反應是太狠了。甚至那時候我覺得她要是找喬燃或者隨便的陌生人也行,為什么是舍友呢。到底是帶著什么樣的初衷電影沒有說明白,只是這樣的形式,依舊在我的定義里是蠢。說狠,她竟然會選取這種方式,后面她選取不麻醉人流,大概也是想一輩子記住這種痛吧。
感情,我們總是固執(zhí)地以為我們愛著。如同片中的喬燃,其實他是一個最可悲的主角,也是一個最讓人的佩服的人。感情需要時機,沒有早一步,只是剛剛好。不管是黑板上的惡作劇,還是醫(yī)務室的,他都已經(jīng)晚了一步了。丁香花般的女孩,他愿意把幸福都給她。一句,不管是她的還是不是她的,他都期望好。遠赴英國留學,大概也是給感情最好的成全。方和陳分手,他依舊是站在后面的人,哪怕失聯(lián)后,他也能找到方,默默在車窗里看著,要怎樣的勇氣才能成全不打擾呢?
陳尋在這個年紀回憶過去大概是每個男人的通病,誰沒點過去,誰沒一個揪心的女人。鏡頭最后是方茴站在法國的畫面,雖然開放式的結(jié)局,但是已經(jīng)很明顯了。這就是一個錯過故事了,或者說就是青春的記憶。也許也許,如果沒有那些經(jīng)歷,方茴也不會去法國,當然能夠猜測她此刻過的很幸福,因為最后的笑容是很平和的。
影片有一幕,趙燁問嘉茉,如果你明白他此刻這樣,當初還會那樣嗎?
這個沒法考究,也許在當時,我們愛的但是是愛別人的那種感覺罷了。
既然過去了,就過去了吧,再完美再遺憾也就那樣了,此刻的我們也不再是那個離開了誰就不能活的人。生活已經(jīng)這樣了,不能如詩只能如是了。
不懷念,自難忘。
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篇4】
第一次寫觀后感,我這爛筆頭也寫不出個所以然,不過,真的很喜歡《匆匆那年》,我還是拿起了這個爛筆頭寫下來了。
剛了解《匆匆那年》時,是電視劇版的,雖然追了很長時間但覺得它給我的印象竟不如電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達的好到了極點,不管這是想象出來的的故事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都很打動人。張一白導演的這部劇的一些細節(jié)很好很真實。彭于晏、倪妮、魏晨、張子萱、陳赫和鄭愷還有其他的演員演的很入戲,也許是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哪個純真的青春歲月吧。
陳尋與方茴,雖然最后未能走到一起,但能帶著這段記憶走了十五年,回想起來依舊如初也分外不容易。無論有無沈曉棠,故事的結(jié)局可能還是沒能走到一起,畢竟初戀想長久也并不容易。
喬燃卻是一個以朋友身份去默默愛著方茴默默為方茴擔心的一個溫情男孩,如果故事的開始黑板上寫的不是“方茴喜歡陳尋”而是“方茴喜歡喬燃”的話,就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了,但這也是原著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方。“暖男”這個詞給喬燃一點也沒錯。
趙燁和林嘉茉他倆本應是情侶,但歲月不但會改變?nèi)说耐獗硪矔淖內(nèi)说膬?nèi)心,兩個備胎的故事從始至終似乎沒有順過。
五個人的情誼很深,哭過、笑過、瘋過也無奈過,最后路口的分別我感到分外凄涼。之后五個人相聚,幸福涌出來了,早已忘記了當初可笑的分別,記得的只是一個個青澀的面孔和美好的回憶。
來說說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觸不深,就像原著說過的,沒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沒有故事卻也看到了那年,因為上普通高中是我一個愿望,我也不管學校的好壞,我只想上個普通高中,像劇中五個主人公一樣有純真的友誼和單純唯美的愛情。其實我是一名高中生,說白了是中專生,學的專業(yè)也沒有女孩。我喜歡寫作,思想可能跟他們不一樣,所以在他們看來我是個瘋子,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不過我已經(jīng)沒有機會了,沒有參加中考的我學習成績也差,可能沒有《匆匆那年》中那樣的故事了。
最后要說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張一白導演和幾個主演,把80后們的記憶重新拾起,成為20__年年度青春賀歲大片,當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聲。
匆匆那年電影大學生觀后感【篇5】
比如,末尾處,好好地一個畫家,突然間手受傷了,而且還從此不能畫畫了,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才成全了男主角單膝跪地的成功,你們想象,導演得多恨畫家,呵呵,我并不是護短,為了完成任務,已把現(xiàn)實變成虎狼世界,任意扭捏,拼湊情節(jié)。如果畫家是正常人呢?咱的故事該怎么辦啊,導演同志?例子還有很多,不例舉了,以免氣死,呵呵。
我覺得,在青春與等待之間有太多的人付出了淚水,亦或失去了很多追求美好的機會,而所有已經(jīng)經(jīng)歷或者正在經(jīng)歷其中的人,能做的或者必須做的就是,努力擦掉不可能抹去的痕跡,任憑它隱隱作痛,隨時間減輕,由愛恨變親情罷了。而過于追求圓滿,只能說是人性太美好了。
導演同志,此片中太多的遺憾都在鏡頭下面變成現(xiàn)實,為此假設了太多脆弱的假設,竟是些經(jīng)不起懷疑的情節(jié)。那假設你是上帝而不單單是一個偉大的導演該多好啊。
拍文藝片很好,值得鼓勵,我覺得離生活最近的最真實的文化現(xiàn)象與藝術(shù)成分才有味道與可讀性。
下次看個喜劇吧,笑笑就可以了。匆匆那年觀后感400字戀愛和年齡之間是有微妙的關系的,如果是幾年前看了匆匆那年,一定會情緒激動的和男友相擁而泣,淚眼婆娑的對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說我們要永遠在一起,現(xiàn)在呢,看完電影覺得劇情合理,從高中邁入大學,多少女同學甩了曾經(jīng)的男友,又有多少男同學背著異地的女友腳踩幾只船,人生的誘惑太多,高中,一個多么純粹的時光,上課下課,哥們籃球,還有心儀的女同學,大學是個預備真正成人的環(huán)境體系,未來的路也不一樣,就此分割也是正常的。如此冷靜的看淡了電影的內(nèi)涵,卻還是在最動人的那一幕方茴在滿天飛舞的雪花里哭著用手擦掉楊樹上刻著的陳尋方茴永遠在一起,記得《夢里花落知多少》女主在寒冷的冬夜看到以前和前任一起刻在椅子上的字,心揪了一下。和初戀也有過滿天雪花的回憶還有認真倔強一如永遠在一起的誓言,誓言是當時覺得說出來自己和對方最有安慰和幸福感的字句,只是我們終將是兩條相交后各自遠走的直線。面對電影里如此激烈狗血卻如此臭不要臉照搬照抄現(xiàn)實生活的劇情,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喜歡的人,真的有那么一秒在《信仰》這首歌又回想起的時候,就是這么無恥又自然的想起了他,荷爾蒙唆使我要好好的去努力,喜歡就要努力,可是,只有那么一瞬間,短短的一瞬間,那一瞬間過去后,我覺得那又能怎樣呢。嗯,這是我的《匆匆那年》的觀后感,電影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