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篇1)
總有一種記憶讓我們刻骨銘心,痛徹肺腑,就如電影《百團大戰》。8月28日,我和李響來到萬達影城,跟隨鏡頭一起重溫那炮火轟鳴的戰爭年代,再現抗日英雄拋頭顱、灑熱血,不畏犧牲的英雄本色。
電影一開始就展現了當年的戰爭場景,從“七七事變”到京津失守,再到淞滬淪陷,大半個中國已經被日軍的鐵蹄踐踏。棗宜會戰中,中將張自忠以身殉國。中國陜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的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在抗戰危急時刻,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沒有任由日軍肆意侵略,身在山西武鄉的彭德懷指揮長和左權參謀長謀劃了一系列反擊行動,敵后根據地多點開花進行破襲戰,炸鐵路、炸橋梁、攻據點,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了希望。
1939年冬,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并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將中國牢牢地“囚禁”起來,在日本侵略者的不斷胡作非為中,彭德懷指揮長終于坐不住了,與參謀長左權討論如何拆開“囚”字。他說:“‘囚’字怎么寫?用籠子把人圈在里頭不留任何出口,想要破了這個‘囚籠’,就要拆他個七零八亂!”。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戰士們浴血奮戰,終于拆了日寇的重要的鐵路。
作為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八路軍在此與日軍展開激戰,在娘子關車站戰斗時,一團戰士們為了讓火車與侵略者的支援車撞在一起,拼死搶到道岔,戰士們一個倒下去了,后面的戰士還是英勇的沖上來。戰士們一個又一個的犧牲在道岔下,鮮血灑遍了娘子關。看著慘烈犧牲的戰士們,一團團長強忍著悲痛,冒著生命危險沖上去,扳動了道岔,頓時,子彈穿透了他的軀體,鮮血直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堅持將身體壓在道岔上。黎明的時候,鮮艷的戰旗迎著東方燦爛的陽光,飄揚在鮮血染紅的娘子關的上空。這一戰,我們勝利了!這一戰,將日寇打懵了!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篇2)
雖然市面上有“《百團大戰》偷票房”的風波,但是我本人在看過《百團大戰》電影后,整體還是愿意給這部電影打85分的高分。
二
先試著解釋為什么大家對于“偷票房”有不爽的感覺。或者說,為什么《百團大戰》會有偷票房的嫌疑。
兩個原因:
1,大家可能對于這類偏重于宣傳或教育類的影片內心里有抵觸情緒,盡管這個時代拍這樣的影片不會故意往難看里拍,總會有一些可看性,但是沿襲以往的看法,大家好怕里面有大量的教育或者灌輸類的內容。
2,經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后,今日的人很多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對于哪怕全民族抗戰這里的陳年老事并無多大興趣,但是,這樣一個節骨眼(70周年),好不容易拍部關聯性比較大的電影,怎么也不能被這種現狀攜裹,總想有所作為。
三
電影告訴了很多我之前不太清楚的事情,比如左權的地位。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彭德懷和左權,后者作為前者的參謀長(名頭是副總參謀長),地位幾乎相當于后期的羅榮桓對于林彪,項英之于葉挺,是相當高的地位,要知道,劉伯承、賀龍都只是彭總的屬下,也都是左權的屬下,如果左權挨到后來,元帥的軍銜應該是有的。
蔣介石在國民黨主席林森的勸說下還是給了百團大戰以嘉獎的,雖然電影刻畫的整個過程有點勉強。
四
八路軍戰士摸著日本鬼子的坦克,說啥時候我們能有這玩意兒啊?這個口吻和以前的小米加步槍戰勝飛機大炮就不一樣了,戰爭中,精神力量雖然重要,但是從犧牲少收效大的角度說,物資力量也是特別重要的。我們最后要取得的其實是成本低的勝利,而不是慘勝。
五
在彭總攻擊一個山頭的過程中,始終用很大的犧牲去仰攻,后來大家實在是受不了了,由劉伯承建議了新的攻擊路徑并取得了成功,電影應該說在這里突出了一下劉伯承的作用,當時在看一部紅墻內外這類的書時,我發現一段有趣的故事,劉伯承一次和中南海的攝影師說:我和朱總(朱德)以前還打過仗呢。
當然,當時都是軍閥混戰,各為其主而已。
小攝影師們一定追著問戰爭結果如何,劉伯承看著朱老總說:我把你們朱老總打敗了。
朱總憨厚地笑笑。
——劉被稱為常勝將軍,這個應該不是偶然的,在《百團大戰》里面也給體現了這么一下。
六
資歷雖然重要,但是戰爭中更重要的還是取勝能力。
后來劉能與彭并列成元帥,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中國現時期的管理也是如此,中國早就在科學、技術、工程等多方面領先了,可惜的是,大佬們占去了太多資源和決策地位,為了維持當前秩序,不可能讓非他族類的人才冒出來,而政府則是干著急,不知道怎么辦。
七
我還以為電影會演到左權戰死,但是沒有,一番大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之后,電影就嘎然而止了。然后用字幕交代了后來日本鬼子的瘋狂反撲,左權戰死等信息。更加酷烈的戰斗可能在百團大戰的后期,但是,因其酷烈,不見得能給大家提氣,所以,就沒有繼續下去。
但是,我們對于日本的了解要進一步深入下去,不能淺嘗即止,在腦子里甚至留下一個地雷地道戰里面的日本軍隊極其愚蠢的概念。
正如今天的安倍,我們還是不能簡單認為他是一個被老婆戴了綠帽子的失敗者,還是要更多的知道他的情況,才能有未來對日百戰百勝的基礎。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篇3)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之下,我們青年團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千金影院觀看了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影片開始講述了百團大戰的背景: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本片以張自忠將軍的抗戰失敗體現),日軍步步緊逼,同時中國共產黨也被日軍重重包圍,日軍企圖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托,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并在荒原挖溝筑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中國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黨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在彭德懷和左權的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節奏很快,一場接一場的戰役,硝煙四起,給人高度的緊張感。以下幾個畫面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搶鐵道閘。八路軍為了用火車撞毀日軍的鐵軌車,須將火車扳至與鐵軌車同一軌道上,我軍戰士一個接一個的沖上去扳閘門,一個接一個的犧牲了,但戰士們沒有一個害怕的,毫不猶豫的往上沖,最后雖然成功了,但在鐵道閘下犧牲的戰士尸體已堆積如山。正是中國人民的這種保衛家園,寧死不屈的精神,正是他們的不屈不饒,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后來的抗戰勝利。
二,老百姓的后方援助。八路軍在抗戰途中,一路得到老百姓的援助,就連80幾歲的老奶奶都在后方拉鞋底,搞紡織,為戰場上的將士送去溫暖。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勝利,與廣大百姓的援助是密不可分的。
三,毛主席穿著打補丁的戰服。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是毛主席穿著一件打補丁的衣服,嘴里含著一個陳舊的煙斗站在大西北的窯洞口,與畫面中蔣介石穿著華麗的國民軍服,站在豪華的歐式別墅里形成鮮明的對比。引人深思的是:為什么國民軍擁有那么優厚的資源和財產,卻失敗了?其實艱苦的條件并不能打擊人的斗志,只要團結一心,斗志昂揚,光明就在前方。
四,彭德懷和戰士一起戰斗。 在影片最后一場戰役中,彭德懷拿著望遠鏡在戰場指揮作戰,左權勸了多次,他都不愿意離開,他說"戰士們在哪,我就在哪,我得和戰士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就是永遠和戰士們同吃同住,沒有階級之分,深得戰士之心。
五,毛主席說彭德懷也該瞇一會了。毛主席在彭德懷打了一場仗之后,需要發一個電報給彭總,他叮囑下屬"一定要12點之后才發,彭德懷也該睡一覺了".領導永遠站在下屬的立場思考問題,考慮下屬的感受,才使得下屬永遠忠誠于您。顯示出我黨領導人的智慧和胸懷。
六,繳獲的裝甲車成為廢品。影片中在一場戰役中我軍繳獲了一輛裝甲車,請示團長怎么辦?團長說"沒有子彈,這東西就是一堆廢鐵,炸了吧!"可見當時中國武器的落后,但是我們用小步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光明終將到來。
影片的結尾講了《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更好的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應始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經過了70年,中國現在已經國富民強,科技發達,擁有了先進的武器和武裝設備。但"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時代的主題,也始終是我國一直堅持的發展方向。我國一直堅信"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篇4)
指揮長彭德懷開始策劃攻打日本的心口基地,參謀長左權說:“我們就要先把他們打懵,再把他們打痛!”他們帶領105個團來到日寇停留的山下,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戰士們傷亡慘重,百般無奈之下,他們派出了新七團,從山下開始挖地道,并塞滿了炸藥,在新七團已經完工需要引爆時,發現引火線被打斷,一名戰士毫不猶豫的沖上去接上引火線,就在站起來請示引爆時,被日寇殘忍的打了不知多少槍,渾身鮮血直流。炸藥被引爆了,整個山頭炸了,日軍最后全部滅亡。我們又一次勝利了!這一炸,對得起多少戰士的犧牲!這一炸,點亮了多少人民的希望!
這部電影有太多太多震撼的場景,新七團的旗手曾經宣誓:“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左權對彭德懷說:“其實旗手已經換了好幾個了,但是鮮艷的隊旗一直在硝煙彌漫的天空飄揚著。”彭德懷指揮作戰的大氣沉穩、敢打敢拼、愛兵如子、重情重義;左權在日寇大掃蕩中不幸犧牲,畫面令人傷感……
歷時4個多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余人、偽軍5000余人,俘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余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繳獲各種炮50余門、各種槍5800余支。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代價。百團大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這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我深深地被當年的先烈所感動。他們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意志,洗禮著我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膚,深入骨髓感染我的靈魂。
想想我們自己,生長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爭的槍聲,沒有戰爭的硝煙,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坐在冬暖夏涼的教室里聽課。可是在學習上總是缺乏毅力,一遇到難題,就想放棄。在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和長輩頂嘴,鬧矛盾。和革命先烈當時的處境相比,難道不應反思?
雖然現在我們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著戰火的硝煙,但我們要面對的還有很多,征服不期而來的自然災害;把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送往浩瀚的宇宙;去探求未知的世界等等。我們現在的戰場就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任務就是吮吸知識的甘霖!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而努力!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各位先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時代條件,創造出無悔先烈、無悔時代、無悔家國、無悔青春的絢麗篇章!這才是《百團大戰》給我的最深的啟迪!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篇5)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動的一次規模宏大、持續時間較長的一場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日軍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這場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振奮和鼓舞。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遏制了妥協投降的逆流。“百團大戰”的勝利,證明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點影片,《百團大戰》以類型化的電影語言,再現了這段永不磨滅的抗戰記憶,弘揚了永不屈服的抗戰精神,也提醒今天的中國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17日下午,學校要求全體師生觀看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了影片《百團大戰》。
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觀看電影《百團大戰》,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全民抗戰生生不息的精神。當時我們在那么貧弱的條件下,憑借著堅定的信念趕走戰爭惡魔,迎來和平天使。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抗戰精神不能丟,我們永遠不能忘卻那段民族苦難的歲月,永遠不能忘卻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英雄,永遠不能忘卻今日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