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
1999年1月2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推出一個全新的法制欄目—《今日說法》,《說法》采取以案說法、大眾參與、專家評說的節目樣式。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今日說法》這個節目我從7歲開始就看,如今已有兩年。我看過很多期,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20__年的一個故事。
主持人說,今天的《今日說法》要跟大家講的是一個老師找學生要債要了十年的故事—《討債不為錢》。我很奇怪,老師怎么會向他的學生要債呢,還要了十年?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帶著滿心的疑問我開始繼續往下看。
福建的一個教師,十年前為了資助一個偏遠地區的學生,在三年的時間里從平日并不多的工資中擠出兩萬多元用于幫助那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兩人平時還以書信交流,老師還常常給予那個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可就在這個學生畢業后,老師卻怎么也聯系不上那個學生。過了一段時間后,老師收到了學生的一封信,信中那個學生不僅不對老師心存感激,還滿懷委屈,抱怨不該上這三年學,浪費了自己的青春時光。之后,老師通過法律向學生要錢,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找到那個學生。學生在法庭上說:“我很感激他,但我也恨他,因為他沒為我找到一個好工作,所以我才和他斷了聯系,我知道他這么多年一直在找我。”
我看到這里,真是氣憤!好一個忘恩負義的人,白白在這世上活了這么多年,也白讀了那么多的書!他再有知識,再有學問,但他卻缺少一個人最起碼該有的誠信和感恩!就像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那樣:“我用十年的時間,花費了幾萬塊錢路費,向他要債卻不是為了錢,就是想讓他懂得誠信,再給他上人生的一課。”
多么無私的老師啊!他以寬大的.胸懷包容了這個學生,真讓人感動,自私的學生和無私的老師相比,是多少渺小啊!我想,如果那個學生還有一點點感恩的心的話,他就應該懂得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后好好做人,記住老師的教導。
但愿社會上不會再有這樣的人,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自從看了《 今日說法 》后,知道了許多關于法律的知識。
例如:
第一,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販賣海洛因超過50克或販賣鴉片超過1000克就可以判死刑,但也會緩期執行死刑。
第二,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偷逃稅款達到50萬元以上的應該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無期徒刑,情節更嚴重的甚至可以判處死刑。
第三,根據我國《婚姻法》中規定,婚約在法律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也就是說只要領了結婚證,雖然沒有舉行結婚儀式,但在法律上已經是合法結婚了。
第四,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定,在出現輕微交通事故時,當事人之間可以私了。第五,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如果一個人把他人打成輕微傷,可以不負刑事責任,但也要賠償他人相應的民事賠償損失,如果一個人把他人打成輕傷、中傷或重傷,除了要負刑事責任,還要他人賠償相應的民事賠償。還有許多的法律,如《反虐待動物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已及《藥品管理法》等等。
看了《今日說法》以后才發現,原來有這么多的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啊!看來,我還是一只井底之蛙呀!
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4月26日,安徽六安陳臺小學4名小學生在同學游玩不慎落水的生死關頭,毫不猶豫伸出4雙小手,聯手搶救同學,不幸也落入深深的河水之中。而且在其他同學把他們搶救上來后,4個人再次手拉手去挽救最早落水的張猛同學,最后不幸遇難。事情發生后,安徽省禮貌辦接到了當地禮貌辦的報告,第一時間了解了孩子們的救人事跡,表示:這種精神值得學習,但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不鼓勵未成年人救人。邰冬、張義虎、文鵬、張克奧和其他同學用幼小的生命,微弱的力量,驗證了社會的良心,展現了時代的精神。他們見到同學落水,不顧自己也不太會水,毅然伸出援手,已然令人感動,個性是在自己脫離危險后,繼續留下來搶救先前落水的同學,最終不幸遇難,就更令人心碎。救人的少年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舍己救人的行為應是令人敬佩和令社會感激的。我還應記得7月14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16名中學生勇救落水同學,李全瑞、徐忠寶、李劍明、李澤金、王丙玉等5位同學獻出了生命;10月24日在古城荊州,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營救兩名落水少年,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3名大學生英勇獻身。
這些小學、中學和大學生們見義勇為,舍已為人的行為,最大的受益者不僅僅是被救的人,而是全社會。因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良好社會風氣如何養成,社會的道德體系如何維護。用他們的行為叩問當前社會的一些領域、一些企業和個人,制造毒牛奶、毒豆芽、染色饅頭、瘦肉精等置法律于不顧,置道德于失范,是非善惡不分、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見利忘義時有發生,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成為社會公害。我們不禁要問,對照這些同學,我們應如何走向明天。他們的人生還沒有完全展開,但他們把正義和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這才是我們應對未來的保障。
同時,這還是一宗關于留守兒童自身安全的案例,雖然是個案,但卻引發了人們對這些孩子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據了解,截止底,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約為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4000多萬人。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生活和安全受到影響。要求社會、學校和家庭全方位地關心他們、幫忙他們,尤為重要。還有,我們在相關報道上讀到安徽省禮貌辦的負責同志表示:這種救人的精神值得學習,但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不鼓勵未成年人救人。其中,我認為“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不鼓勵未成年人救人”值得商榷。我明白,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話是有道理的。因為未成年人往往不明白判定行動的危險性和難度。但在現實中,你還要告訴孩子就應采取什么辦法來搶救同學。試想,假如你的孩子應對危險的時候,他或她的同學就在旁邊,一句
“不鼓勵未成年人救人”,是不是告訴大家直接放下搶救。反過來,當一個人看到同學處于危險當中,自己首先想到不是救人,而是其它,你不覺得這個社會太可怕了嗎《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道德是一個民族素質的靈魂和核心,而見義勇為、舍己救人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弘揚的,4名少年英雄再次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這個世界上,有的東西實在是太沒道德了,才殘酷,太殘忍了。和往常一樣,今天中午我照例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我做喜歡的今日說法欄目。今天的節目實在是讓我頗有感受,也是滿心的怒火怨恨!我恨不得一口吃了節目中所謂的“網戒營”,我恨不得一叮唾沫淹死那個“網戒營”的營造人。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對從遠在桂林的做生意的夫婦,沒時間管自己的孩子,孩子就這樣迷上了網癮。網癮給自己孩子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讓孩子整日沉迷于網絡,學習成績更是如高山跌入低谷,一落深淵。于是,束手無策的父母看見電視里的廣告,說能戒除網癮,就像見到金子似的,趕忙把自己即將上高中的孩子送到“網戒營”,學費更是貴得嚇人,一個月7000。只要能幫助孩子,父母什么都愿意。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送進孩子的第二天里,孩子竟死亡了。這讓那對夫婦怎么也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兒子下學期就要上高中了,身體也強壯,怎么可能一下就死了呢?“網戒營”開始還為自己開脫責任,最后,經過調查與取證,真相終于浮出水面,在鐵證如山山下,“網戒營”不得不承認教官毆打孩子導致死亡,至于是間接致死還是直接致死,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目前這家“網戒營”已被查封。
這件事一爆發后,引起了連鎖反應,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有許多家類似的“網戒營”不僅沒有營業執照,而且設施簡陋,根本達不到衛生標準;還有的“網戒營”雖有執照和登記本,可執照上并沒有允許可以經營網癮戒除。但那負責人還振振有辭地說:法律上沒有出臺明確的規定。而且大部分“網戒營”都是以“軍事訓練”來戒除孩子的網癮,按規定“軍事訓練”,必須要有有關部門進行監督,而他們卻沒有,我實在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對送進來的孩子做安全保障的。比起德國的一家“網戒營”來說,我想我們國家所謂的“網戒營”實在是無地自容,我真不知道那些經營“網戒營”的老板,他們的臉皮是不是用鋼鐵鋪起來的,無日不再賺黑心錢。德國的“網戒營”是用藝術、體育、讓孩子置身大自然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解除網癮的,是對孩子們的心靈有益無害的,而我們的呢?再和他們的對照起來,我們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我希望,通過此事,能讓大家的心中都埋下道德的種子,也希望國家也能舉辦一所“網戒營”,來真正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今日說法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最近看了《今日說法》中的“奶奶為耳聾孫女踏上維權之路”,二十分鐘的節目很快就看完了,看后感慨頗多,有可惜,有欽佩,有憤怒。為一個祖國的花朵以后漫長的時間要在無聲世界里度過而可惜,為奶奶對孫女的愛心和執著的行為而欽佩,為醫務人員的一個不應有的過錯而憤怒。
這個不應發生的意外其直接原因是因為醫務人員的過錯而造成的,拋開疫苗接種制度和機制的問題不談,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管理者,就醫院的管理和技術工作,我還是得出了幾點啟示和教育。
首先是一個制度的完善和落實的問題。醫療服務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就應有嚴格的制度并認真貫徹落實。像疫苗注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就應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注射前詳細介紹,注射后及時觀察是否有問題等等。這些制度就應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身心,體此刻每一個工作細節中。要透過各種措施來加強工作人員對工作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認真督導檢查,保證落實到位。
再次是一個職責心和工作負責的問題。
片中的工作人員在對疫苗的應用時間、應用人群等關鍵問題不清楚的狀況下就盲目進行了注射免疫,其工作職責感可見幾乎沒有。我們所從事的醫療工作是一項事關人的健康和生死的重要工作,我們就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不斷對職工加強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服務意識教育,提高廣大職工的素質,培養他們的工作職責感。
這樣,在開展每項工作時就不會那么盲目、那么草率,許多杯具可能就能夠避免了,本案例就是明證。
最后是一個提高工作潛力的問題。該案例中的工作人員對注射疫苗的相關知識一問三不知,可見其專業知識是多么的匱乏。我們從事的醫療工作是一項知識密集型工作,知識量大、更新快,沒有深厚的知識功底,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在日常就就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集中學習培訓,能夠利用空閑時間自學,總之要結合工作實際,根據工作需要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利用學習到的知識不斷指導日常實踐,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為開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最后,引用主持人王小丫的一句話:我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再認真一點,再有職責一點,知識再豐富一點,也許這樣的杯具就不會發生了。